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九零后“第一书记”扶贫记

2017-03-18 榆林日报
点击上方“榆林日报关注我们!


90后的高晨翔是榆林市子洲县马岔镇杜家沟村的第一书记,虽然他上任时间只有一年,但是他已经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实心实意地干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他说要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感召和带动大家,一起脱贫致富。


给贫困户发放衣服


2016年2月,高晨翔被选派到马岔镇杜家沟村担任“第一书记”。到村上的第一天,高晨翔就召集村俩委班子,召开村俩委会议,了解村情,开展工作。第二天便开始挨家挨户逐一走访,摸底调研。经过几天的走访,高晨翔先后确定、落实29户贫困户的扶贫措施。确定了养羊户5户,养猪户2户,养牛户1户,农机补贴16户,兜底户6户,移民搬迁7户。


慰问贫困户


一次走访贫困户时,得知村民高万瑞家的400斤红葱不好销售,高晨翔积极联系买家,最后以高出市场价0.5元的价格将红葱全部售出,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和信任。


“基础设施先脱贫,产业发展才能跟得上。”针对村上实际情况,高晨翔同志积极向县上争取资金12万元,为村上修生产道路4公里,鼓励群众种植红葱、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发展山地苹果和山地核桃种植,大力发展产业项目,促进了农民增收,加快了脱贫步伐。


宣讲扶贫政策,讨论脱贫方案


杜家沟村是个水资源缺乏的村子,一到夏天小河没有一点水,现有的15亩水浇地因水源枯竭,蓄水池老旧,无法满足灌溉,群众的“菜篮子”得不到保障。高晨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天天到县城跑项目,要资金,最终争取到15万元的项目资金,用于开挖水源和新建蓄水池,来解决杜家沟410名群众吃蔬菜难的问题。


帮贫困户完善建档立卡资料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贫困村要脱贫致富,改变落后面貌,关键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也有人问他:“你这么认真工作图什么?”高晨翔笑着说,“能把我安排到村上当第一书记是组织对我的信任。农民目前还很困难,我个人多付出点,又要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就心满意足了。”


本报记者 梁亚玲报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