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评审不符合项之检测/校准方法
标准及作业指导书
序号 | 不符合事实描述 | 条款号 | 备注 |
1 | 查煤炭检验研究部使用的ASTM D5373-08和ASTM D4239-12为非现行有效版本,现行有效版本为ASTM D5373-14和ASTM D4239-14。 | CNAS-CL01:2006 5.4.2 | 标准未更新 |
2 | 实验室采用的JJF1091-2002《测量内尺寸千分尺校准规范》为非最新版本标准。 | ||
3 | 查A号温度变送器校准证书的校准依据为JJG829-1993。(现行有效依据应为JJF1183-2007温度变送器校准规范)。 | ||
4 | 查实验室2014年1月24日出具的编号为A的检验报告,使用了已于2012年6月1日作废的标准NY 525-2002,也无相关说明。 | ||
5 | 实验室仍在使用已作废标准ISO 2471:1998、ISO 287:1985、ISO 534: 1988和已更新标准ISO 1974:1990。 | ||
6 | 实验室依据的规程号为:JJG-825-1993已作废;现行有效的检定规程为:JJG-825-2013,实验室没有及时更新。 | ||
7 | 校准LCR测量仪所依据的方法JJG441-2008《交流电桥检定规程》中明确规定其不适用于LCR阻抗测量仪。 | CNAS-CL01:2006 5.4.1 | 检测所用标准不对 |
8 | 报告编号A的空气净化器氨的去除效果试验报告中使用的检测方法与《空气净化器》标准中的规定方法不一致。 | CNAS-CL01:2006 5.4.2 | |
9 | 校准腕带测试仪(静电测试仪)所参照的JJG690-2003高绝缘电阻测量仪(高阻计)检定规程不能全部适用于其开展工作的内容。 | ||
10 | 挖掘机质心位置现场试验时检测人员未按GB 8499-87要求进行轮胎气压检测。 | CNAS-CL01:2006 5.4.1 | 未按标准检测 |
11 | 现场发现,实验室人员制备过湿煤样时,未按GB/T 19494.2-2004标准10.2.2条款规定进行空气干燥。 | ||
12 | 实验室未进行标称粒度试验,对样品代表性带来不确定性影响。 | ||
13 | 查编号为A的干手器LVD报告,发现实验室在进行发热试验时,未按标准要求进行风机绕组的温升测量。 | ||
14 | 编号为A的太阳镜检测原始记录,发现镜片间透射比均匀性计算公式为:镜片间透射比均匀性=∣τv( 左边基准点) -τv( 右边边基准点)∣/min[τv( 左边基准点),τv( 右边边基准点)],同标准5.3.1条款要求的“镜片间透射比均匀性=∣τv( 左边基准点) -τv( 右边边基准点)∣/max[τv( 左边基准点),τv( 右边边基准点)] ”不相符。 | ||
15 | 编号A的检验报告中给出收到基低温发热量检验结果,但未按标准规定进行H值校正。 | ||
16 | 恒定湿热现场目击试验时,检测员设置的试验程序中试验开始时即同时施加温度、湿度应力,不符合GB/T 2423.3-2006标准的要求。 | ||
17 | 该实验室在进行热水器能效试验时,其确定温度布点位置采用了未经校准或确认的木条和塑料直尺进行位置划定,划定位置时未考虑内胆和外壳的形状差异和尺寸差异;确定内胆侧面圆心以及与中心线垂直的弦线均依靠检验员的直觉。其选定四分之一直径点是在外壳上用塑料直尺弯曲后标记,将直径与周长混淆。 | ||
18 | 现场进行自镇流灯(样品编号:A)绝缘电阻和介电强度试验,未按要求在潮湿箱内进行。 | ||
19 | 现场目击试验时发现1.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时未按试验标准要求核查干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2. 交变湿热试验程序在温度为25℃、40℃时,湿度控制点分别设置为下偏差95%RH、90%RH,不符合GB/T 11606-2007(95%RH以上和93%RH±3%RH)的要求。 | ||
20 | 实验室的检测人员对GB/T 12060.5-2011标准理解不够,在没有明确被测样品的额定阻抗和额定功率时就进行测试,从而不能正确确定测试条件,如对总谐波失真测试时施加的电压条件不正确。 | ||
21 | MST11可接触性试验时测试人员未按照IEC 61730-2-2004《光伏组件安全认证 第二部分:试验要求》10.2.3c)条款的要求进行操作。 | ||
22 | 编号为功检字第2013002号的检验报告中显示,实验开始大鼠体重范围100-150g,明显小于《减肥功能检验方法》(国食药监保化[2012]107号)规定的180-220g。 | ||
23 | 实验室在纺织品洗涤试验中所用水硬度与ISO 6330:2012《纺织品织物测试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要求水的硬度不超过0.7mmol/L不符。 | ||
24 | 实验室在检测耐次氯酸盐漂白色牢度时所用的次氯酸盐工作液不符合GB/T 7069-1997要求。 | ||
25 | 实验室在测试羽毛羽绒残值率时,未能保证样品能全部浸没在乙醚抽提液中,没有符合索氏抽提法的要求。 | ||
26 | 蒸发残渣(正己烷)现场试验时,实验员使用了100mL的浸泡液在水浴上蒸干,而不是按照标准要求的使用200mL浸泡液进行试验。 | ||
27 | 1)电池检测室在做过充电检测时,未将电池放置在防爆箱中;2)在做重锤冲击时,使用了10.1kg的重锤(标准要求重锤质量为9.1kg。实验室现有9.1kg重锤偏心,无法进行准确检测。)。 | ||
28 | 查来样编号为A的《理化检测分析报告》中《原材料加热减量(挥发份)原始记录》,样品量与《GB/T T24131-2009生橡胶 挥发份含量的测定》要求的样品量不一致。编号为B的钢丝帘线报告中破断力的检验值为1786N,不符合GB/T11181-2003《钢丝帘线》“破断力大于1000N的,精确到5N”的要求。 | ||
