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选调声|李淳:坚守初心担使命,扎根云南惠民生

清华大学基层研究会

//编者按

/// 

NOCITCE

十余年来,清华学子奔赴祖国西部,以基层选调生的身份丰富了职业选择的内涵。他们澎湃着赤子之心,秉持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在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推进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中与时代同向同行。本学期选调声将持续推出 西部公共部门校友专栏,分享校友朴实又不平凡的工作,领略西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前景,展现新时代青年校友风采。


清华大学

基层研究会

选调声








校友经历:


李淳,云南镇沅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6级硕士。2019年毕业后经云南省定向选调至普洱市委组织部研究室工作。其中,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先后在孟连县双相村、江城县界碑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先后在孟连县勐马镇、江城县康平镇挂职副镇长;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云南省委组织部办公室学习锻炼。



1

关于个人经历的随想

李淳(右)参与2019年清华大学学位授予仪式

在双相村扶贫期间,李淳向孩子们分享他的“清华故事”


毕业后,李淳毅然选择回到家乡——位于祖国边疆的云南省普洱市,这个以茶命名的地方,成了当时这里唯一一名清华选调生。随着工作不断深入,“清华”的标签不断从李淳的身上隐褪,逐渐转化为一种内在的精神气质。在他身上,我们看到:成为一名“选调生”既不是获得了一个值得炫耀的光环,也不是被很多人误以为“躺平”的选择,而是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的忠实践行,正是这种精神促使他在实践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在的几年的选调经历中,关于清华,李淳最想分享给大家的是以下两句话。

一是要摘掉清华标签。清华同学到偏远地区工作的毕竟是少数,到了工作岗位上,“清华人”的标签会一直跟随大家,但是切记不要对此有优越感。一旦走到工作岗位,就要把过去的成功清零,以“空杯”状态重新开始。因为在公共部门中,执着于过去对个人的发展并无益处,相比起学历高低领导同事在乎更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只有实干出来的才能说服人。

二是要铭记清华精神。无论身在何处,身居何职,都要有清华人的使命感。我们在清华接受了全国最好的教育,同时,社会各界都对清华学子寄予厚望。把家国情怀融到个人奋奋斗中,在工作中时刻追求卓越,是我们清华学子的使命和责任。就我自己而言,为什么要成为一名选调生?为什么要回到云南?这是因为我在农村长大,对家乡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有着深切体会。正是这份初心和使命感促使李淳来到清华公管学院学习区域经济学,并最终进入基层公共部门,以期为家乡的发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

如何做好一个驻村干部

李淳基于他在两个特殊村庄的工作经历,向大家分享了一些有价值的基层实操理念,希望能对同学们日后的发展起到帮助。他将影响基层公共部门工作的要素概括为三类,一是外部环境,二是工作任务,三是个人素质

外部环境对基层工作的影响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客观的环境包括驻村的基础条件和设施等等,同时也包含了当地的乡镇领导、挂包单位乃至群众是否有效支持你的工作,搞不定工作环境,长期的工作很难出成绩。

不同的工作任务,则对基层干部的专业技能会有不同的要求。李淳在边境地区的工作,涉及到跨境犯罪的案件处理,这就要求他具备法律知识,如果是法盲,那很容易干不好。因此,要干好基层工作,既要坚持学习,不断完备与岗位相匹配的工作技能,也要在选择部门的时候充分考虑自己的专长。

最后是公务员必须具备的个人素质,李淳把它细分为三点。第一是要有群众工作能力,能快速融入当地群体,熟悉当地环境。这其实是个群众基础问题,到什么地方,就要用当地的方式和人打交道,用当地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进工作。第二点是要掌握跨部门的沟通协调能力。例如扶贫工作必须要依托挂包单位和社会力量,努力争取帮扶资源,通俗地说就是“多汇报多请示”,协调争取资金项目和其他资源支持。第三是要好好锻炼公文写作能力。大家有志于选调,或多或少都打过申论的基础,但仍然需要静心沉潜,进一步打磨文笔,完善逻辑思路。公文写作不是简单的背板,在写作工作汇报、调研报告等文书中,应当融入自己的独立思考。


