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亚洲随笔 | 由一本画册聊上温州菜

2017-08-30 黄亚洲 二马看天下


“温馐”的牌号决计没有“温商”来得响亮,而温商,大都也会义无反顾地撂下家乡的温菜,毅然跑去全国、全球创建温州街、温州村、温州城,并且在当地入乡随俗,一日三餐吃川菜、鲁菜,甚至藏菜、回民菜乃至埃及菜、巴西菜、墨西哥菜,有啥吃啥,从不挑三拣四。温商似乎忘记了“温馐”,温商的刻苦与吃百家饭是出了名的,全中国也就是温州人脚头最勤、口味最杂。

然而我偏是相信,温州人的愿意吃百家饭也善于吃百家饭,绝对与他们肚子里打着基础的温州菜有关。

没有温州珍馐的底气,哪有过关斩将的劲道!

翻看了赵青云主编的《温馐》画册,更加坚定了我的这一猜度。其实原因也简单,因为温州菜太好吃了。

我是杭人,当然也推崇“清淡鲜嫩”的杭菜,看到全国各地走红“杭帮菜”,心里就开心,然而温菜的好吃,也是别具一格,决不亚于杭菜的,因此凡朋友选杭州的“白鹿”餐厅来邀我吃饭的,我很少有推辞的理由,我自己要宴请朋友,甚至举办家宴,也常常选在温州人开的 “白鹿”,尽管杭城的每一家“白鹿”都是人满为患,就餐条件不那么赏心悦目,但那美味,硬是让你没得逃。

头一回吃到“敲鱼”,印象就深,那样细腻而有嚼头的鱼肉,再佐以鸡丝、火腿丝和香菇丝,中国任何菜系里都是撞不见的;“清汤鱼圆”更不消说,鱼肉来自鮸鱼、黄鱼或是马鲛鱼,加蛋清、精盐、黄酒,成了入口即化的“白丸子”,要多少鲜有多少鲜;还有黄金色泽的“蛋煎蛏子”,那份鲜嫩,那种滑溜,一提起就流口水。所以我八十年代首次接触到温菜,便一下子深陷于温州的浅海与滩涂之中,与虾蟹鱼贝为伴,不能自拔了。

温州菜是我们浙江菜的四大菜系之一,浙菜的另三菜是杭州菜、宁波菜和绍兴菜,这三菜在我的味觉里都有一些类同,而温州菜则隔得开一些,有其殊处,毕竟“以海鲜为主、轻油轻芡,口味清鲜、细巧稚致”,别的菜系是难以做到的。

所以我断定,温州的“资本主义尾巴”六七十年代总是割了又长,温州人的善于“千山万水、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难万险”,温州模式的风靡全国,除了与几百年传承不息的讲究“义利双修”的“永嘉学派”有关,也必定跟温州菜的营养与鲜嫩有关,也就是说,跟吃有关——为了保证世世代代能吃饱吃好鲜美无比的温菜,咱先吃苦,走遍天下积累财富去!

这就是肚子深处有“三丝敲鱼”和“清汤鱼圆”的温州人!

不光是鱼,是整座大海。

温州连着东海,东海连着太平洋,太平洋的四周现在都是温州人。

赵主编虽现在宁波工作,还是宁波海事局的掌门人,吃着宁波菜然心里一直惦挂着温州菜,遂奋起主编了家乡的《温馐》,既描绘大菜,又囊括小吃,再从舌尖讲到文化,把一个吃字挥发得淋漓尽致,这一份家乡情结令人感佩,又闻说是自费编印宣传,那就更令人肃然起敬了——也只有温州人才肯这样做。

赵青云的肚子深处,想必也晃荡着清汤鱼圆。一个个的“白丸子”旁边,簇拥着太平洋的浪花。

我以为,《温馐》不仅体现了温州特色,也体现了中国特色。一个讲究“食为天”的民族,由吃出发,进而悟到了生存方式与发展方式,由此“千山万水、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难万险”地去做,多么的了不起。

所有的革命或者改良,不都是这个原始出发点么?表现吃的文化,怎么着也不嫌多余。

作者简介:黄亚洲,曾任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共十六大代表、浙江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兼主席。现为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影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游记名家联盟主席、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诗刊》编委、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理事。已出版长篇小说《红船》《雷锋》等各类文学专著30余部。长篇小说《日出东方》获国家图书奖。诗集《行吟长征路》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诗集《狂风》获首届中国屈原诗歌奖银奖。组诗《行吟孔子故里》获马鞍山李白诗歌奖金奖。电影文学剧本《R4之谜》《开天辟地》《灯塔世家》《邓小平1928》《落河镇的兄弟》等16部作品被搬上银幕,作品先后获金鸡奖最佳编剧奖、华表奖、夏衍剧本奖,并在德国、埃及、美国等有关国际电影节上五次获奖。创作电视剧有《承诺》《张治中》《相煎上海滩》《上海沧桑》《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等,作品多次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国家“五个一工程” 奖等。戏剧剧本被搬上舞台的有话剧《雷锋》。曾获“首届中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全国优秀电视剧编剧”称号。

感谢您的关注和阅读,

欢迎其他友情组织或个人转载分享

尊重作者,尊重原创

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二马看天下(EMKTXWTT)”

谢谢!

微信号:EMKTXWTT

以文会友,以文载道

贯通正能量,打造新思维

如果您喜欢,请点赞,您的支持是我们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