29 | 进行密度的现场试验时,实验员未按标准要求测定浸渍液的密度。 | ||
30 | 在纤维板密度检测和强化地板甲醛释放量检测中,未对试件厚度测点位置的选择及甲醛检测容器材质选择与标准规定所发生的偏离进行有效控制。 | ||
31 | 现场测定耐化学性能(液体介质)时,浸泡的三片试样片与片重叠在液体表面上。但标准规定“试样距容器内壁不少于5mm,距容器底部和液体表面不少于10mm”等。 | ||
32 | 实验室进行美标频率1GHz以上辐射测试,未按照标准调整天线倾斜角以使天线对准被测样品,查作业指导书也没有相关规定。 | ||
33 | 静电放电、脉冲群/浪涌测试区域过载, 被测设备距离其他导体距离小于标准规定的距离。 | CNAS-CL01:2006 5.4.2 | |
34 | 实验室使用2m积分球测量自镇流LED灯时未做自吸收修正。 | ||
35 | 实验室在开展美国玩具标准ASTM F963-11条款8.9.1拼缝拉力测试时,未按标准要求使用正确的拼缝拉力钳。 | ||
36 | 检测报告(编号A)原始记录中总活性物、甲醛只测了一个样,而执行标准GB 9955《手洗餐具用洗涤剂》中要求测两个样,不符合标准要求。 | CNAS-CL01:2006 5.10.1 | |
37 | 在进行绝缘材料球压试验时,发现操作人员未对球压装置中压痕仪温度进行监控及相应的记录,缺少球压试验作业指导书。 | CNAS-CL01:2006 5.4.1 | 缺作业指导书 |
38 | 在大型试验站操控室,现场操作人员未能获得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作业指导书。 | ||
39 | 实验室缺少采购的VOC标准溶液技术性验收方法及器皿清洗、储存和隔离规范作业指导书。 | ||
40 | 查扶手耐久试验机(编号:A)贴有确认合格标识,但实验室没有制订对该设备如何确认的作业指导书。 | ||
41 | 作业指导书编号A没有明确离子溅射仪喷金真空压力,编号B没有说明喷金间隔时间,编号C中长度单位mm和inch不统一等等,对影响试验的关键因素未按要求编制作业指导书。 | ||
42 | 实验室未能提供高锰酸盐在线自动监测仪标准溶液配置的作业指导书。 | ||
43 | 《客压机压缩机组及供气系统节能监测》缺少相应的作业指导书。 | ||
44 | GB/T 29667-2013标准中“鉴定参数”要求与“标准红外图谱一致”但实验室不能提供如何判断“与标准红外图谱一致”的方法。 | ||
45 | 实验室不能提供机械性能试样和金相试样制备的作业指导书。 | ||
46 | 提供不出脱碳试验试样制备的指导书。 | ||
47 | 试样硬度检测未制定相关作业指导书。 | ||
48 | 不能提供X射线光谱法测量金属镀层厚度测量点位置的文件及规定。 | ||
49 | 实验室使用英文版的IEC 61373:2010《铁路应用—铁道车辆设备 冲击和振动试验》,检测员承认无法完全看懂,但未编制中文版的作业指导书。 | ||
50 | QB/T 4143-2010 家用和类似用途超滤净水机总进水量测试方法不够明确,缺对应的作业指导书。 | ||
51 | (1)实验室按QB/T3903.3-2011进行皮鞋帮底剥离强度试验,该标准对检验结果有显著影响的“初开胶”述语未作出明确说明,实验室未制定相应作业指导书予以明确;(2) 按QB/T2725-2005标准对皮革进行气味项目的检验,实验室未制定相应作业指导书,明确对检验环境、检验人员和人数等方面要求。 | ||
52 | 实验室没有对焊接试件的冲击性能验收和检测制定作业指导书。 | ||
53 | 文件编号为:SWPB-TC/QM/3-J-027-2013静力测试作业指导书没有规定设备操作参数设定内容,试验人员无法保证试验的一致性。 | ||
54 | 温升试验现场无热电偶布设的作业指导书。EMC实验室也未能提供能指导传导骚扰电压测试、骚扰功率测试的作业指导书。 | ||
55 | 实验室进行包装的振动试验和电子电工产品的振动试验时,标准对样品和传感器的安装方式要求不同,实验室未编制相应的指导书。 | ||
56 | 实验室缺少“拼接互染程度” 试验项目作业指导书,操作不够规范统一。 | ||
57 | 外文标准ASTM D2261-2013《用舌形(单裂口)法(恒速拉伸试验机)测定织物抗撕裂强度的试验方法》、AATCC16.3-2012《纺织品 耐光照色牢度:氙弧》没有中文版本,也没有编制作业指导书。 | CNAS-CL10:2012 5.4.1 | |
58 | 实验室管理体系文件中未能覆盖取样和制样的质量活动。 | 5.4.1/CNAS-CL18:2013 | |
59 | 实验室缺少断裂韧性试样制备的作业指导书。 | CNAS-CL19:2010 5.4.1 | |
60 | 中心未制定金属焊接拉伸试验样品制备的工作指导书。 | ||
61 | 实验室不能提供力学试样制备的作业指导书 | ||
62 | 实验室缺少用于“机械性能检测试样制备”的作业指导书。 | ||
63 | 实验室未能提供茶叶和酒类感观检验方法的作业指导书。 | 5.4.1/CNAS-CL26:2007 | |
64 | 实验室未制定详细的作业指导书以确保正确执行GB T21928-2008《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方法》;无机检测室使用的BS EN 1811外文标准没有中文版本或相应作业指导书,检测人员不能完全理解掌握。 | CNAS-CL10:2012 5.4.2 b) | |
65 | ROHS项目样品拆分环节SJ T 11365标准中未能详述,没有编制作业指导书作为标准方法的补充。 | ||
66 | 实验室未能提供GB/T 17592-2011、GB/T 23344-2009检测作业指导书。 | ||
67 | 编号A《电子拉力机试验作业指导书》中,没有标准要求的织带应在取出后5分钟之内完成测量的规定。 | CNAS-CL01:2006 5.4.1 | 作业指导书内容问题 |
68 | 编号A《塑料拉伸测试作业指导书》中未包含测定拉伸弹性模量所用试样类型、测试速度以及操作计算程序等规定。 | ||
