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燃灯节 | 纪念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

2017-12-12 大公佛教

音频来源:法露精舍

听十一世班禅大师敬诵《纪念宗喀巴颂》


燃灯节又称“五公节”,是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省、区藏族人民的宗教节日,每年藏历十月二十五日举行,为期一天。燃灯节是为了纪念佛教改革家、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圆寂的殊胜节日。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3211ea2w2&width=500&height=375&auto=0
▲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


人们将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称为“第二佛陀”,并在藏传佛教中被尊崇为大智文殊菩萨的示现化身。他自青少年起,广拜高僧良师,博通佛教显密义理;后又著书立说和讲经传法,构建显密相融之佛学体系,确立中观应成派之思想权威。可以说,宗喀巴大师的一生是追求佛教事业、实现宗教理想的人生。

一、求学生涯

宗喀巴大师出身于藏族信佛世家,年满3岁时,正值噶玛噶举派黑帽系第四世噶玛巴活佛·若贝多杰(1340-1383)赴北京途经宗喀地方,他随父母拜见噶玛巴活佛,噶玛巴授予宗喀巴近事戒,赐名贡噶宁布,并预言他将来会成为佛教主持者,配得上释迦牟尼的好徒弟。同年,宗喀巴被高僧顿珠仁钦收为门徒,传授佛教礼拜仪轨,包括诵读文殊菩萨五字真言,赐予密宗名号,顿悦多杰。


宗喀巴年满7岁时在夏琼寺正式出家为僧,在顿珠仁钦座前受沙弥戒,取法名为洛桑札巴,接受寺院正规教育。宗喀巴在顿珠仁钦的教导下,学习进步很快。宗喀巴在夏琼寺经过10年勤奋学习,在佛教显密宗方面已打下坚实的基础。16岁那年(1372年),他遵照顿珠仁钦上师的重托,前往西藏求学深造。

宗喀巴大师从17岁至36岁之间,在西藏广拜藏传佛教各派高僧名师,勤奋学习,娴熟佛教显密教理;同时,潜心修学密宗实践和宗教仪轨,系统研习萨迦派的“道果法”、噶举派的“大手印法”等各派密法,还专门研习噶当派的教法及阿底峡的《菩提道灯论》,最后博通各派教义和实践修行,遂建构自己的佛学思想体系。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382flzwf6&width=500&height=375&auto=0

▲宗喀巴大师忆母,寄自画像

1378年,宗喀巴收到母亲的一封附有几根白发的信,长期埋藏在心灵深处的对于母亲的思念,便油然而生,他再次产生回去探望母亲的念头。同时,他又感到这样做,则意味着要离开摆在他面前的更重要的任务,在佛教学业上不免半途而废。所以,他再次狠下心发誓永远留在西藏,只好给母亲寄去一张自画的个人像。据民间传说,母亲收到儿子的自画像后,画像竟然喊出一声“妈妈”,她也因这个奇迹而得到莫大的安慰,不久安然去世。

二、著书立说

宗喀巴自30岁始著书立说,相继撰写《善说金鬘》、《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和《中观广释》等传世之作。构建显密相融之佛学体系,确立中观应成派之思想权威。特别是《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两部巨著代表着宗喀巴大师的佛学思想体系。


后来问世的《宗喀巴全集》,共19函(帙),140余部(篇),已有拉萨、哲蚌寺、扎什伦布寺、塔尔寺和德格等不同木刻版本流通。其中:佛教显宗论著以《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略论》、《中论广释》、《菩萨戒品释》等为代表;佛教密宗论著以《密宗道次第广论》《密续之王密集教授五次第明炬论》、《一切续部之王吉祥密集本续广释品义摄论》、《密集根本释明灯》等为代表。

三、建寺立宗

第七绕迥土牛年,即明永乐七年(1409),宗喀巴大师得到西藏地方帕主第悉政权阐化王·札巴坚赞(1374-1440)的支持和资助,在拉萨大昭寺首次成功举办了声势浩大的祈愿大法会,藏语称“摩兰钦莫”,法会自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当时参加的僧侣达万人,观光朝礼俗人达几万人。祈愿大法会的成功举办,使宗喀巴在广大僧俗信徒中赢得巨大声誉,随之他的宗教威望和社会地位迅速提升。

  

是年,宗喀巴大师又得到帕主第悉政权属下的贵族仁青贝和仁青隆布父子的大力赞助,在拉萨以东偏北的卓日沃齐山腰创建甘丹尊胜洲道场,简称“甘丹寺”。之后,宗喀巴以甘丹寺为基地,整顿藏传佛教秩序,改革藏传佛教弊端,尤其倡导出家僧人严守佛教戒律。宗喀巴早在31岁时就以振兴佛教戒律为己任,头戴持律者所戴的黄色僧帽,以严守佛教戒律之标志。他针对当时不少僧人轻视经教,不务理论的次第学习,以专修密法为终身目标的现象,提倡出家僧人遵循佛教显密宗的修学次第,先研习显宗教理,后修学密宗实践。同时,宗喀巴要求出家僧人必须住寺过纯粹宗教生活,严禁僧人娶妻生子,参与世俗社会。最终宗喀巴以噶当派教义为立宗之本,中观应成派为本宗之思想观见,并综合各派学说之长,亲自修行实践为证验,建立了新的佛学体系,遂形成格鲁派,即善规派。

宗喀巴在构建寺院教育体制的过程中,不仅富有创见性地将五部大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且在寺院内建立了学科分类、高低分层的教育机制。根据五部大论的相互关系和内容深浅不同等特点,制定先学摄类学,认为摄类学或释量论是开启一切佛学知识之门的钥匙;其次为般若学,认为般若学是佛学的基础理论;之后为中观学,认为中观学是建立佛学观点的理论基石;而后为俱舍论,认为俱舍论是领会小乘之因、道、果理论的权威经典;最后是戒律学,认为戒律学是了解和遵循佛教戒律学的历史和规则,以及如何修持和授受佛教戒律的经典理论。


可以说,宗喀巴大师在融会贯通五部大论的基础上建立的寺院教育体制,是一种系统掌握佛教三藏的颇具科学性的修学体系。这一教育体制后来在格鲁派各大寺院中普遍推行,并且对藏传佛教其他宗派的修学体系,亦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四、培养弟子

藏历第七绕迥土猪年(1419)十月二十五日,宗喀巴大师在驻锡地甘丹寺圆寂,享年63岁。宗喀巴圆寂后,造银质灵塔,供于甘丹寺。

  

宗喀巴的嗣法弟子,如同满天繁星,数不胜数,且人才辈出。其中,显密兼通者以嘉曹杰·达玛仁钦、克珠杰·格勒贝桑和朵丹·绛白嘉措为代表;显宗精通者以绛央却杰·扎西班丹、强钦却杰·释迦益西和根敦珠巴为代表;密宗成就者以杰尊·喜热桑格为代表。他们在前后藏建造大型显密宗寺院,建立法脉一统而多途传承的祖寺群,为推动格鲁派蓬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字 |《中国藏学》尕藏加


大公佛教

以心印新 助梦前行

文章、视频等内容为 大公佛教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 联系我们:fo@takung.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