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场难以避免的战争

2018-04-14 范菊华 战友



欢迎加入27万人的大家庭,27万战友陪伴,从此不再“单兵作战”!战友,志同道合者的精神家园!感谢关注战友微信公众号,新人请点击最上方蓝字“战友”即可免费关注,老朋友请将战友公众号置顶,一眼看见战友。转发是最大的支持,举手之劳也能改变中国,转发给好友、朋友圈、微信群就能让更多同胞觉醒。复兴路上,战友同行!投稿邮箱zhanyou1900@126.com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台湾岛内政治生态的变化,如何解决台海问题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一个当务之急。本文首先依据有关国际关系理论简要叙述了台湾岛对中国国家权力的决定性影响,以此证明台海问题的解决必须是“统一”,然后按照利益原则,详细分析了利益相关方对解决方式的选择次序以及实际立场,最后得出“武力统一”难以避免的结论。

——对台海问题的一点思考


虽然在法理上台海问题属于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但在现实中由于它涉及其它亚太国家,特别是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所以如何统一必将引起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关注。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李登辉的“两国论”,和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的公开提出,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不断坐大,“独流”逐渐由“暗流”变为“明流”,由“末流”变为“主流”,由“渐流”变为“急流”,特别是去年“公投法”的正式通过,更使得台海问题的危险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和平统一的前景变得越发暗淡。

台海两岸必须统一

政治现实主义认为,国家权力包含九个因素,其中“地理”、“自然资源”和“工业能力”居前三。[1]而台湾岛恰恰能在这三方面对中国国家权力产生决定性影响。

现在的岛屿之争,不但是主权之争,而且还是战略要地之争、经济之争和资源之争。中国海区形势南北迥异,北部是面广水深的东海、黄海与渤海,东南则岛链环抱。台湾岛是其中的第一大岛,居北部、东部与南部近海的战略中枢,扼南北航线之要冲,在防御上起着骨干和支撑作用。雄居台岛一点,即可威震三方。它也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天然屏障,足以掩护该地区数省市的安全。而这一带的珠江和长江两三角洲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科技水平最高,工业生产能力最强,经济最发达且发展最迅速的两个地区,长期充当着全国经济发展的两个火车头。

另外,台湾岛位于亚欧大陆与太平洋的结合部,是中国自由进出太平洋的唯一门户。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扩大的情况下,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对能源的需求迅速增长。上世纪末,中国就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现在的石油进口量更是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而石油的运输除了跨国的输油管道之外,最主要的国际运输途径就是海运。因此,它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

如果台湾与大陆分裂,那么,在现代高科技军事条件下,一旦发生战争,敌对力量就可轻而易举地封锁整个台湾海峡,把大陆海防切为两段,中国海军将被迫分兵两海作战,首尾难顾。台湾岛这扇大门被封死后,敌对力量就将第一岛链(日本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连成一体,完成对中国全面的海上包围,把中国海防力量死死地定在近海之内,危及中国对极具油气前景的南沙群岛的主权地位,那么中国整个海洋事业都将受到重创。届时,中国将几乎成为一个内陆国家,难免落为世界二流之国。

台海问题不但对这些“硬权力”因素有决定性影响,而且还会对中国的“文化”和“国际声誉”等被新自由主义称为“软实力”的因素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2]

中华民族这个概念具有的主要意义是包含着一种民族凝聚力,起到凝聚全体中国人民的作用,起到民族建设的作用。“中华认同既是一种政治认同,也是一种文化认同,这两者是统一在一起的。[3]“台独”分子主张的台湾族群民族主义不但是对政治认同的否定,也是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否认。一旦实现,其对民族凝聚力将产生无法估量的破坏性影响——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就将失去凝聚力,其它地方的民族分裂分子会竟相效仿,以强调血缘上的共同性(血统)和准宗教的保守理念,强调“我族”与“他族”的划分,唆使民众不再认同中华文化。[4]缺少了文化认同的中华民族,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届时,中华民族非但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连中华文明本身的存在也将岌岌可危,难逃其它三大世界古代文明的衰落灭亡之命运。