69 | 实验室编制的《疲劳测试作业指导书》编号A未包含台架安装、结果评判等关键内容。 | ||
70 | 在观察ASTM F963-11现场实验时,发现其作业指导书(编号A)没有写入关键的25ml锥形瓶和当样品重量小于100mg时前处理要求等内容。 | ||
71 | 实验室制定的方向型固态照明灯具能源之星项目检测程序,没有规定如何使用实验室的检测设备、设施和人员开展检测。 | ||
72 | 《作业指导书-万能材料试验机》缺少室温拉伸试验的试样尺寸的测量、试验速率的选择等内容;《作业指导书-盐雾试验》缺少氯化钠溶液密度测定的内容。 | ||
73 | 编号为A《端子骚扰电压的检测规程》检测作业指导书未对测量环境要求、所用测量设备、试验布置和EUT的工况要求等作出说明和规定。 | ||
74 | 制定的编号A《流量特性装置操作规程》缺试验步骤的描述 | ||
75 | 实验室提供编号A《光强分布系统的光色电参数测试》作业指导书,缺少GB/T 9468-2008条款B.3.2中对气流进行监控有相关规定。 | ||
76 | 实验室编制的编号A<包装试验指导书>检测方法引用国家标准,且无方法内容,无法指导检测活动。 | ||
77 | 电池单体针刺和挤压试验的作业指导书未对针刺速度、挤压力做出明确规定。 | ||
78 | 现场试验时,使用的编号A“电阻试验作业指导书”中,未规定样品去漆、电阻温度系数取值方法等导致检验员取值缺少依据。 | ||
79 | 实验室提供的文件号为:编号A版本号02的《材料透光率测试作业指导书》,没有明确区分不同材料测试程序,只提供仪器设备操作过程,不能有效指导检验人员开展检验工作。 | ||
80 | 实验室对日常检测的5根拉伸试样采取从来样的不同方向裁切制取,但在作业指导书上没有对此内容作出规定。 | ||
81 | 实验室未对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检测项目,制定检测数据偏离情况下后处理相关内容。 | CNAS-CL19:2010 5.4.1 | |
82 | 查阅:编号A《贵金属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未包括检测结果的误差分析和控制;检测报告格式(未修改)与实际使用的格式不一致。 | ||
83 | 查实验室体系文件,有钻石货品检验流程文件(编号A),但文件对钻石分级无具体描述。 | CNAS-CL24:2006 5.4.1 | |
84 | 编号A的接触电流检测规范有提及使用隔离电源(可选),但在规范中的测试连接图中未说明隔离电源的位置和如何使用。 | CNAS-CL01:2006 5.4.2 | |
85 | 编号为A的《耐汗渍色牢度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恒温箱温度为38±2 ℃,与AATCC 15标准规定的38±1 ℃的要求不符。 | ||
86 | 查编号A《高压电源线磁场抗扰试验》实施细则中无磁场标定操作内容;实验室在进行“整车滑行内阻测量”使用的《试验室整车基础滑行试验》实施细则(文件编号:B第5.3.1条试验过程)中的车速间隔加速度、加速间隔、车速范围与标准GMW15006-2010要求不一致。 | ||
87 | 检测方法GB T17692-1999《汽车用发动机经功率测试方法》的作业指导书(编号A)未明确转速测定点如何选取。 | ||
88 | 实验室所使用的文件控制编号为A的表面温度计作业指导书没有依据新发布实施的JJF1409-2013《表面温度计校准规范》及时进行修订。 | CNAS-CL01:2006 5.4.1 | 作业指导书未更新 |
89 | 该实验室现场存放失效文件<不确定度评定(编号A)>(二OO九年一月发布,已被新文件替代);提供的作业文件(编号B)压力表测量不确定度报告中测量依据文件属 | ||
90 | 校准测量电压互感器的方法变更为JJG314-2010,在实验现场使用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作业指导书依据的方法仍是失效标准。 | ||
91 | 查在洛氏硬度计操作规范中,引用的标准GB/T 230.1-2004不是现行有效的版本 | ||
92 | 测评室现场使用的此检测作业指导书依据GB/T17001.1-1997 标准(已作废)编写。 | ||
93 | 《短波站电磁环境测试规程(编号A)》未按照有效版本的国家标准GB13614-2012进行修订。 | ||
94 | 大量程百分表检定规程已更新为JJG379-2009,但其操作作业指导书(编号A)的编写依据是JJG379-1995。 | CNAS-CL01:2006 4.3.2.2b) | |
95 | 实验人员在检验现场不能提供申报项目所依据的标准(MT/T592-1996、MT625-2007、JB/T6749-1993。) | CNAS-CL01:2006 5.4.1 | 标准不便取阅 |
96 | 操作人员在进行硫化橡胶回弹性试验时,现场没有GB/T 1681—2009《硫化橡胶回弹性的测定》标准。 | ||
97 | 化验室危险化学药品未进行合理的分类存放。 | CNAS-CL10:2012 5.4.1 | 化学器皿清洗、储存、隔离 |
98 | 化学分析室未能将用于Ag/Cu合金常量分析的器皿与用于纯银中铜含量痕量分析的器皿进行隔离。 | ||
99 | 用于食品痕量分析的实验室玻璃器皿与其他分析实验共用。 | ||
100 | 未制订玻璃器皿等清洗、储存和隔离的文件。 | ||
101 | 实验室未制定对不同检测的器皿使用不同的清洗、储存和隔离的程序文件。 | ||
102 | 实验室没有对检测炭黑吸碘值、橡胶含氮量等所用不同的玻璃器皿的清洗、储存和隔离程序形成文件。 | ||
103 | 实验室缺少对用于不同检测的器皿使用不同的清洗、储存和隔离程序或文件。 | ||
104 | 缺少对化学检测领域不同检测器皿清洗、储存和隔离的文件化规定。 | ||
105 | 实验室提供不出对钢铁湿法化学用的玻璃器皿的清洗与储存的规定。 | ||