李淳(中间高个子)参加边境巡逻



3

基层脱贫做到了什么

还需做什么

李淳表示,在他所入驻工作的两个村庄中,扶贫带来的最大变化,首先是老百姓富起来了,村容村貌显著改善:村里很多四五十岁的人,都成了微商,在微信、抖音上卖家乡的产品,新媒体带动了村庄的经济生命力。村里的泥巴路变成了硬化路,茅草房变成了安居房,人居环境的提升是肉眼可见的。其次是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转变,老百姓有获得感,对党委、政府的认可度、满意度更强了,同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更加接受市场经济的理念,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村里赌博、酗酒、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陋俗也基本没有了。最后,村干部的素质和村集体的组织行动能力,也在扶贫工作中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过去很多村干部,既不会撰写报告,也不会用电脑,现在这些很多村干部都逐渐掌握了这些“技能”。   

做了这些,也并不意味着基层工作结束了,中国乡村未来的发展,还有很多亟待提振的地方。一部分乡村建设至今还存在基础不稳固的弱点,李淳的看法是,未来乡村在产业建设、村级行政自主权、教育发展、干部待遇等方面还应持续发力。加强产业发展,才能真正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保障群众脱贫之后不返贫;合理分配村财乡管、村一级行政自主权,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打破其形式单一的困境,才能带动经济可持续性增长;积极改善提高边疆教育条件,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弥补边疆和内地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方面的差距,才能从思想上帮助群众真正“脱贫”;适当提升干部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才能为干部在基层工作中解决后顾之忧。


李淳(中间灰T恤)和双相村干部群众一起搬运疫情防控物资



4

不同层级部门的差异

迄今为止,李淳在云南省、市、镇、村都工作过,他在分享中谈及了对我国不同层级政府部门的差异的理解,为还没有确立选调意向的同学们提供了参考。

省级政府在当下被中央赋予了较多的自主权。很多政策由中央出具指导意见后,省级单位拥有细化的自主权,能够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政策。用好了自主权,省域范围内的工作就更加因地制宜,但与此对应的是,在省级单位工作日常的压力是较大的。

市级政府主要起到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在云南,由于省级部门已经制定了较为具体的政策,而具体的落实安排要交给县乡等更基层的单位,市一级就成为了上传下达的关键枢纽,处理好对上对下的协调很重要。

县一级政府负责政策实操。就我的工作经历来看,县级政府承担着大量职能,但有时候会存在人员、资金、行政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出妙思、用巧劲。

而到了村镇,比起上述几类单位,它的工作更为繁杂,需要事无巨细地处理各项事务。其中村一级是最贴近群众的地方,也是非常锻炼人的地方,有志于在公共部门工作的年轻人,都应该有一段驻村的工作经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特别是近年来村级需要承担的事务日益增加,加之村干部是编外人员,没有硬性约束,福利待遇有限,工作积极性需进一步激发。在此情况下,如何妥善处理好乡村的发展与改革?如何把村干部和村民团结起来?这些思考,都是大家成长的关键一环。

例如,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后,省委需要对标中央有关文件(《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意见(《中共XX省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施意见》),对全省面上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市级也参照中央及省级文件精神制定相关文件,对本地的学贯工作作出进一步安排。到了县一级主要就是研究如何成立专班,如何统筹辖区内的人、财、物资源进行贯彻落实。最后很多工作都要靠村镇进行具体实施,其成效也要看村镇的落实情况。


李淳(左)与货运司机研究疫情防控物资运输工作

李淳(第三排右1)与双相村驻村工作队、村干部一起欢送援村强边固防突击队




5

对师弟师妹的寄语

李淳提到,记得在《中国政府运作》这门课上,过勇老师曾告诫大家:“同学们到公共部门工作的意义,不是要当多大的官,而是有些群众的生活因你的工作而得到改善。”坚守初心才能行稳致远。李淳的导师殷存毅教授也曾告诉他:“清华学子要有风骨,必要的时候可以外圆内方一些,但千万不能出卖你的灵魂。”这两句话,他想送给志愿选调的各位。

而他自己,也有一句话留给大家: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人生的很多事,自己未必能完全掌控,但同学们必须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有良好的机遇就紧紧地抓住。我们清华学子,只要保持努力、认真的心态,一定会有好的发展。

最后,李淳表示欢迎大家常来云南调研实践,更欢迎大家到云南创业就业。相信凭借日益凸显的后发优势和越来越完备的政策体系,云南一定能为清华同学在滇干事创业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特别感谢李淳校友接受采访!



文字:李淳、俞舒扬

编辑:谢凌峰

审核:张饶、杨万涛、杜佳怡


清华大学学生基层公共部门

发展研究会

立大志       入主流
上大舞台    干大事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