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马时评 | 成绩差就不要参加高考了!是谁这么大胆?

2017-04-18 舟扬 二马看天下

电影“夏洛特烦恼”中有一个桥段,在高考前夕,针对班里学习成绩排名倒数的夏洛和大春,高中班主任王老师直言不讳:就你们那学习成绩,还有下降的空间吗?就不要拖学校的后腿了!是的,作为班主任老师,都害怕学生成绩差,拖了班级后腿,影响自己的声誉甚至奖金。不过,我大中华倒是有一个地方想到了一条妙方,为差生选了一条“康庄大道”。

日前,广东肇庆一所高中学生爆料,说学校要求已经参加单招和学考并被录取的学生,自己递交书面申请放弃参加高考,而这样做的原因只是为了不让他们拉低学校的平均分。

据介绍,所谓单招就是高职院校的单独招生,该校有500多人参加了单招和学考已被高校录取。该校有关负责人出面回应:“放弃高考”并非硬性规定,而是以自愿为原则。

但这种解释却有些站不住脚。据了解,一方面,所谓自愿填写的申请书是校方统一制式,这本身代表了校方的某种导向;另一方面,与申请书相配套的,还有学校的《备考管理制度》等等,均剑指成绩较差的学生,学生一旦触犯学校的备考制度,还是要签下申请书放弃高考。由此来看,即便不存在公开强制,也称得上是一种“软暴力”了。

搜罗网上信息,不光肇庆,有一些学校在高考报名前夕,甚至公开动员那些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不要参加高考,说什么“不要在高考这棵树上吊死”、“去当兵更加实际”,甚至说“高三一年不用来上课,一样可以拿到毕业证,不要在学校浪费时间”等等,各种威逼利诱,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校的升学率,确实也有学生因此放弃了高考。

以广东为例,从今年开始,广东省首次实施高职院校依据学考成绩招生录取模式。通过学考并已经被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既可以不参加高考,也可以选择继续参加高考。从制度设计的本身出发,这相当于给了一部分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也丰富了高职院校的招生录取模式,可谓是一项有益的改革探索。然而,好经总被赖和尚唱歪,有的学校却将它异化成提前分类考生的依据,成绩不好,靠边站!完全视学生的公平教育权利而不顾,太可气了!

其实,这种提前限制部分学生参加高考的做法,也不是新鲜事儿。笔者当年参加高考时,就生生遇到过班级里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被老师和学校以各种名义“自愿分流”到其他学校或者放弃参加考试,只是为了在全市或者全区的排名中能够比较靠前,保住自己一类高中的美名,为来年的招生奠定基础。不光一线城市如此,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这种限制学生权利的做法也绝非少数,长期以往,不加限制,势必带来对教育公平的极大伤害。

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涵养国民,回报社会,而不应该唯升学率、唯分数是瞻。教育是为了让人们体味人之所以作为人的尊严,是为了教育我们如何克制内心的恶,而不仅仅是教会我们生存的技能。教育的功利化和异化,让不公平性越来越彰显,让本该成为所有人实现各自理想抱负的百花齐放的平台,沦为了一条升重点大学的指挥棒和独木桥,让更多孩子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教育本来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却不知不觉中成为制造社会问题的工具。而一些高中强迫学生提前放弃高考的做法,就是扼杀了学生的教育选择权,扼杀了他们的成长道路,这在实质上与教育初衷背道而驰。

从这点铺陈开来,其实我们需要改变的还有很多,比如一直诟病的同一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升学率排名、考试成绩排名;比如学校间依据升学率数据招揽生源,甚至连清华北大都在加入这场恶性竞争;比如公共财政对不同层级学校的差别化支持等等。教育是这个社会的良心,是不能以短期化的激励评价体系去评判的,更不能作为堂而皇之的导向。教育要回归初心,这个初心可以是孔子的“有教无类”,也可以是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还可以是恩来同志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但绝不能把教育庸俗化,功利化,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真正成为医治社会良心的贴药。

推荐阅读

    

劝告很少受人欢迎,最需要劝告的人,往往最不喜欢接受劝告;接受劝告的人很多,但只有聪明的人得到它的裨益。将别人的批评、指责,视为一种礼物。(《茅蓬语录》之“磨刀石”)

友情提示:感谢您的关注和阅读,欢迎其他友情组织或个人转载分享。尊重作者,尊重原创,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二马看天下(EMKTXWTT)”,谢谢!

如果您喜欢,请点赞,您的支持是我们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