106 | 实验室未提供用于不同检测的器皿使用不同的清洗、储存和隔离的程序文件。 | ||
107 | 提供不出不同检测器皿清洗、储存的文件规定。 | ||
108 | 实验室未提供对不同检测的器皿的清洗、储存和隔离程序。 | ||
109 | 实验室未提供化学检测器皿清洗、储存和隔离程序。 | ||
110 | 实验室的程序文件未对用于不同检测的器皿的清洗、储存和隔离进行规定。 |
方法确认和验证
序号 | 不符合事实描述 | 条款号 | 备注 |
1 | 在进行煤矿用带式输送机托辊煤尘密封试验时,实验室未按MT 821-2006要求以0.5MPa的压缩空气持续吹拂煤粉,而是以传动带搅动煤粉,实验室不能提供方法偏离的确认记录。 | CNAS-CL01:2006 5.4.1 | 方法偏离未确认 |
2 | EPA 3546-2007标准要求检测PBB PBDE含量的样品需要进行“粉碎并通过10目筛网,称量样品10-30克”,实验室相关作业程序中规定采用“刀片切割至小于0.1g,称量1.0克”。实验室没有对此样品制备和取样方法进行方法确认。 | ||
3 | 自动胶质层测定仪使用机械探针法代替标准规定的人工操作方法,实验室未能提供对机械探针法的确认证据。 | ||
4 | 实验室未能提供出实验室自编的非标方法使用前的技术确认记录。 | CNAS-CL01:2006 5.4.4 | 自编方法未确认 |
5 | 实验室制定编号A的《氯离子含量快速测定仪》校准方法,采用的JJG(冀)059-2004《薄层色谱扫描仪》河北省地方规程,不能提供方法确认的记录。 | CNAS-CL25:2006 5.4.3 | |
6 | 使用非本领域适用的标准方法(EPA8082A、EPA6010C、EPA7196A、EPA8270D)进行方法确认时,没对纺织样品加标确认,只是对萃取空白液加标确认。 | CNAS-CL18:2013 5.4.3 | 方法确认不完整 |
7 | 实验室的检测方法确认中没有报告铝、硼、钴、铜、锰、镍、锶、锡、锌的报告限。 | CNAS-CL01:2006 5.4.5 | |
8 | 实验室提交的方法确认记录,在设备能力确认方面,仅仅是将标准中的测试条件进行摘抄,没有具体的、设备和环境是否满足标准要求的确认记录。 | CNAS-CL01:2006 5.4.2 | |
9 | 该实验室未按照其程序文件的要求,对本次申请认可的项目开展检测时进行《新项目验收评审》。 | CNAS-CL01:2006 5.4.2 | 缺方法验证记录 |
10 | 实验室未对GB/T 23113-2008《荧光灯含汞量的测定方法》进行方法验证。 | ||
11 | 实验室申请扩项GB/T 4970-2009汽车平顺性试验方法,未提供通过检查并提供客观证据,以证实实验室具备该标准方法检测能力的验证记录《检测方法确认表》。 | ||
12 | 实验室提供不出能够正确地运用JJG52-2013弹性元件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检定规程的记录。 | ||
13 | 不能提供“《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 性能要求》IEC60909:1988+A1:1991+A2:2000” 新项目开展能力评审记录。 | ||
14 | 计量中心不能提供实验室有能力采用新版标准JJG1072-2011《直流高压高阻器检定规程》的证实记录。 | ||
15 | 实验室对拉伸性能检测,提供不出能正确运用GB/T 10654-2001的确认证据。 | ||
16 | 实验室不能提供电缆分接箱扩项、GB/T11022-2011和JB/T10840-2008扩项电磁兼容项目的新项目评审材料。 | ||
17 | 实验室提供不出GB/T7999-2007《铝及铝合金光电直读光谱分析方法》的能力验证记录。 | ||
18 | 实验室提供不出标准ASTM A370-2013 《钢产品机械测试对的试验方法及定义》是否满足其检测要求的验证记录 。 | ||
19 | 在进行雾灯振动试验时,在“Shaker Conreol Laser”软件上设置参数时,设定的振动数及振动加速度是参照了摩比斯<成型塑料部件-外部件技术条件>,但编号A <正弦振动性能测定的试验方法>中,没有对上述参数的设置依据等进行说明。 | ||
20 | 实验室未对变更后的标准IEC 60335-2-9: 2012实施能力进行评审。 | ||
21 | 实验室2013年12月4日标准查新记录表明标准方法DL T 568-95版变更为DL T 568-2013版并于2014年4月1日实施,实验室未及时变更并重新进行验证。 | ||
22 | 实验室提供不出变更标准GB/T521-2012的方法重新验证记录。 | ||
23 | 实验室程序文件中方法的选择与确认程序缺少标准方法的证实及标准方法发生变更后应重新进行证实的内容。 | ||
24 | 电磁兼容检测项目(序号:210、211)使用的CISPR14-2:2011和IEC61000-4-4:2011检测标准变更,缺少方法重新验证记录。 | ||
25 | 实验室不能提供新申请认可的医用热力灭菌设备温度计的方法验证记录。 | ||
26 | 实验室提供不出对JJF1308-2011《医用热力灭菌设备温度计校准规范》标准方法的证实记录。 | ||
27 | 查附表3中,《音频分析仪》项目由JJG(电子)30302-2008《音频分析仪检定规程》变更为JJF1396《音频分析仪校准规范》;《静电电压表》项目JJG494-2005 | ||
28 | 实验室不能提供标准方法JJG 30-2012、JJG 544-2011变更后的证实记录。 | ||
29 | 查阅《皮革材料的撕裂强度测试:单边撕裂法》(ISO 3377-1:2011(E))标准的作业指导书编号A,其“结果计算和表述”与标准规定不一致;实验室没有ISO 3377-1:2011(E)标准的方法证实记录。 | ||
30 | JJG965-2001通信用光功率计检定规程已变更为JJG965-2013通信用光功率计检定规程,实验室未能提供变更的证实记录。 | ||
