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那点事儿
打小就对酒有着深深的敬畏,母亲第一次告诉我酒为何物时说,每一滴酒,都是粮食的魂。加之父亲从来不沾烟酒,儿时未见识过酒后失仪的场面,只知连诗仙都爱酒,所以一直以来对酒是爱之敬之。后来遇到稼轩酒协,加入其中也就水到渠成了——酒协的门槛是爱酒。
刚一进去,就听到房大状的那句“执业律师不喝酒,一个案子也没有”广为流传。俗!俗不可耐!但是酒就是这样一种至俗至雅的妙物啊!
饮酒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它几乎无孔不入,高兴时要喝酒,叫“以酒助兴”,伤心时要喝酒,叫“借酒消愁”,热闹时少不了酒,这叫“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寂寞时还是要喝酒,正所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李白斗酒诗百篇,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王孙贵胄要它,贩夫走卒也要它,年年岁岁,中国人的生活,政治,经济,文化都与酒深深结缘。还记得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的荆轲: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寥寥数笔,荆轲已栩栩如生。
稼轩酒协吸纳成员的门槛之前已经说过,我怀揣着爱酒之心以为找到一个可以骗吃骗喝的组织,暗自高兴了一阵子,真正进来就不是那回事了,酒协精神:爱酒,会喝酒。爱酒我能明白大概,怎么算是会喝酒?
黄永玉老爷子说自己是个“不喝酒的酒徒”,是个实打实的拥酒派,他认为“酒是人类第二大快乐”,但他本人却不常饮酒,因为他酒量实在不高,可他非常欣赏酒鬼们那种自得其乐的状态,黄老喝酒,可谓“越喝越清醒”。
孔子曰:“惟酒无量,不及乱。”
大意是各人的酒量不同,要根据自己的酒量来喝酒,以不至醉乱为限度。孔夫子说了,酒可以喝,关键是把握一个度。这就要求我们喝酒的时候不以酒量做标准,不能要求每个人喝的一样多。有的人酒精过敏,当以健康为先;有的人酒量小,小酌为宜;有些人酒量好,多喝一点也无妨,不论怎么喝,都以不醉乱为标准。
这就是文明的酒文化。
然,有人问起,喝酒不喝醉,跟喝水有什么区别?这种觉悟是进不了酒协的。会长的要求是,不可不醉,不可太醉。
诸葛亮在《又诫子书》中说:“夫酒之设,合理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
设酒宴客,亲朋相聚,要做到合乎礼节,表达感情,舒适身心,复归人性;礼数尽到,朋友散场,就是极致和谐的状态。要达到“适体归性,兴趣复归”,前提是要做到“合理致情”,即会长要求的微醺状态。酒至微醺,矜持克制的保护色就褪去了,一个个严肃刻板的专业律师形象在这种状态下也接地气了起来,有人挥毫泼墨,有人抚琴,有人歌而和之,说醉而不撒欢,说不醉而纵情,这大概就是诸葛先生说的身心舒适,人性复归吧。
此为高雅的酒文化,稼轩的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