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拾遗物语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明代散文家张岱



    1

        何为癖? 

    王羲之好书法,常迷醉。

    一日,午饭时刻,

    书童送来馍馍和蒜泥,

    他凝神看帖,久不动筷。

    书童见饭菜都要凉了,

    只好去请王母来劝饭。

    王母一进书房,顿时捧腹大笑:

    只见儿子正在咀嚼一个沾了墨汁的馍馍,

    吃得满嘴乌黑。

    看帖痴醉入迷的王羲之,

    竟然把墨汁当蒜泥吃了。

    书法家米芾好奇石,如癫如狂。

    一次,他升任无为州监军,

    初入州署,见院内有一立石,

    形状十分奇特,便惊喜大叫:

    “此足以当吾拜。”

    他立即换了官衣官帽,

    手握笏板,跪倒在地,

    从此便称此石为“石丈”。

    何为癖?

    陈传席说:“癖者,大抵爱一物而不能自已。”

    钱穆说:“癖者,对某一事物有专注爱好乃至忘我境界也。”

    周国平说:“癖者,对一物用情至深而不顾世俗。”

    蝶庵居士说:“癖者,乃一种非功利的、发自内心的、超越现实的喜好。”



    2

    人有一癖,方可寄真我 

    陶渊明41岁时,

    当上了彭泽县令。

    上任不到三月,

    就碰到督邮刘云来检查公务。

    刘云常以巡视之名索贿,

    凶狠贪婪远近闻名。

    县吏提醒:“我们当备好礼,穿盛装,恭敬迎之。”

    陶渊明闻之,一甩衣袖: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

    他脱下官服,绝尘而去。

    从此隐居乡里,以菊为伴。

    菊者,花之隐逸者也。

    不与桃李争辉,不与群芳斗艳,酷爱霜秋,遗世独立,正乃渊明胸襟之写照,所以他终生以菊为伴。

    他酷爱种菊:“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他酷爱赏菊:“菊花知我心,九月九日开。”

    他酷爱采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酷爱食菊:“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他酷爱酿菊:“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

    陶渊明为何这么爱菊?

    其实就是以菊寄真我、寄真心,

    寻找一份不被世俗沾染的真性情。

    明朝文学家袁宏道有句话说得妙:

    “嵇康之锻也,武子之马也,陆羽之茶也,米颠之石也,倪云林之洁也,皆以癖而寄其块垒俊逸之气者也。”

    人有一癖,

    方可寄胸中块垒俊逸之气,

    从而寄真我、保真心。

    华淑在《癖颠小史》里说:

    “癖有至性,不受人损,

    颠有真色,不被世法,

    颠其古之狂欤,癖其古之狷矣。

    不狂不狷,吾谁与归。”

    人之有癖,方有性情。



    3

    人有一癖,方可生妙趣 

    王羲之的儿子王子猷酷爱竹,

    爱到一日不可须臾离。

    一次,他寄住于朋友家,

    到了朋友家的第一件事,

    就是让随从栽种竹子。

    随从说:“就住那么几天,何必麻烦。”

    王子猷指着竹子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王子猷真是可爱啊,

    以至于司马光感叹说:

    “吾爱王子猷,借斋也种竹。

    一日不可无,潇洒常在目。”

    东晋和尚支遁酷爱马与鹤,

    于是有人便送了他一匹马,

    支遁把马养得膘肥体壮,

    但就是从不骑它。

    有人问:“为什么养了又不骑呢?”

    支遁笑答:“我爱马是慕其神骏,不是把它当牲畜也。”

    又有人送了他一对幼鹤,

    支遁把这对鹤养大之后,

    竟然在支硎山放飞而去,

    有人问:“你不是喜欢鹤吗,干嘛要放走它们?”

    支遁笑答:“鹤有凌霄之姿,我怎能将它关在笼中呢!”

    支遁真是风神潇洒啊!

    这世间之妙人趣人,

    大多都是有癖之人。

    为什么呢?

    因为“人有一癖,以真性情执着一物,自可养得逸气满怀,趣味远胜于人”。

    有自己独特兴趣癖好的人,

    常常能在庸常的世界之外,

    开创一个独属于自己的小宇宙,

    从而风神潇洒,趣味满怀。

    故而癖能娱己,也能娱人。

    所以袁宏道有句话说得妙:“余观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皆无癖之人耳。”

    无癖则庸庸然淡淡然,

    死水一潭,不生涟漪。



    4

    人有一癖,方可养深情 

    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酷爱收藏。

    抗日战争时期,

    为了不让国宝流失海外,

    他散尽万金、卖了豪宅,

    留住了一大批书画国宝,

    比如,“中华第一帖”《平复帖》。

    比如,“天下第一画”《游春图》。

    1941年,张伯驹突遭绑架,

    绑匪对他夫人潘素说:

    “把名画名帖拿来换命。”

    但张伯驹却大喊说:

    “那些书画,都给我保护好。

    要是丢了,我宁死也不出去。”

    真是爱书画胜于爱性命啊!