31 | 实验室未能提供2014年对在用的检测标准进行查新、确认是否是有效版本和适用的记录。发生变更GB/T7974-2013标准未进行方法变更的验证。 | ||
32 | 实验室原认可IEC 62321标准拆分变更出2个新标准,但实验室提供不出IEC 62321方法变更后重新证实的记录,也未按IEC 62321新版标准的测试要求对原测试作业指导书进行修订。 | ||
33 | GB/T2423.22-2002已变更为GB/T2423.22-2012,但实验室提供不出标准变更后重新证实的相关记录。 | ||
34 | 实验室提供不出对GB/T 10125-2012标准变更后重新进行能力证实的证据。 | ||
35 | 实验室未能提供开展盐雾实验新项目评审记录。 | ||
36 | 实验室提供不出DL/T540-1994变更为DL/T540-2013 《气体继电器检验规程》进行重新证实的记录。 | ||
37 | 编号A的《SMX X荧光光谱仪操作规程》缺少测量范围、精密度等信息. 提供不出YB/T 4003-2013变更标准进行检验的证实记录。 | ||
38 |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ISO527-2:2012换版后,实验室未提供重新证实具备新版方法能力的记录。 | ||
39 | 实验室认可的ASTM E308《用CIE系统计算物体颜色标准方法》已发生标准变更,现在应用ASTM E308-13版标准,但实验室未能提供经证实相关人员知晓标准变更内容的相关证据。 | ||
40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商业无菌检验》GB4789.26-2013 方法发生变更,但不能提供对变更方法进行验证的记录。 | ||
41 | 实验室未对变更后的GB/T 6499-2012《原棉含杂率试验方法》标准重新进行证实。 | ||
42 | GB/T15107-2013旅游鞋的变更确认记录中对新旧标准的差异描述不充分。 | ||
43 | 实验室不能够提供采用GB/T 4789.7-2013《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新方法的验证记录。 | CNAS-CL09:2006 5.4.2 | |
44 | 实验室不能提供 GB/T 4789.26-2013 商业无菌检验 方法变更的验证记录。 | ||
45 | 实验室不能提供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商业无菌检验(GB/T 4789.26-2013)方法变更的证实记录。 | ||
46 | 实验室标准查新记录表明标准方法DL T 568-95版变更为DL T 568-2013版并于2014年4月1日实施,实验室未及时变更并重新进行证实。 | CNAS-CL10:2012 5.4.2 b) | |
47 | 不能提供GB/T 3884.10-2012变更标准的重新确认报告。 | ||
48 | 标准AS NZS ISO 8124-3:2012 及IEC 62321标准发生变更时,实验室不能提供重新确认的记录。 | ||
49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锰能力确认报告》中,缺少方法最低检出限的确认记录。 | ||
50 | 实验室不能提供变更的检测方法《玩具安全 第3部分 某些元素的转移》EN 71-3:2013的技术性验证记录。 | ||
51 | 不能提供不锈钢采用直读发射光谱检测方法进行了技术能力验证的证据。 | ||
52 | 实验室不能提供新申请认可的BS 4591:1990《有机液体产品沸程的测定方法(石油产品除外)》标准方法的验证记录。 | ||
53 | 实验室未对SN/T 2004.4-2006《电子电气产品中铅、镉、铬、汞的测定 第4部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进行技术能力验证。 | ||
54 | 实验室未能提供FZ/T 01057.2-2007、FZ/T 01057.3-2007、FZ/T 01057.4-2007、GB/T 3923.1-2013方法证实记录。 | CNAS-CL18:2013 5.4.2 | |
55 | 实验室未对新扩项《食品中禁用物质的检测 碱性染料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3496-2009)检验方法的检出限、回收率和精密度进行新项目技术能力验证。 | CNAS-CL10:2012 5.4.2 | 方法验证不完整 |
56 | GB/T 21911-2008新方法标准评审报告中,无检测结果回收率、精密度、检出限的评价要求。 | ||
57 | (1)未对标准GB/T 4336-2002实际使用的分析元素、分析范围、分析精度进行验证;(2)未对标准GB/T 4336-2002中重复性限和再现限性细化为可操作的指导书,操作人员不能有效进行数据测试控制;(3)未对标准GB/T 10125-2012实际使用的参数监控方式进行确认,如试验摆放角度、参比样、溶液PH值、溶液密度等。 | ||
58 | 实验室对首次采用的检测方法GB/T 5009.97-2003第一法进行技术性能力验证时,未对方法检出限、精密度进行证实。 | ||
59 | 实验室提供的复混肥料总氮含量测定检验方法的验证记录中,未包含回收率、正确度、精密度等关键技术性验证的信息。 | ||
60 | 查实验室对金属制品三种限用物质(铅、镉、六价铬)检测方法(GB/T 26125-2011 )的验证记录(编号为A的检测方法确认表),未对检出限、回收率进行验证。 | ||
61 | 对首次采用的多环芳烃检测方法进行技术能力的验证时,缺少检出限、正确度和精密度等信息。 | ||
62 | 新扩方法GB/T 5009.184-2003《粮食、蔬菜中噻嗪酮残留量的测定》未验证检出限。 | ||
63 | 实验室未对依据标准GB/T5121.8-2008新开展铜及其合金中氧含量测定进行正确度和精密度技术能力的验证。 | ||