再有,中国政府历来认为,并郑重向全世界声明,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如果容忍台湾的分裂行为,那么中国任何言行的可信度都会受到其它国的怀疑,在国际上还有哪个国家会相信中国去实践自己言行的决心和意志呢?换言之,如果中国失去台湾,其国际声誉必将一落千丈,在国际社会上将寸步难行。与社会凝聚力一样,声誉是衡量国家权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一个国家的国际声誉不仅可依据其受到挑战时,使用其权力的能力和意志来衡量,也可依据其曾经对挑战所采取的相应行动来衡量。[5]“台独”分子对国家的任何分裂行为都是一种挑衅。中国政府除了勇敢而果断地迎接,并不惜一切代价挫败这种挑衅,完成国家统一大业之外,别无其它选择。

总之,中国要繁荣富强,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文明要发扬光大,台海两岸就必须统一。

武力统一难以避免的利益分析

台海两岸必须统一,那么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以何种方式统一。大陆方面主张“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然而,这仅是大陆单方面的一个良好愿望,所以它也一再声明“决不承诺放弃武力”。最后究竟如何选择,则要依据事态的具体变化和发展。选择的标准是:国家利益而且是长远的国家利益。

在台海问题上,主要的利益相关方是:大陆、台湾和美国。台海问题最终解决后的状态是:统一或分裂。台海问题的现状是:两岸在政治上的分隔。[6]由于相关各方在这个问题上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所以对状态有着不同的选择次序。大陆是:统一、分隔和分裂;台湾是:[7]分裂、分隔和统一;美国是:分裂、分隔和统一。虽然台湾和美国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但在考虑了“解决方式”这个因素后,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出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解决台海问题的方式只有两种:和平或武力。因此,台海问题的状态是:和平统一、和平分裂、维持现状、武力统一或武力分裂。用和平方式解决对各方来说,不但避免了战争造成的损失,而且有利于在其他领域的合作,所以都是获益,但这种获益不足以影响各方对自己的长远的根本或重大利益的追求;反之,用武力方式解决对各方来说,不但要遭受战争带来的损失,而且将妨碍在其他领域的合作,所以都是失益,同样这种失益也不足以影响各方,特别是大陆和台湾两方,对自己的长远的根本利益的追求。

就大陆而言,和平统一是最优先的选择,因为这不但维护了长远的根本利益,而且还可获得和平的利益;武力统一虽然有所失益,如战争导致经济停止甚至衰退,导致与美国的长期对抗,但这种失益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是能够弥补的,而实现了统一就是获得长远的根本利益,因此它在用尽了一切和平手段后必定要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这个结果;维持现状目前是暂时可以接受的,因为它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发展,但有损于长远的根本利益,所以是一种不能长期接受的状态;和平分裂避免了战争,暂时获得一些表面上的利益,但长远的根本利益将受到无法挽回的损失,并将逐渐产生灾难性的影响,所以它是决不会接受的;武力分裂将对它迅速产生毁灭性的后果。因此,大陆的选择次序是:和平统一、武力统一、维持现状、和平分裂和武力分裂。

就台湾而言,和平分裂是最优先的选择,因为这不但维护了长远的根本利益,而且还可获得和平的利益;武力分裂虽然有所失益,如战争将使狭小的台湾岛遭到难以承受的,甚至是致命的打击,经济有可能全面崩溃,但这种失益随着时间的推移毕竟是能够弥补的,而实现了分裂就是获得长远的根本利益,因此它会为此铤而走险;维持现状是能够接受的,可以以拖待变,但这终究不是它的最终目标,所以是一种不能长期接受的状态;和平统一虽然避免了战争,但对它一直追求的“台独”梦想将不可逆转地随着统一的实现而破灭,所以它是不愿意接受的;武力统一不但将使“台独”梦想灰飞湮灭,而且将对它迅速产生毁灭性的影响,所以是它力图避免的。因此,台湾的选择次序是:和平分裂、武力分裂、维持现状、和平统一和武力统一。

就美国而言,台海问题只是涉及重要的局部利益,与大陆或台湾相比,统一或分裂对它的利益影响都要小。和平分裂是它最优先的选择,既享受和平的利益,又获得永久性分裂的利益。维持现状产生的利益暂时少于和平分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增加。用武力方式解决问题,意味着美国将为了局部利益与另一个大国,且有着更广泛的其它共同的重要利益的大国打一场战争,所以这种方式损害美国的利益在相对程度上更大一些。这就是美国比台湾更愿意“维持现状”的原因。但由于分裂能带来长远的重大利益,因此美国仍旧更愿意分裂,而不是统一。和平统一能够避免两个有着广泛的共同的重要利益的大国之间的冲突,但美国将永远不能利用台海问题牵制中国,并且将有损于美国的国际声誉,所以这是美国一直在力图阻止的。武力统一是全盘皆输的结果。因此,美国的选择次序是:和平分裂、维持现状、武力分裂、和平统一和武力统一。(见下表)