    1969年,“大右派”章伯钧死后,

    其妻女李健生和章诒和便搬了家。

    当时,碍于章伯钧的大右派身份,

    没有一个亲戚朋友敢去看望她们。

    “万万没想到,张伯驹竟是登门吊慰死者与生者的第一人。”

    张伯驹从报纸上读到章伯钧死讯后,

    到处打听,拄着拐棍找了几天,

    才找到了李健生母女的新住处。

    见到张伯驹,李健生泪流满面:

    “伯钧相识遍天下,逝后慰问者,你是第一人。”

    后来,章诒和在书中这样写道:

    “张氏夫妇在我父母的人情交往中,

    不过是看看画、聊聊天而已。

    他怎能和父亲那些血脉相通的至亲相比?

    他怎能与父亲那些共患难的战友相比?

    他怎能同那些曾受父亲提拔与接济的人相比?

    但人心鄙夷,世情益乖。

    相亲相关相近相厚的人如浮云飘散。

    一个非亲非故无干无系之人,却叩响了家门。”

    为什么这个人会是张伯驹?

    陈传席有句话说得妙绝:

    “癖者,大抵爱一物而不能自已;

    为得一物而至倾家荡产;

    为护一物,乃至投之以生命。

    爱物尚如此,况爱人乎?

    爱人尚如此,况爱国乎?

    待物尚如此,况待友乎?

    然其能如此者,皆因深情所致也。”

    有癖之人,多活得深情而纯粹。

    所以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一个人如果没有一项癖好,

    证明他人生里没有执着的东西。

    而对事物从无迷恋的人,

    对人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人无癖,无深情。



    5

    人有一癖,方可解烦忧 

    一位朋友最近两年很苦恼,

    他老爸退休后得了抑郁症。

    他老爸以前是个干部,

    除了上班,就是应酬。

    一退休,不应酬了,

    生活一下找不到了着落。

    与此相反,与老爸同时退休的老妈,

    日子过得非常滋润,

    因为她一直酷爱养花。

    现在退休后更是专于养花,

    把家中花养得那叫一个漂亮。

    人也因此越活越年轻、越活越漂亮。

    “生活,有没有一点癖好,还真是不一样。”朋友感叹。

    还有一位朋友酷爱收藏黑胶。

    他是搞设计的,也是一加班狗。

    但无论多晚下班,他都要听几首黑胶:

    “音乐一响起,疲惫和抱怨就抛九霄云外了。”

    癖好于人,

    不仅是一味很好的养心药,

    更是一个人生活的避难所。

    很喜欢胡适的一段话:

    “你寻得的职业,

    未必就是你所学的,

    未必是你所心喜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

    工作往往成了苦工……

    最好的救济方法,

    就是发展职业以外的兴趣与活动。”

    林散之也说:“人生多苦难,癖好是安慰。”

    袁宏道也说:“人情必有所寄,然后能乐。”

    人有良癖,乐且润身。



    6

    人有一癖,方可工一艺 

    我们都学过《庖丁解牛》:

    梁惠王请庖丁为其宰牛,

    庖丁将屠刀刺入牛身后,

    挥刀动作宛若起舞一样美妙,

    骨肉分离之声宛若音乐一样动听,

    只是片刻之间,

    这头牛已肉是肉、骨是骨。

    梁惠王惊讶得合不拢嘴:“你的解牛技术怎会如此高超?”

    庖丁笑着回答说:

    “我刚开始学宰牛时,

    不了解牛的身体构造,

    眼前所见就是一头庞大的牛。

    我有了三年宰牛经验以后,

    对牛的构造就完全了解了。

    我再看牛时,

    牛就不是一头整牛了,

    而是一堆肌理和筋骨。

    现在我宰牛多了以后,

    已经全然不见牛了,

    只剩下我的心灵和精神。

    我根本不用眼睛去看它,

    凭心灵感应就知道怎么下刀。”

    我为什么讲庖丁的故事呢?

    就是我发现一现象:古往今来成才者,大抵有其癖。

    为什么会这样呢?

    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句话说得好:

    “性痴则志凝。

    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也。”

    人不痴,不成事。

    欲有所成,必有所痴。

    “世人但有殊癖,终生不易,便是名士。”



    7

    人无癖,枉一生 

    张潮在《幽梦影》里说:

    “花不可以无蝶,

    山不可以无泉,

    石不可以无苔,

    水不可以无藻,

    乔木不可以无藤萝,

    人不可以无癖。”

    人有一癖,方可寄真我。

    人有一癖,方可成妙人。

    人有一癖,方可养深情。

    人有一癖,方可解烦忧。

    人有一癖,方可工一艺。

    人之癖于自己,为生活之趣味也。

    人之癖于社会,为世象之丰富也。

    人无癖,枉一生。



    END


    · 有一种爱叫做点赞 ·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法律顾问 | 重庆沁山律师事务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