64 | 查检测中心对GB/T20123-2006《钢铁 总碳硫含量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常规方法)》检测方法证实记录未对检出限、精密度等进行验证。 | ||
65 | 实验室不能提供首次采用的检测方法GB/T5750.5-2006硝酸盐氮离子色谱法进行技术能力验证如检出限、回收率、正确度和精密度等的记录。 | ||
66 | 对变更的标准方法GB/T3286.2的确认缺少正确度的相关信息。 | ||
67 | 1.查实验室提供的扩农药残留“乙硫磷”参数新项目确认报告,但该报告中实验室未对首次采用的GB/T5009.20-2003、GB/T 5009.145-2003“乙硫磷”检测方法进行技术能力的验证,如检出限、回收率、线性范围、准确度和精密度等信息;2.实验室未能提供新开展项目SH/T0711-2002《汽油中锰含量的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技术能力的验证记录。 | ||
68 | 实验室未提供液相法检测偶氮染料的检出限验证记录。 | ||
69 | 木器涂料中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的检测未做标准物质加标回收率验证实验。 | ||
70 | ①实验室未提供开展新项目GB/T 23264-2009《电动自行车用制动衬片总成》检验前的验证报告,不能有效确认实验室能正确地运用该标准方法。②实验室JC/T2056-2001《饲料添加剂用膨润土》全项扩项进行了评审,在《新项目评审/验收表》中,缺少对有害元素等项目的评审记录。 | CNAS-CL01:2006 5.4.2 | |
71 | 查实验室对新增标准QC/T844-2011《乘用车座椅用调角器技术条件》的评审记录,仅有新标准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的内容,无对检测仪器设备和人员技能等实验室现有能力满足标准要求情况的分析。 | ||
72 | 查新扩项标准 FZ/T 01112-2012 《纺织品 蚕丝与羊毛或/和羊绒的混合物(甲酸/氯化锌法)》的新项目评审报告,未对检测的技术能力验证进行评价;新扩项标准 GB/T 23972-2009《纺织染整助剂中烷基苯酚及烷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的新项目典型试验,试验样品为“T恤”, 不在标准适用范围内。 | ||
73 | 提供出对GB/T11170-2008《不锈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的《检测方法确认记录表》,但没有识别出该标准没有氮的检测项目等(申请扩项有氮)。 | ||
74 | 查实验室开展“GB/T 4502-2009轿车轮胎性能室内试验方法”证实记录(序号:A),没有对该试验方法进行人员培训的记录。 | ||
75 | 实验室对变更标准 GB/T2001-2013《焦炭工业分析测定方法》进行测定灰分技术验证时,只使用方法二,但实验室未能识别。 | ||
76 | 更新的ISO 306:2013的标准中增加了仪器设备的类型。实验室于2013年12月25日所作的方法确认表中并未对这一变化确认是否具备能力。 | ||
77 | 编号为A的《更新方法评审表》,未涉及新规程中电测仪器的技术指标变化情况。 | ||
78 | 查新项目和变更项目确认记录,发现对冲击试验机方法变更的评审,未考虑到新规程对冲击块的要求。 | ||
79 | 实验室提供的扩项标准GB/T29866-2013《纺织品 吸湿发热性能试验方法》方法验证记录中,缺少人员培训和实验室间比对分析评价记录。 | ||
80 | 提供出变更的GB/T223.65-2012《检测方法确认记录表》,没有对扩大的检测下限进行技术验证(钢铁中Co由0.01%到0.003%)。 | CNAS-CL10:2012 5.4.2 b) | |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序号 | 不符合事实描述 | 条款号 | 备注 |
1 | 实验室未能提供可调试螺纹环规扩大范围以后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文件。其余项目的不确定度评定文件中缺少CMC评定内容。 | CNAS-CL01:2006 5.4.6.1 | 不确定度评定文件内容不全 |
2 | 实验室钢卷尺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估程序(编号A),未评定校准5米以上钢卷尺测量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 | ||
3 | 程序文件《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控制程序》(编号A)缺少校准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等内容。 | ||
4 |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表示程序》没有纳入CL07《不确定度要求》中8.2的要求。 | CNAS-CL01:2006 5.4.6.2 | |
5 | 不确定度评定程序缺少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的描述。 | ||
6 | 查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编号A),未对CMC评定与表述做出相关规定。 | CNAS-CL07:2011 第7条 | |
7 | 实验室不能提供涉水产品中铅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报告。 | CNAS-CL01:2006 5.4.6.2 | 缺不确定度报告 |
