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二马时评 | 此案一定,从此首都是首都,北京是北京

2017-05-22 石骐恺 二马看天下

 

5月18日,人民网北京频道报道“北京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17日召开,研究讨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送审稿)》(以下简称规划),一致同意将规划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审定”。而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这一《规划》预计最迟也将在9月前得到中央的批复并定稿。

自从2014年,北京启动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以来,7易其稿,累计汇集各方意见建议5200余条。可谓经过了千锤百炼,精雕细琢。《规划》显示,北京未来将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实现城市功能整体优化;其中,一核是指东城区、西城区,一主是指中心城区(城六区),一副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两轴是中轴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多点则为门头沟、房山等10个周边城区。 这就为北京今后10余年的发展明确了目标,也画下了红线。

经济中心再不会出现在北方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对北京的工作提出了诸多要求,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给北京指出了今后发展的战略目标,即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大战略定位。相信很多人从第一次听到这四个中心的时候就注意到了,没有经济中心的提法。

网友都习惯称北京为帝都,称上海为魔都。上海则以经济发达著称。是典型的南方城市。习惯上,我们对南北的简单概念就是北方故事多帝王将相,南方故事多才子佳人。而这样简单的区别背后,实际是经济重心在历史上逐步南移的体现。特别是明清两代,所谓“天子戍边”,“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也间接证实了这个判断,甚至直到我们新中国成立,经济中心也从来没有回归到北方来。

从城市规划的历史角度上来看,北京的城市规划,大概也经历了王朝时期、近现代时期和新中国时期。北京这块地方从一个小聚落,逐步发展为城市,进而发展为帝都有着十分清晰的历史脉络。作为有着3000余年建城史,明清两代帝都的北京来说,每一个时代的规划都深深地烙印在这片土地上。“城市”二字,就意味着有围起来的行政中心和可以供交换的市场。在传统的农业社会,生产者和消费者由于现实的局限,是无法分别太远的。无论是王朝时代的紫禁城与都城的规划,还是近现代时期引入西方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还是新中国以后根据现实开展的城市规划建设,北京都是在努力的营造着两个中心即政治和经济中心。

随着我们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特别是现在处在工业时代向新时代进行转化的衔接阶段,或者我们称之为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时期,经济中最重要的生产与交换环节,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分离,对于北京来说,弱化传统的生产环节,势必会降低成为一个经济中心的必要性。同时,我们看看所谓的“环京贫困带”,传统的发展规划模式造成的虹吸效应已经对其他地方经济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所以经济中心首先不适合北京的定位,其次不符合全国一盘棋的战略要求。况且对于经济中心来说,一个自然环境是十分必要的,放眼整个北方恐怕大部分天寒地冻的现实,也阻碍了经济中心的建立和发展。尽管很多人不大愿意接受,但这就是历史和现实。

从此首都是首都、北京是北京

郭金龙书记在对如何理解《规划》的问题中提了几点要求,第一点就是要“牢牢把握“都”与“城”的关系。”这话说的很含蓄。直接点说就是北京要突出作为政治中心的核心定位。目前在社会上疯传的“中央政务区”恐怕并非空穴来风。从2010年起城四区的合并至今,到传言的两区再次整合。

此外,依然从现实的角度考虑,降低北京对经济中心的发展期盼,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大力开展开墙打洞治理等等一系列动作,势必让北京在经济数字上并不显得那么好看,即便有所谓的高科技创新驱动,但如果能够转换的那么快及平稳,我们也就不必要大肆鼓励了。因此首都核心区或者中央政务区的实体成立就有着很现实的意义,至少,北京能够减轻一大部分财政负担。东西城区内除了第三产业外,毫无其他产业可言。若没有强大的财力支持,北京自己是很难背起这么一个大任务。

从今往后,在地域上北京还是北京,北京就是首都,而在功能上,北京是北京,首都是首都。但我相信,北京的天会更蓝,水会更清,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会更觉幸福。


推荐阅读


有了同情心,才能利人;有了谅解心,才能容人;有了忍耐心,才能做人。临事肯替别人着想,是第一等学问。(《茅蓬语录》之“宽容的眼神”)



友情提示:感谢您的关注和阅读,欢迎其他友情组织或个人转载分享。尊重作者,尊重原创,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二马看天下(EMKTXWTT)”,谢谢!

如果您喜欢,请点赞,您的支持是我们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