注:1.“+”表示“得”,“-”表示“失”。

2.右边的数字是“解决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左边的数字是“状态”所产生的利益。

3.维持现状只能是和平的,一旦使用了武力,现状就不复存在,要么统一,要么分裂。

从表中可以看出,“统一”和“分裂”是一种“零和博弈”。换言之,“统一”路线与“分裂”路线犹如两条平行线,在缺少足够强大外力的条件下,不可能自行在“和平”这一点上交汇,即除非一方具有压倒性的力量,否则“和平”解决台海问题的途径几乎是不可能的。“维持现状”虽然是“台湾方面”和“大陆方面”当下都接受的状态,但大陆接受的原因是为了将来的“和平统一”,而台湾接受的原因是图谋将来的“和平分裂”,因而都是暂时的。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平”方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时,“维持现状”对大陆和台湾两方都将带来越来越多的负利益。反之,美国在“维持现状”中不但获益最多,而且会越来越多。对美国而言,长期地维持现状,几乎就相当于和平分裂。这就是所谓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因此,从长远来看,大陆和台湾都不能长期接受“分隔”的现状,特别是大陆已经明确表示台海问题“不能无限期拖延下去”。换句话说,“分隔”的现状迟早是要改变的。既然如此,那么“武力”方式也就难以避免了。一旦使用“武力”,就不须考虑对方或它方是否同意或是否接受,全凭己方的实力来实现自己的选择,或实现统一,或实现分裂。此时,不管实现何种选择,美国都将为之付出较大代价,所以它反对武力解决。其次,因为美国已经有了(和平)维持现状这个近乎最佳的选择在手,所以它没有足够的利益驱动选择“武力分裂”。第三,美国清楚地知道没有武力为后盾,和平统一是不可能的,所以从长远来看,它反对武力解决,支持和平解决,实质上就是支持“和平分裂”。而对大陆来说,“分裂”就意味着“战争”。

武力统一难以避免的现实分析

在《中美上海公报》和《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国就有意识地选择了“支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措辞。既然是“解决”,那么,“统一”是“解决”,“分裂”也是“解决”。因此,美国的这种表述实际上是既支持“和平统一”,也支持“和平分裂”。[8]考虑到美国的一贯立场,以及中美建交仅三个月后,美国国会通过的,并经美国总统签署生效的所谓《与台湾关系法》,可以说美国非但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和平统一”,而且想方设法制造种种借口,施加种种影响,阻挠台海两岸的“和平统一”。例如,美国政府根据这个关系法,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和干涉中国内政,其武器的数量和性能非但没有按照《中美八·一七公报》所要求的那样减少和降低,反而有了更大的提高。事实说明,美国支持“和平统一”是幌子,支持“长期维持分隔的现状”,并最终实现“和平分裂”才是实质。

最近,在处理台湾“公投”这一问题上,美国仍以一贯的手法来表达它的立场。美国反对“公投”的表述是“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为”。这里的关键是“单方面”和“现状”这两处,而“现状”则是关键中的关键。在具体的台海问题上,“单方面”就是指“台湾方面”或“大陆方面”,“现状”就是指目前这种“两岸在政治上的分隔”的现实。

从当下情势来看,因为台湾方面的“公投”是一种“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为”,在本质上是一个“分裂”步骤。因此,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为”目前可以被理解为反对“分裂”。另一方面,对大陆方面而言,由于各种原因,不是万不得已,它至少在目前还没有要改变“现状”的计划,所以这样的表述也可以被认为是对大陆方面的支持。但是,如果对美国的表述进行进一步解读的话,就会发现大陆方面接受这样的表述是要以付出它的长远利益为代价的。众所周知,自从“两岸在政治上的分隔”的状态形成以来,大陆方面一直表示,并且反复强调,台海两岸相分隔的状态不能无限期拖延下去,中国(大陆与台湾)必须统一。换言之,从长远来看,“现状”是必定会被“改变”的,而且做出“改变现状”行为的有可能是“大陆单方面”。届时,“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为”就有可能被用来作为反对“统一”的借口。

