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四招能彻底解决南海问题,国人振奋!

2017-10-17 爱我中华

深化同东盟国家的合作,对我们推进南海战略有着巨大的意义。在当前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占据主导地位的现实下,中国如何深入推进南海战略?中国南海网约请南海问题学者李少丹,在本文中进行了分析。

南海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之一,通过前几年的吹填工程和岛礁建设项目以及对非法仲裁案的驳斥,中国已经在南海问题上重新占据了主动。但中国并非打算通过采取武力手段夺回被非法占据岛礁的方式来恢复南海领土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

中国的南海战略目标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在双边层面,与声索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而不影响双边的合作大局;在东盟层面,不使其成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问题,而是将南海打造成为中国与东盟友好往来的合作之海;在全球层面,使南海争端不再是一个热门议题而成为域外行为体牵制和制衡中国的抓手或者筹码。

基于上述战略目标,笔者认为,中国南海战略的需要如此进一步展开。


第一,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超越南海地缘政治零和博弈。东南亚诸国是“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区域,一带一路倡议在该区域的稳步推进将使沿线国家将经贸合作与互联互通作为“优先”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因域外势力借南海争端而挑起的地缘政治视角下的国家间零和博弈对区域合作与政治互信的负面影响。

第二,深化“中国-东盟”战略合作,推进南海问题“双轨”思路。中国与东盟早在2010年便建成了自贸区,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以上,成为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与合作典范。

中国长期以来主张,为中国和东盟国家所环绕的南海本应建设成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和平之海、合作之海。

但越南、菲律宾等部分声索国与中国之间的南海争端,却在很大程度上恶化了中国与东盟间的战略互信,表现在经贸领域则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进程长期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这一域外行为体主导的协定谈判所冲击而步履蹒跚。

为此,中国大力倡导南海问题的“双轨思路”,即具体争议由直接当事方和平协商解决,南海稳定由中国同东盟共同维护。因此对东盟“非南海声索国”的外交,将使中国在稳定周边和拓展双边合作的同时,赢得他们对中国维护南海和平与稳定政策的理解与支持,从而防止南海问题为部分声索国乃至域外势力歪曲异化为变成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问题。


第三,规避马六甲困局,降低对南海的地缘政治依赖。南海航线是全球海运的“咽喉要道”之一,作为世界上通航量第二大的海上航道,其相当大的航运来自于马六甲海峡。

但马六甲海峡并不尽如人意,一是海盗活动猖獗,严重威胁着过往商船的安全;二是航道拥挤,交通秩序容易陷入混乱;三是海峡长约1100公里,船舶绕行距离较长。因此,过度依赖这条“咽喉水道”的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寻找各种替代性的运输方式与运输通道也成为许多国家的关注点。

在备选替代方案中,经由瓜达尔港的油气运输路线存在着运输成本远高于海运成本以及安保成本居高不下等劣势;克拉地峡开凿运河设想也因为成本居高不下和泰国国内政治的原因而迟迟未能通过项目评估,具体实施日期仍遥遥无期。

因此,通过与缅甸的互联互通项目将使印度洋上的能源运输在中南半岛西端直接上岸经由缅甸在云南入境,此举将使中国能源运输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大大降低,从而在根本上降低中国对南海的地缘政治依赖,最终使中国在南海的战略实施更为淡定和从容。

第四,推出中国版南海意象,重新确立国际社会对南海争端的认知。2010年,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河内的发言使得南海问题再度成为一个国际热点议题,这说明国际上各方的认知才是真正左右南海问题演进的主要动力,也就是说,国际政策研究学界和各国政策界的“南海认知”才是直接影响南海争端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但在当下欧美舆论主导的大背景下,国际社会对南海争端的认知很难做到客观公正,中国迫切需要有意识地逐步重新确立国际社会对南海争端的认知结果——中国版南海意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