8 | 实验室未能提供球压试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 ||
9 | 该实验室仅提供了泄漏电流和热水输出率各一份不确定度评估报告,对其他定量如温度、风量、功率、电阻等均未提供不确定度分析的方法或报告。 | ||
10 | 环境电磁辐射检测项目缺少不确定评定报告。 | ||
11 | 实验室未能提供传导骚扰电压测量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 ||
12 | 实验室未能提供硅中代位碳原子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价报告。 | ||
13 | 实验室不能提供光谱光度法“光通量”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 ||
14 | 不能对2014年3月28日在新疆农六师煤电有限公司6号机组DEH系统性能测试项目中进行的“通讯负荷率”检测结果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 不符合《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编号A)中4.3.2条款要求。 | ||
15 | 试验室未能提供出电场辐射骚扰、磁场辐射骚扰、骚扰功率等项目的不确定度评定报告;传导骚扰不确定度评定未能给出本实验室的设备型号、系统框图及完整的测量不确定度数学模型。 | ||
16 | 实验室未对采用SJ T 11365-2006《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中方法5(ED-XRF筛选法)测定塑料中溴这一方法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 ||
17 | 实验室未能提供煤的发热量、煤中挥发分测定项目的不确定度评定记录。 | ||
18 | 实验室不能提供开展定量分析项目的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如药量等。 | ||
19 | 没有进行《加油站油气回收液阻试验不确定度评定》。 | ||
20 | 没有按EN71-3:2013标准进行特定元素迁移测试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报告。 | ||
21 | 实验室此次申请了电器等新领域的扩项,但在现场评审中发现,实验室没有这些领域的不确定度的评估实例。 | ||
22 | 《茶 总灰分测定》GB/T8306-2013标准发生变更后,实验室未能按照要求对新方法重新评估测量不确定度。 | CNAS-CL07:2011 8.4 | |
23 | 查实验室玩具涂层、非金属、金属材料的CPSC总铅测定方法的扩展不确定度评估数值为1.9%、1.7%和1.5%,评估结果不能反应实验室实际测试能力。 | CNAS-CL01:2006 5.4.6.2 | 不确定度结果不准确 |
24 | 现场试验所提供的游标卡尺校准证书不能准确描述不确定度评定结论的数据。 | CNAS-CL07:2011 7.1 a) | 结果表述有问题 |
25 | 查实验室“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钨精矿中Zn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发现:不确定度评定结果的报告值“0.054%±0.0046%,k=2”,不确定度的位数与测量结果的位数不一致,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过程中数字修约也存在问题。 | CNAS-CL07:2011 5.4 | |
26 | 查看阴极铜中As的测量不确定评定报告(编号A)的评定结果:As的评定计量单位未按检测方法YS/T464-2003表述并采用已作废的ppm。 | CNAS-CL01:2006 5.4.6.2 | |
27 | 毫伏表校准证书(编号A)中测量值与测量不确定度末位不对应。如实际测量值为30.46V,U =0.060V 。 | CNAS-CL07:2011 5.4 | |
28 | 实验室提交的“pH值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报告”中使用的数学模型不正确。 | CNAS-CL01:2006 5.4.6.2 | 数学模型不对 |
29 | 1、实验室接地电阻表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只评定了10Ω,未能覆盖(0.1~1000)Ω全量程范围;2、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的敌百虫的不确定度分析报告(编号A)中,缺对样品处理均匀性和回收率两个主要分量的评估 | CNAS-CL01:2006 5.4.6.1 | 不确定度评定的分量不全 |
30 | 实验室单相电子式电能表现场试验时测量次数为2次,实验室提供的预评估报告《单相电子式电能表校准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报告》(编号A),没按照2次测量时的重复性分量引入及评定。 | ||
31 | 查见针对甲醛含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价报告,只考虑仪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未考虑检测环境、样品和人员操作等不确定度分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 CNAS-CL01:2006 5.4.6.2 | |
