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精神病人离婚的法律风险提示

2016-08-03 炜衡胡波律师团队 民商事法律风险防范与控制

  离婚标志着一个到家庭的解体,涉及到夫妻双方身份关系的变动、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子女的抚养等,对当事人关系重大,而精神病人离婚案件尤为特殊,有必要进行探讨。

离婚案件中,是否准予离婚的法定理由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法律依据是我国新《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所以,如果配偶一方为精神病人,另一方向法院起诉的,法院是否判决离婚,关键是看感情是否确已破裂。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第3条规定: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

据此规定,配偶患有精神病的情形有三种情况:

1、婚前曾患过精神病,婚后因受某种刺激复发;

2、婚前未曾患有精神病,婚后因某种强刺激或外伤造成精神病;

3、因精神病遗传而在婚后患精神病。

在一般情况下离婚案件中,离婚诉讼必须由本人亲自进行。但是,因精神病人的特殊情况,应当区别对待,如果是间歇性精神病,应当在其精神正常的时间进行诉讼,如果是无诉讼能力或者是限制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应由其父母、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有抚养关系的兄弟姐妹代为诉讼。

一、如何认定精神病人行为能力?

精神病人是一个医学概念而非法学概念,根据《民法通则》第13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4、5、67条之规定,我国民法将精神病人分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间隙性精神病人三类,与此相对应的是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正常情况下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故要确定精神病人行为能力,首先必须首先确定是精神病人,然后确定其精神状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7条之规定,当事人是否患有精神病,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或者参照医院的诊断、鉴定确认。在不具备诊断、鉴定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参照群众公认的当事人的精神状态认定,但以利害关系人没有异议为限。诉讼中,当事人及以利害关系人提出一方患有精神病(包括痴呆症人),人民法院确有必要进行认定的,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施行)规定的特别程序,先行作出当事人有无民事行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判决。根据上述司法解释,认定精神病人的方法为:

第一,人民法院一般应委托司法精神病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具体认定是否患有精神病,以及所患精神病的病情轻重程度,应以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为理论性、科学性的根据。即采用医学鉴定标准确定。诉讼中当事人为证明肯定或否定患有精神病必须向法院提供证据材料。人民法院以合法、真实的鉴定结论为定案根据,来认定涉案当事人是否为精神病人。

第二,可以参照精神病医院出具的有关诊断证明、鉴定加以确认。精神病人在精神病医院诊治过程中,有关专家对精神病人的病情所作出的科学检查、检测等结论性意见,仍可以由法官在作出确认时成为证明材料使用。但应以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无异议为限,或者经开庭质证双方无异议,法院予以采信,或者由其他证据或事实相互认证为审查条件。

第三、可以参照群众公认的事实和证据进行认定。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必须以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法定代理人)对所公认的事实和证据无异议为限。群众公认的事实,应该是精神病人的住所地村委会出具的具有真实性的证明材料。同时,也包括周围群众即精神病人的左邻右舍,对精神病人长期的起居、生活等基本情况的感知和认识。对这类事实要求是:能够起到证明精神病人因先天或后天形成的精神疾病和现在仍然继续持有的精神状态,并且是人们均普遍认为和说法一致的事实。

第四,对于诉讼中是否为精神病人发生争执、是否有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发生争执,将直接影响离婚案件的审理进程,影响诉讼行为的效力,就需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的规定,告知申请人按特别程序进行诉讼,待特别程序作出判决前中止离婚诉讼。

二、怎么与精神病人离婚?

(一)司法程序的适用

精神病患者离婚案件在实体处理之前必须程序合法。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精神病患者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民法通则》第13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故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进行离婚诉讼,需要为其设置诉讼代理人。对已设定监护人的,应由监护人代理诉讼;未设监护人的,应按《民法通则》第17条第一款中的顺序指定监护人代理诉讼。

二是鉴定程序是否有必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条规定:“认定精神病人的行为能力,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或者参照医院诊断、鉴定确认。在不具备诊断、鉴定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参照群众公认的当事人的精神状态认定,但应以利害关系人没有异议为限。” 另外,由于鉴定费用较高,从司法为民的角度看,法官应灵活掌握是否有必要启动鉴定程序。

(二)与精神病人离婚法院怎么判?

