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十七届“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 大学生影像展晚会举行

电视人 电视人家养的猫 2021-09-10

6月6日晚,由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第十七届“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晚会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副书记姜绪范、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胡芳和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何苏六出席晚会。晚会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组委会、海峡西岸(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蓝媒手工艺创作文化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激励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承担起“培根铸魂”的职责使命。为了更好地承担培养新一代文化文艺工作者的重大责任,为传媒专业的青年人才营造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半夏的纪念”在全球范围内征集高校学生的优秀影像作品,为青年搭建专业而开放的交流平台,激励青年影像人关注社会发展、记录时代变迁。

 


本届“半夏的纪念”共在全球范围内征集影片533部,入围128部,提名26部,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近万名青年影像人才参与其中。

 

2019年时值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华诞,本届“半夏”举办了“影像梦 青年梦 中国梦”特别环节,为祖国母亲的生日献礼。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仰望星空,更需脚踏实地地艰苦奋斗,青年影像工作者们用镜头讲好中国故事,在创作的道路上勇攀高峰,不断前行,在国内外各个平台取得了显著成就。

 


晚会邀请毕鑫业等五位导演来到现场与观众交流,向大家讲述自己与“半夏”的故事。歌手李慧珍演唱《给所有知道我名字的人》,在回顾“半夏”历史的同时,致敬所有为创作付出艰辛的影像工作者们。

 


今年5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光明影院”项目迎来了启动一周年的纪念。“光明影院”是由中国传媒大学创立并发起,专门为视障朋友创作无障碍电影的项目,旨在为视障人群释读经典影片,传播新时代的新思想、新气象,为国家公益事业与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在特别环节中,特邀主持人阿雅,北京盲协主席何川,北京盲人学校学生孙铭晗以及“光明影院”的志愿者代表们来到现场,讲述“光明影院”的幕后故事,展现一年以来这条“文化盲道”的建设成果。歌手谭维维以一首《如果有来生》,配合“光明影院”的现场画面,表达出志愿者想要将美丽世界展现给视障朋友的真诚心愿。

 



启动一年来,“光明影院”制作团队共完成制作104部无障碍电影作品,撰写300余万字讲述稿,举行10次全国范围的公益放映活动,向全国19所盲校、68所高校图书馆赠送无障碍电影作品,1300余人次参与视障人士观影志愿服务。未来,“光明影院”团队将再接再厉,用更加优秀的作品让更多的视障朋友感受电影艺术的魅力。





本届“半夏的纪念”共设立年度作品、最佳摄影作品、最佳制作作品、最佳编剧作品、最佳导演作品、最佳中学生作品、最佳短纪录作品、最佳长纪录作品、最佳剧情片作品、万达菁英+青年电影人计划优秀作品十个荣誉称号。清华大学学生王静的作品《从上海到平遥》荣获本届“半夏的纪念”年度作品。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绍刚和演员沙溢共同主持晚会。



在晚会上,深受青年人欢迎的歌手王子异、火箭少女101-张紫宁、汪苏泷、周深、那吾克热献上精彩表演和祝福。本届“半夏”邀请到了猫眼娱乐、爱奇艺、优酷、秒拍、一直播、斗鱼、时光网、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腾讯影业、影铭影视科技十家平台作为媒体合作伙伴,同时,晚会在爱奇艺、优酷、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时光网、斗鱼、一直播六家平台实现了同步直播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何苏六,万达影视菁英+电影人计划负责人唐秋,杭州遥望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谢如栋,知名演员李东学,青年演员陈子由,青年演员刘雅瑟,青年歌手、演员于朦胧,青年歌手朱星杰,知名编剧史航,奥运冠军、演员刘璇等担任颁奖嘉宾。

 


作为“半夏的纪念”的重要组成部分,5月27日至6月6日,“半夏的纪念”开展了优秀影片“百校联展”活动,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近百所高校参与联合展映,为全国各地的高校师生呈现了优秀的参展作品。



本届“半夏的纪念”秉承“大学生讲新时代故事”的主题。弱势群体的生存困境与需求,生态环境变化带来的生存难题,边缘青年的成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断代与传承,中国经济转型中底层工人的生活状态,人与人的亲情、友情、爱情,对生与死的追问和思考等等,都是青年影像人关注和思考的议题。

 


年度作品《从上海到平遥》通过记录一名从上海迁到平遥的普通纺织女工及其家人的生活,以女性视角窥看三线建设,探讨了大时代变革下小人物命运的变迁。最佳导演作品《莫莉》通过对主人公进退两难时抉择过程的展现,拷问自我道德,唤起观众对个体内心的重新审视、对人生迷茫的细致打量。最佳长纪录作品《在人间》通过对一位母亲为女儿寻求公道之过程的记录,展现出事件情理法理交织的沉重矛盾以及被记录者试图与过去和解、重新面向未来生活的艰辛努力。



“半夏的纪念”创办于2003年。在“非典”那段日子里,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拍摄了大量原创影像作品在全校展映。当时正值半夏,同学们借用文学大师鲁迅先生《为了忘却的纪念》中的“纪念”一词,将活动命名为“半夏的纪念”,意在承袭鲁迅的战斗精神。

 

2008年,“半夏的纪念”开始走向国际化,面向海外征片,评委会加入国际评委,展映规模扩大。2012年,第十届“半夏的纪念”得到了联合国促进两性平等和妇女赋权署的大力支持,开创“性别关注特别单元”。2016年,“半夏的纪念”开始和全国百所高校合作,开展优秀影片的“百校联展”。2019年,“半夏的纪念”首次入驻北影节,设立北京国际电影节“半夏的纪念”大学生纪实单元

 

经历十七年的砥砺前行,“半夏的纪念”已经从一所学校的露天放映活动发展成为集征片、评选、策展于一体的知名青年影像赛事。许多青年影像人从“半夏的纪念”起步,开始走向国际舞台;许多从“半夏的纪念”走出的影像作品,已经在国际上崭露头角:2017年的“半夏”年度作品《塬》,获第48届芬兰坦佩雷短片节最佳剧情片奖。此外,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德国波兹坦国际大学生电影节等国内外重要影像赛事上,从“半夏的纪念”走出的影像作品也都有优异表现。


未来,“半夏的纪念”将继续鼓励青年人用影像讲述新时代故事、推动青年影像人走向国际舞台。

 

★ 荣誉作品名单 ★


年度作品

《从上海到平遥》

清华大学 王静 萧伟婷

北京外国语大学 陈颖


最佳摄影作品

《马拉之死》

北京电影学院 

史志东


最佳制作作品

《歧路父子》

北京电影学院  王博伦

中国传媒大学 周天一


最佳编剧作品

《宽窄桂花香》

中国传媒大学 

段智溢 田园


最佳导演作品

《莫莉》

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 

钟馨璇


最佳中学生作品

《野草》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赵韦弦


最佳短纪录作品

《我的爷爷在走婚》

中国传媒大学 

黄钰


最佳长纪录作品

《在人间》

中国传媒大学 

黄京昆 文珹灏


最佳剧情片作品

《死了一个贼》

中央戏剧学院 

陈明望


万达菁英+青年电影人计划优秀作品

《一只蓝色的虾》

北京电影学院 

祁骥



文字记者 | 王奇悦 郄屹


摄影记者 | 马凤驰 卢肖依 刘晓虎 

常能嘉 李暑一 刘子赫 钟易江 

佟蔚颖 沈宇博 王兆扬 张云龙 

王思远 王羽扬 姜晓恬

部分照片来自艺人团队


本期编辑 | 尹雪飞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