如前所述,台海两岸关系的“现状”被改变后,不外乎出现两岸“分裂”或“统一”。当改变现状涉及根本利益时,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为都必将导致武力对抗。前面的分析,以及台湾岛内局势的发展都清楚地显示,台湾方面不可能接受大陆方面的“统一”,大陆方面也绝不会接受台湾方面的“分裂”。那么,“改变现状”只能是“单方面”的,而且是“武力”的行为。

可见,“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为”包含着两层涵义。一层是“明”的,就是反对台湾方面当下的“(武力)分裂”行为;另一层是“暗”的,就是反对大陆方面将来的“(武力)统一”行为。其实,美国“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为”的表述与“支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表述如出一辙,都设下了一个“陷阱”。只不过一个用的是“反对”,另一个用的是“支持”。如前所述,由于“和平解决”既可以指“和平统一”,又可以指“和平分裂”,所以它虽然“支持”大陆方面的“和平统一”,但也“支持”台湾方面的“和平分裂”。同样,由于“任何单方面”既可以指“台湾方面”,又可以指“大陆方面”,“改变现状”既可以是“统一”,又可以是“分裂”,所以它虽然“反对”台湾方面目前的“(武力)分裂”,但是也反对大陆方面将来的“(武力)统一”。鉴于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一贯做法,它想表达的涵义更可能是“反对(武力)统一”。因此,美国这样的“反对”只会使它“支持”的“和平统一”选项更加不可能。因为当不存在了“武力统一”的可能时,“和平统一”也就不可能出现,而只可能出现“和平分裂”。可见,美国“反对”的是大陆在未来可能将不得不使用的“武力统一”,“支持”的是大陆最想得到,但因为它不想让大陆得到,所以又不可能得到的“和平统一”,同时还支持了台湾和美国都最想得到的“和平分裂”。可见,美国的“反对”和“支持”不但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有“相辅相成”之用。

对于这一点美国是心知肚明。例如,在处理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上,它就表现得十分清楚。美国在按照联合国的有关决议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时,始终没有放弃“武力”这个后盾,而且时时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因为它十分清楚,如果没有“武力”为后盾,就不可能有“和平核查”,有的只能是“和平不核查”。反对“武力”就是反对“和平核查”,支持“和平不核查”。当然,台海问题与伊拉克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国内问题,中央政府有权在它的主权范围内依据事态发展决定是否使用武力,而后者是国际问题,任何外国政府都无权不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就擅自对另一个主权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美国也不能例外。必须指出,笔者在此绝无为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动武进行辩护之意,而只是为了证明“武力”与“和平”的现实关系。

除了美国千方百计地、或明或暗地为“和平统一”设置种种障碍,使其成为不可能之外,台湾方面也在不断地为“和平统一”制造种种“麻烦”,并且加快加大分裂的步骤。

1988年,李登辉刚主政时,讲过“统一”。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仅仅是一种策略。在稳固了自己的地位以后,他就不断抛出种种“分裂”言论,并逐步升级,从“一国两区”、“一国两府”、“生命共同体”、“两个对等政治实体”、“分裂分治的阶段性两个中国”到最后的“两国论”。更为严重的是,他有意识地把“统独之争”转化成所谓“国家认同”问题,以釜底抽薪的方式否定“一个中国”原则。

2000年,陈水扁刚上台时,也说过“四不一没有”,但“如果大陆无意动武”的前提已使他的承诺一开始就具有虚假欺骗的性质。作为民进党候选人当选台湾“总统”的陈水扁是不可能抛弃民进党的“台独”理念的。他也不愿背离“台独”理念。2002年,他公开提出了“一边一国论”,并加紧实施各种“分裂”步骤。例如,重新编订高中历史课程大纲,将明代中期以后的中国历史全部列入世界史课程;将台语提升为所谓“国家语言”;在“公务员”考试中用闽南语出题等,企图在思想上、情感上、文化上、教育上全面彻底地清除所谓“中国因素”。2003年11月,他又公然抛出“公投”,并于12月31日正式签署“公投法”。更为严重的是在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下,他还顽固地坚持于2004年3月20日进行“公投”。虽然“公投”最终没有获得通过,但正如他所表示的,“公投并非目的”,而“是要让台湾成为正常、完整、伟大的国家”。在5月20日的“就职”演说中,他把“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或“中国”与“台湾”,而不是“大陆”与“台湾”相对应,充分显示了他对“一个中国”原则的否认。

