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六盘山上 || 木生手记

2017-08-02 李木生 二马看天下


六盘山上

——难忘固原之二

雨渐弱渐歇。

六盘山隐约在云雾里,雄伟宏大中便朦胧着一种似乎可以飞翔的飘渺与轻柔。大片大片的白色山花,烂漫在山谷里或山坡上,更将五月的六盘山皴染得风情万端,并在灰蒙蒙的天地间绽放着迷人的亮色。刚在想这是什么样的野花、恣意得瑞雪一般,天上便真的飘摇起零零碎碎的雪花,心上就有了与这座山灵犀相通的欣喜(后来是六盘山下羊槽村9岁的马建伟告诉我,这如雪的山花,是酸梨花)。

一定要登上山顶,踩一踩80年前那群衣衫褛褴者的足迹,还要沐一沐当年被红旗漫卷的西风。

谁知刚到山巅,扑面而来的,竟是北风挟裹着飞雪,“搅得周天寒彻”。20块钱租了件军用棉大衣穿上,还是冷得不行。只是在默默地感觉着当年长征者胜利的所在时,似乎这乍来的风雪,倒成了一种洗礼。秦皇汉武,直至成吉思汗,这座山,曾经接待过多少雄杰?他们一个个都成了历史烟云,而这座山却不动声色地活着自己的岁月。与这座山相较,人间的不朽几乎就成了儿戏。

但是这个长征的队伍,却与那些历史的过客都不一样。他们不只衣衫褛褴、面黄肌瘦,他们还是被围剿被追击、被压迫被欺负到就要走投无路的人。可是他们又是中国有史以来从来没有过的军队,一支有理想有抱负、将生命之根深深地扎于大地的共产党人的军队。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里,记载着那时的红25军对回民的“三大禁条四项注意”——禁止驻扎清真寺,禁止在回民家中吃大荤,禁止打回族的土豪;注意尊重回族人民的生活习惯、用回民水桶在井里打水、回避回族青年妇女、实行公买公卖。那时共产党人的纪律多么严格,对民众只有体贴没有凌驾。山也是通人性的。六盘山,也就成了这些衣衫褛褴者的一方福地,给他们一个天高云淡的日子,让他们的领袖“望断南飞雁”,并见证了他们一步步走向胜利。

风劲雪急,天地一片迷茫。不长的时间,纪念馆前面的广场上早已被雪覆盖。想穿过广场早点下山,竟是仰面朝天结结实实摔了一大跤,才知后脑勺着地厉害。站起来,倒先笑了,知道六十几岁与山相比还是个娃娃,不怕的。再遥望周遭,群峰隐约,胸中陡生了几分豪气。

就记起前一天在西吉县红军长征将台堡纪念园见到的冷清。大大的门锁着,锁着的门的后面,伟岸的纪念碑矗立在晴空下。喊开门,纪念园主任单志敏见我那样专注于往昔的红军,便主动打开纪念碑后的纪念馆,一一介绍当年红军的物事。他说,当年毛泽东与阿訇秉烛长谈至深夜的地方,就在他老家单家集清真寺,与他家只有一墙之隔。朴实的老单与女儿单小花共同管理将台堡红军长征纪念园,拿着不多的工资,却尽心尽职,再是冷清,依然晨昏洒扫,四季不见懈怠。与老单握别好久,在飞驰的的士上,我还一再地重现纪念馆院中的那池水与水边墙上镶着的四个大字:饮水思源。饮什么水?思什么源?默然的六盘山告诉我们,饮的是百姓的水,思的是人民的源,千万不能颠倒了。

还有,将来还会有那样的长征吗?又会是怎样的长缨怎样的苍龙?


作者:李木生,中国著名作家,二马看天下特邀专栏作家,二马中国梦精神家园文化交流群成员

约稿:千山独一鸟

责编:谢天谢地

作者简介

李木生:诗人,作家,编辑。童年失恃,孤梦飞依星月;少年挨饿,生吞西游红楼;青年国乱,缘遇马列鲁迅,荒漠之心,遂萌诗之芽苗;中年新闻,醒忌喉舌,有杂感发思索之音;八九之秋,寒凝横眉,黜迁副刊,却塞翁失马,得自由笔墨。垦荒散文之僻壤,又操诗歌之杂音,忧愤仍不得抒解,则偶犁小说之贫地。不觉进入生命的初冬,却不惧不怠,只是垦荒不止,期待于真相中觅真理,于黑夜里举烛台,于奴役中发战叫,以心血炼文字,以生命荐轩辕。

推荐阅读

感谢您的关注和阅读,

欢迎其他友情组织或个人转载分享

尊重作者,尊重原创

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二马看天下(EMKTXWTT)”

谢谢!


微信号:EMKTXWTT

以文会友,以文载道

贯通正能量,打造新思维


如果您喜欢,请点赞,您的支持是我们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