查看原文
其他

你才政治正确,你全家都政治正确

2016-03-18 李奕 Stoooges三士渡教育


关注三士渡,人生不耽误

国人老爱问我的问题是:“刚到美国最不适应的文化上的冲击是什么?”我一般都会给个比较大众的答案,比如很多俚语听不懂啦,或者英文写作遇到的困难。

事实是,这些冲击对我的影响都并不持久,我很快学会了美式口语,以每周一篇的速度写起了paper,周末该party就party,社交学习两不误,搞定大学so easy。

然而有一件事,我在来到Pomona的第四年,仍然无法参透和适应。

那就是political correctness,政治正确。

如果你在美国读大学,对“政治正确”或者“PC”应该不会陌生。按照字面意思来说,“政治正确”是指利用中立的字句,以图不侵犯他人,保护弱势社群。在最为推崇政治正确的美国,它可以体现在你生活的方方面面。

语言上

指代第三人称不能只说“he”要说“he or she”,不能说“retarded”要说“mentally challenged”,不能看到亚洲人就说“你肯定数学很好”,更不能看到黑人小哥管人家叫“negro”…

行动上

万圣节的时候白人不能打扮成少数族裔,因为你把人家的文化当成玩具,你就是不尊重人家的文化;男生不应该主动谦让女生,因为男女平等;不能开带有侮辱性或者歧视意味的玩笑…

这些举措和规范大多出自对少数群体的尊重。初到美国,我觉得政治正确的思想真是无比先进,充满了人文主义关怀。确实,在中国我们不讲究什么政治正确,弱者往往不受保护反受歧视;相比之下,政治正确起码从语言和行为上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

可是在一所标榜自由和激进的学校呆久了,我发现政治正确也有可能会“过度”。


和一个有中国血统的亚裔学姐聊天,我随口问了一句“你会说中文吗?”

对方立刻发飙,“长得像中国人就一定会说中文吗?你怎么会有这种刻板印象,就凭我一张亚裔的脸就给我打标签?”

我愣住了。我就是…这么一问… 至于嘛。

后遗症是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敢问别人会不会说中文,生怕冒犯了人家,直到对方先问我。


一个在日本出生但是英国长大的妹子,在脸书上的国际学生群里抱怨,“今天我去国际学生办公室,那里的老师居然夸我的英语很好。她这不就是默认我的英语应该不好嘛!虽然我是日本人,但英语可是我的母语。”

底下一片赞同,“没错啊,这些老师太无知了。他们就是潜意识里觉得国际学生应该英语不好。”

我颤颤地回复了一条:“作为一个英语非母语的国际生,别人夸我英语好的时候我是很高兴的。况且我觉得这些老师并没有恶意。”

立马有人回复“那只是你的经验,你不能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别人的感受。”

那凭什么她的感受可以代替我的感受呢?


Pomona隔壁的Harvey Mudd办了一个party,名字叫“Mudd Goes Mad”然后Pomona的学生会决定:这种party我们不支持,拒绝给钱。

原因很简单,party的名字里有“mad”,是对那些有精神疾病的学生的不尊重。对于一个正在遭受精神疾病折磨的学生来说,这样的party名称不是很有可能戳到他们的痛处吗?这样岂不是违反了保护弱势群体的准则?

消息一出连Pomona向来政治正确的学生们都惊呆了:这理由也行?

我以为我没有精神疾病所以无法理解,但是我最好的朋友里有一些长期与精神疾病做斗争的,他们也觉得“用这样的方式保护我们的感受,只会让我更加觉得自己是一个病人。”

下一步呢?我是不是不能说“Wow, that was crazy!”因为crazy也有“疯”的意思?


闺蜜决定在Facebook上把一些旧衣服卖掉,做了一个PPT,第一页写着“寒假长胖了,不得已卖掉心爱的衣服”。

立刻有人私信她,“请你把标题改掉。“长胖了”会让一些女孩儿感到压力,我们的学术压力已经很重了。”

闺蜜傻了:“我说的是我自己长胖了,这你也要管?”



我理解政治正确的必要性,并且完全支持它代表的对少数族裔的关怀。

但当政治正确过了度,我们真的还能好好跟朋友聊天,不用担心下一句话就会冒犯他们吗?

当越来越多信仰自由激进的大学生动不动就被冒犯,因为你竟然“如此政治不正确”,当游行和争吵代替交流和讨论,不同的种族、不同的观点之间真的还有交融吗?

最重要的一点大概是,当我们踏出象牙塔,离开学校“政治正确”的保护时,我们还能适应这个社会吗?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政治正确的限度在哪里?这一条界限,因为每个人的背景,经历,感受的不同,所以显得非常模糊。我尊重少数族裔和弱者,但我也不想因为过度敏感,而失去了与他人交流的机会。

所以那些多余的政治正确,咱们还是留给Donald Trump吧。

三士渡导师
李奕 - Pomona李奕(ID: whereisyi),波莫纳学院大四老人,大学期间混过学生会,创过业,在中环的银行打过工,也在五百强的医疗公司上过班。本以为加入McK管理咨询就可以开启高大上的人生,然而对世界的好奇终难停脚步。从洛杉矶郊外的小镇Claremont到伦敦中心的LSE暑校,从香港中环的私人银行实习到环欧洲的半年交换,她深爱着每一种不同的文化。热爱生活,坚信快乐的力量,她希望把满满的正能量传递给三士渡的学员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