近年来,台湾岛内民粹主义日益盛行。在台湾民众中间,真正赞成“统一”的势力越来越薄弱,大多数支持“不统不独”,“维持现状”。任何谈统一的政治人物都难免被扣上“卖台”和“亲共”的红帽子。在这种情况下,连战、宋楚瑜领导的国(民党)亲(民党)两党在两岸关系特别是政治关系上不得不选择“维持现状”,以获得大多数民众的支持。但是,随着岛内政治生态的进一步变化,他们对大陆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除推动“公投立法”、“公投入宪”外,他们在一个中国、台湾定位、“统独”走向等问题上的立场也严重倒退。例如,连战担任国民党主席初期,曾明确表示“追求统一”、“反对台独”,但后来他多次表示,“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是独立的国家”,“一边一国”的说法没有问题;希望两岸对话没有时间表,是“独”还是“统”,最好由后人来解决。这标志着他们的大陆政策已发生了重大转向:不再坚持统一,不再反对“台独”。

可见,今天的台湾岛内已没有一个政党在促进两岸统一,国亲两党在“台独”路线上与民进党相比,只不过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程度区别,只不过是“慢一点与快一点”的速度区别。他们已经放弃推动国家统一的政策目标,和陈水扁一样,不准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了。没有了“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和台湾就没有了认同的对象,而只有在这种认同的共识之上,将来的统一问题才能以和平的方式获得解决;没有了“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就没有了谈判的前提,没有了谈判的基础,那么台湾方面所表示的“和谈”诚意,提出的“和谈”条件,都只是为拒绝“和谈”推卸责任而已。没有谈判,就无法通过交流,增进了解,建立相互信任,“和平统一”就成了空中楼阁。这样,“武力统一”就难以避免了。至于如何才能更顺利地实现“武力统一”则已超出本文范围。

* 本文是在“东亚国际安全形式”研讨会(2004年4月26—27日在南京召开)上的发言稿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感谢与会专家对本文所提的建议。

[1] 参见[美]汉斯·摩根索著,卢明华等译:《国际纵横策论——争强权,求和平》,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第151—203页。

[2] cf. Joseph S. Nye, Jr., “Soft Power”, in Foreign Policy, Issue 80, Fall 1990, pp.153-171.

[3] 庞中英:《族群、种群与民族》,载《国际政治理论探索在中国》(资中筠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06页。

[4] 参见郝时远:《台湾的“族群”与“族群政治”析论》,载《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第123—136页。

[5] 金应忠,倪世雄:《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157页。

[6] 虽然台湾方面反对,甚至美国方面也不接受这样的定义,但这是在国际法上得到承认,并且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现状本质。

[7] 必须指出,本文的“台湾(方面)”并不包括拥护中国统一的台湾民众。

[8] 据笔者所知,在国内首先进行如此解读的是阎学通教授。

 

战友 ID:zhanyou1893

我们是战友团队,我们为当今青年吹响进军号。我们的定位是:我们和00后一起学习,我们和90后一起成长,我们和80后一起创业,我们70后一起感悟,我们60后一起思考,我们和50后一起收获…

我们是为正义、为理想、为真理的呐喊者,奋斗者!我们追求真正的新文化是真善美的统一,是永不停息的民族精神!我们引领的新主流是时代前进的方向!

我们相信: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不可抗拒;总有一种崇高让我们不尽感怀;总有一种目标让我们奋斗不止;总有一种使命让我们继往开来!我们一起自信、勇敢、昂首阔步走在大路上!感谢您的关注、支持、转发与推荐,让我们以战友呼唤战友!战友聚战友!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战友》最新资讯

合作、交流请添加编辑微信792041005

投稿邮箱:zhanyou1900@126.com

(只接受原创且独家投稿,一稿多投不受理)



.            

坚守信仰,方有良心之作请点击下面阅读原文有意外收获

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