32 | 查看实验室数字多用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评定时未考虑重要分量校准源稳定性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 | CNAS-CL01:2006 5.4.6.3 | |
33 | 对“水泥胶砂搅拌机”中“公转转速”的不确定度评定中缺少被校准物品状态分量的影响。 | ||
34 | 查看“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案(编号A)”时发现,影响分量分析中增加了并不存在的被测仪器的读数误差,导致评定结果明显不合理。 | ||
35 | 作业指导书《经纬仪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编号A)中,被检器具经纬仪读数误差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引入不正确,应为0.1″实际引入0.6″。 | ||
36 | 实验室杠杆千分尺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只评定了25mm,未能覆盖(0~100)mm全量程范围。 | ||
37 | 查X射线探伤机空气比释动能率测量结果的不确定评定,发现其不确定度来源缺少仪器分辨力的分量。 | ||
38 | 查测量标准技术报告《多功能校准源标准装置》,直流电压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中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计算不正确。 | ||
39 | 查“编号为A、B不确定度评定报告”中标准器量块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错误。 | ||
40 | 编号为A的《扭矩扳子检定仪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缺少标准扭矩杠杆的不确定度分量。 | ||
41 | 《液相色谱仪最小检测浓度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作业指导书中未引用技术依据JJF1059.1,未按程序文件要求进行不确定度评定。 | ||
42 | 编号为A《数字压力计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报告,其标准器引入的分量评定有误。 | ||
43 | 实验室数字万用表电流(10μA~20A)、电压(10mV~1000V)各量程段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只评定了一个典型值,未能覆盖全量程范围。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无石墨炉测镉的检出限校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 ||
44 | 在现场试验过程中,校准人员对马歇尔稳定度仪的力值示值误差不确定度评定中,对重复性分量考虑过小。 | ||
45 | 查《低温不确定度评估报告》中未对A类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 ||
46 | 关于高低温试验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编号A),存在重复性分量u1和试验箱温度波动度分量u3重复评定的错误。 | ||
47 | 检查实验室温升测试方法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发现缺少电源以及环境温度等关键不确定度分量。 | ||
48 | 关于恒温恒湿箱(编号A)不确定度评定,错误地直接使用校准机构对该箱校准时的测量不确定度。 | ||
49 | 提供的“J750测试机(编号A)”不确定度评定报告中,测量结果为10次的均值,采用“标准差”方法分析A类分量不正确。 | ||
50 | IGBT IRG4PC30S击穿电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缺少漏电流分量的影响。 | ||
51 | 查阅实验室《塑料拉伸强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缺少编制人、审核批准人以及文件的标识;由于缺少整个检测流程的描述导致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的分析不充分;没有分析并列出传播系数公式;重复性测量引入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不符合相关检测标准的规定;扩展不确定度的数值修约不规范。 | ||
52 | 查实验室的《轮胎胎面磨耗标志高度检测结果不确定度评定》,评估时建立的数学模型不合理,未列出传播系数公式;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评估不尽合理;高度测定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考虑不够充分。 | ||
53 | 查不确定度评定记录时发现,塑料维卡软化温度不确定度评定报告中没有将变形测量的不确定度转换为对维卡软化温度的不确定度分量而直接合成为温度的不确定度。 | ||
54 | 查提供的“拉伸性能不确定度评定报告”,没有考虑拉伸强度试样、人员等重要的不确定度分量。同时,报告中没有分析如何得出评定结果的测量值5.9Mpa。 | ||
- End -
猜你喜欢
信息来源 | CNAS官网 质量与认证微信综合整理
点击【阅读原文】登录质量与认证官网
获取更多质量领域、检测认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