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7年9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植耳蜗,找海哥!来,干了龙岗耳鼻咽喉医院这位医生的8年“励志鸡汤”

2017-08-30 龙岗发布

曾经弃医从文的鲁迅说过

当医生的要想逆袭

你得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

“海哥”不确定当年有没有听过这句话

但他却这么干了




●  8年前,他只是名不见经传的住院医生,8年后,他已经逆袭成为深圳知名的耳科专家。

● 在耳鼻喉这条道上,他用1倍的时间,走完了别人2倍的路!      

● 至今为止,他已经完成了120多例人工耳蜗植入术,手术量在深圳市内遥遥领先,他所在的医院也牵头成立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联盟,医院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海哥”!

●  他就是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医生曾宪海!

深圳商报李博 摄


都说英雄莫问出身

但要弄清楚海哥的逆袭史

必须从他的出身说起



01

海哥的医院

相比深圳龙岗大道的喧嚣,路旁的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看起来要低调得多。


  • 它是深圳唯一一家三级耳鼻喉专科医院(建设管理单位)


  • 3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


  • 3 年完成从区重点学科、市重点学科到省重点专科的三级跳


  • 学科(变态反应学)连续两年荣登“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百强榜”,并获“深圳市医院科技影响力学科榜”第一,填补了深圳市本领域多项空白。




不久之前,它作为牵头单位,成立了深圳市首个学科联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联盟。

意气风发的现在

其实是有一个“尬”的过往。

成立之初的专科医院

知名度一度……难以启齿!


 “啥?深圳还有耳鼻咽喉专科医院?!”当年,很多患者压根不知道这里有家专科医院。


“这家专科医院靠谱吗?还是去公立医院吧!”有的患者即使亲眼看见了,也很怀疑医院的公立背景。


02

“新手司机”海哥

“尬”的还有医生们!

 

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成立,原本在龙岗区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工作的曾宪海,随着科室投身了这所新医院的建设。

 

当时,他最多只是一位高年资的住院医师。

啥是住院医师?


这是医生职称的一种,居主治医师之下,属于初级职称。业内简称为“住院医”。

所以,偶像剧《外科风云》中,像白百合这种“主治医师”竟然能直接叫副主任和副主任医师离场的,在现实中只能活到第一集。


而8年前的曾宪海,连主治医师都够不上。更让他为难的,是面对患者时的无奈。


“有患者来了,想做人工耳蜗植入术,我们只能推荐他去别的医院。”曾宪海说。

虽然是专科医院,可当时医院缺技术、人才,更缺社会的认同感,同行之间也并不认可。



新的环境也很累

只有 3 名医生值班

这意味着几名医生要连轴转


03

开始“飙车”的海哥

渡过了磨合期,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很快启动了人才建设战略,曾宪海选择了耳科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

耳科需要心细、耐性和沉得住气进行连续 2-3 个小时手术,入门难,精进更是难上加难,培养周期长。


不过曾宪海说,心细性子稳,正是他的优势。想做出名堂,就得“弯道超车”,“没有选择,除了拼!”接下来几年,曾宪海开启了“海哥很忙”的日子!


他先后前往国内这些高大上的地方学习进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宣武医院、香港中文大学。

他又远渡重洋,去瑞士苏黎世大学医学院求学,赴耳科的圣殿——美国著名的House耳研所深造。

在深圳医疗卫生“三名工程”的帮助下,曾宪海的院内学习也毫不逊色,每逢周一,北京宣武医院团队、中山医团队都会进行院内的远程讲座,海哥像海绵宝宝一样吸收各种先进技术和知识的营养。


除了正规化的培训,耳科医生的养成还需要精良设备的支持。


耳部结构复杂精细,耳部的解剖训练是难以逾越的坎。为更好地提高技术水平,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成立深圳市耳鼻咽喉研究所,为医生提供设备和物质的支撑。


“我们几乎是通宵在研究所内进行解剖学习。”


04

“老司机”海哥


海哥的付出在近两年获得“井喷”般的成果——


目前,他已经实施了120多例人工耳蜗植入术,这一数量跻身深圳前茅,手术量超过深圳市其他医院总和,手术的质与量处于国内一流水准,他还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多项。 


一个意外的收获是——


海哥的英文突飞猛进:从磕巴的“哑巴”英文,到如今可以流利地与外籍专家交流。


曾宪海的名气打响了

患者数量激增到8年前的4倍

不乏珠三角和省外的病人


现在的患者,

还能看到海哥当年

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吗?

尴尬是没有了,但微笑依旧

海哥的态度一如既往春风般和暖


“刚开始医院缺技术,我们就在服务上下功夫,现在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曾宪海说。耳科患者听力比较差,甚至有些是全聋,同一个问题,患者要重复多次,这些都需要医生的耐心和爱心。

深圳商报李博 摄


“我很理解他们的心情,说的不行就要用写的,再不行,我们还有图可以沟通。”海哥每次出门诊,下班时间经常在晚上 7 点以后。

 

在门诊,海哥经常能碰上因为医药费放弃治疗的患者,“一个有听障的孩子如果因为家庭贫困没有得到治疗,我就会心痛。”所以他经常帮患儿联系沟通各种资助,尽可能让更多患儿能接受治疗。

正是有了曾宪海等医生的快速成长,龙岗区耳鼻咽喉医院的人才梯队建设突破了传统的职称制度束缚,按照国际标准制定考核制度:一个医生行不行,不取决于职称或者论文,主要看临床诊疗水平。


“我们用 8 年的时间走了综合医院耳鼻喉医生两倍的路,如果没有这种人才培养机制,这条逆袭之路恐怕更为艰难坎坷。”曾宪海说。


你可能错过的精彩内容↓

深圳拟推出住房租赁新政,住在龙岗的你怎么看?

你半辈子交出去了212万元的五险一金!来算算啥时候才能领回来?|心水推荐

铁打的龙岗守护力量,流水的台风!接下来轮到台风“珊瑚”?假的!

来源|深圳市龙岗区耳鼻喉医院、深圳商报、深圳卫计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