法院在处理与精神病人离婚的案件时,一般主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一是婚前隐瞒病情,婚后久治不愈的,或者婚前明知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亦或者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有精神病且久治不愈的,可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在安排好患者的生活、医疗、监护的问题后可准予离婚;

二是双方原来夫妻感情比较好,结婚时间也较长,并生育子女的,对方提出离婚,法院应对其进行法律和道德方面的教育,以不离为宜;

三是如果患者一方确系久治不愈,完全丧失意识和劳动能力,甚至威胁到对方和子女的人身安全,双方无共同生活基础的,法院在安排好患者的生活、医疗、监护的问题后可准予离婚。因此,精神病患者离婚案件既要保障离婚自由,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要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生活上的安排。

四、案例分析

戴某花(女)与李某清(男)于1993年2月23日按农村习俗举行结婚仪式,6月2日补办了结婚登记手续,同年11月4日生一男儿;1996年3月17日生一女儿。2009年,李某清开始患精神分裂症,戴某花以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为由提起离婚诉讼,被予驳回。之后,戴某花外出打工不归,2012年2月23日再次提起离婚诉讼,要求与李某清离婚。

戴某花与李某清的婚姻关系是维持还是解除?存在两种不同观点:第一种意见认为,李某清是在结婚之后患上精神分裂症,作为妻子的戴某花,对李某清负有帮助治疗的义务,而戴某花没有尽相关义务,应当维持。第二种意见认为,戴某花与李某清的婚姻关系名存实亡,没有和好的可能,应当解除。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是:

1、对诉讼离婚个案,人民法院是维持还是解除其婚姻关系,关键要看夫妻感情是否已经破裂,没有破裂的则维持,已经破裂的则解除。审判实践中,判断夫妻感情是否破裂,可从四方面进行:一是婚姻基础是否牢固,二是婚后感情是否融洽,三是离婚理由是否充分,四是夫妻关系的现状及有无和好的可能。

2、结合本案分析,戴某花提出离婚的原因,就是李某清患有精神分裂症,双方缺乏正常情感交流,影响夫妻感情正常维系。戴某花提出离婚的理由是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而支持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真正原因是李某清患有精神分裂症,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第3条规定,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可以认定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戴某花虽未对李某清尽帮助治疗义务,但夫妻感情已经破裂为客观事实,这可从戴某花对李某清的行为或态度中表现出来,即置李某清的疾病于不顾,长其外出打工不归,夫妻关系名存实亡,难继续维系下去,也无和好可能。

3、在审判实践中,对一方患有精神疾病而另一方提出离婚的案件,仍应以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为标准,而不能以起诉人是否帮助患者尽了治疗义务作为离婚的前提条件。对该类案件的处理,可根据我国《婚姻法》第四十二条关于“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从其住房等个人财产中给予适当帮助”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判决他们离婚的同时,要求起诉人对患者在金钱上予以适当帮助,为患者提供部分治疗费用。这样,既可让戴某花从痛苦的婚姻中解脱出来,也可让李某清尽早得到治疗。

 

以上法律问题的解释为炜衡胡波律师团队根据自身司法实践结合法学理论做出,仅代表律师个人观点,请阅读者酌情审慎参考,借鉴。

本平台部分资源来源于互联网于中国法院网,仅限于行业间的公益交流和知识分享,如未署名,欢迎作者认领。平台所载内容仅代表作者的观点,与网站的立场无关。

-----------

【咨询方法】如需咨询请留言并附联系方式,由于微信公众平台只允许在48小时内在电脑上保留信息和回复,所以为了更好地交流互动,可以加管理员的个人微信号hulvshi681351。

【浏览过刊】请点击首页上方的“金融民商事法律风险提示”,再按“查看历史消息”,即可查询以群发的过刊。

【价值分享】当您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身边的朋友时,您在他们心理会变得更有价值。喜欢这条信息就点击右上角按钮

就可以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