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评天下:家庭作业变“家长作业”?到位而不“越位”才是解决之道

2017-10-27 舟扬 二马看天下


这两天,除了闻名全球的中国选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之外,涉及民生的“陪孩子写作业的那些糟心事”也是刷爆了网络,生生戳中了很多家长的痛点和泪点,引发了一拨全民吐槽的热潮。(下方高能,请准备好药丸,以免笑出内伤。)



满满的都是无奈和泪啊。

很多已为人父人母的80后,天真的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摆脱学校的“桎梏”了,没想到生了个娃,这种桎梏尤为甚焉!真的是,“床前明月光,我在做作业”、“借问酒家何处有,就说我在做作业”,不是老板的作业,是娃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家庭作业活脱脱变成了“家长作业”。

受苦日久,近日,江苏省教育厅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意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规定“不得将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具体说来,就是“不布置超越课程标准规定和学生学力要求的作业,杜绝耗时长、动手难做、材料难找、过程繁杂的作业。”字里行间,为家长减负的意味明显,真是有点大快人心的味道。

作业本是检验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手段,如今在课后作业盛行的今天,却变成了从学生蔓延至家长的负担。往往还被学校贯之以“创造家长和孩子共处空间”的冠冕之语。但更多家长却并不领情,而这一现象折射的,则是目前教育环境下学校和家庭的“焦虑共振”。

理性来分析分析。从学校来说,作业多、难、怪成为了常态,各种做手工、表演节目的作业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加之师生比例尚不科学,北京还好一些,一个班级控制在30-50人以内,三线城市的小学、中学,往往一个班都挤满了孩子,动辄都是上百人,造成老师往往无暇顾及全班孩子,只能将督促、完成、检查、甚至批改作业的任务转嫁给家长。而这种背离了学生做作业初衷的行为,也应当是学校教育者对自身“传道授业解惑”主导地位和责任意识的模糊与推卸。

江苏省的“意见”中规定,“严格控制每日作业总量和时间,增强作业实际成效”,倡导回归做作业的初衷,注重实效;“根据学生学业基础布置作业,不布置超越课程标准规定和学生学力要求的作业”,确保学生有能力独立完成作业的同时,也是为了防止负担转嫁到家长头上。同时,“教师方面要认真对待学生作业,做到有布置必批改,有批改必讲评,不得要求家长代批作业。”则对老师的职责进行了明确界定。

当然,家长适度陪伴和参与孩子做作业,积极意义不言而喻,比如可以纠正孩子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行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但不能不说的现实是,多数家长是既不专业又缺乏充分的时间的,陪伴往往发生在繁重的工作和家务之余,心理上的急躁加上能力上的吃力,使得陪伴往往欠缺耐心,一些家长动辄发怒、暴粗口、甚至动手等,也直接丧失了教育的目的,降低了教育的效果,长此以往,家长因为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而身心俱疲,孩子则在重压之下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习失去兴趣,最终还有可能造成亲子关系的恶化和家庭教育的失守。

家长们要意识到,陪伴孩子写作业,自己应该是一个“观察者”、“辅导者”、甚至是一个渐行渐远的“目送者”,而不能成为一个“参与者”、“执行者”、“表演者”,往往自己入戏太深,主角却早已“出戏”。要科学适度地参与就好。有些网友提出的借陪伴的时间读一本感兴趣的书,或者处理工作事务、学一门外语,都是不错的选择。需知,身教重于言传。

教育是一个专业度很高的领域。完成作业的主体只能是学生,改作业的主体只能是老师,家长要做的是提供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物质保障与精神支持。让每个人都回归所属的位置,到位而不能“越位”,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才能发挥教育最大的效应。


推荐阅读


心地要宽平,识见要超卓,规模要阔远,践履要笃实,能此四者,可以言学也!不知事情原委,只是茫然看着的人,或不知自己站立何处的人,是可悲的。(《茅蓬语录》之“知性漫步”)



友情提示:感谢您的关注和阅读,欢迎其他友情组织或个人转载分享。尊重作者,尊重原创,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二马看天下(EMKTXWTT)”,谢谢!

如果您喜欢,请点赞,您的支持是我们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