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尺“竿”头,方得修行永远 || 二马汉字评书

2017-10-28 范登生 二马看天下




成语“百尺竿头”出自唐·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师示一偈(ji)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话说宋朝时期,长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号招贤大师。这位太师佛学造诣高深,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前来听讲的僧人很多,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法堂内除了大师的声音外,一片寂静。招贤大师讲经完毕,一名僧人站立起来,向他行了个礼,然后提出几个问题,请求大师解答。大师还了礼,慢慢作答起来。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人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

听讲的人发现,他俩谈论的都是些佛教的最高境界,即十方世界的内容。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ji)帖。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但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唱念道:“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招贤大师的目的在于开悟僧众懂得“修行永远在路上”“圣境永远在前头”的道理。

现在我们常说“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多形容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仍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与招贤大师的用意有同工异曲之妙。

“竿”(gān)字是个有声会意字,篆文写作,从竹从干,“竹”甲骨文写作,金文写作,籀文写作,形义为长有“个”字形叶片的竹子。故有竹林、竹筏、竹排、竹编、竹篱、竹板、竹钉、竹篙、竹管、竹栅、竹笛、竹青、竹黄、竹笋、翠竹、修竹、苦竹、毛竹、凤尾竹等说法。许慎《说文解字》“竹,冬生草也。象形。下垂者,箁箬也。”箁箬即高高的在风中来回摆动的竹子。《礼记•乐记》记载“金石丝竹,乐之器也。”可见,先民们在几千年以前就学会用竹子制作乐器了。

“干”表声兼表意,甲骨文写作,形义为树杈,故有树干、主干的说法。上古时代的人捕猎、打仗以树杈为武器,又有干扰、干预、干犯、干掉、干仗等说法。因树杈离开树木很快便失去水分,故有干燥、干旱、干裂、干涸、干枯、干粮、干肉、干哭、干嚎等说法。后来由没有水分的树杈比作没有血缘关系的,称之为干爹、干娘、干亲、干儿子等。许慎《说文解字》“干,犯也。从反入,从一。”即干犯、进犯。这种解释仅仅是“干”字众多义项之一,是很不完整的。“干”一形多义,作为造字构件在不同汉字中表义不同。

竹与干两形会意,“竿”字本义为像树杈一样的竹棍即竹竿,特指竹子的主茎。这种竹竿用途广泛,故有敲竹竿、揭竿为旗、 立竿见影、日上三竿等。

许慎《说文解字》“竿,竹梃也。从竹干声。”即挺直的竹子的主干。需要注意的是,许慎把大量会意字说成“形声字”是汉字构造理论上的错误,汉字中是没有“形声字”的,只是还没有被人们所认识而已。

《尔雅﹒释器》“竿谓之箷(shī)。”箷就是细长的来回摆动的一种竹子。《集韵》“竿,与幹同。箭笴(gǎn)也。又,衣架。”箭笴即竹子制作的箭杆。衣架即用竹竿捆扎的晾晒衣服的衣架。

《诗•卫风•竹竿》“籊籊竹竿。”籊籊(tì)其实也是一种细长的竹子,这里表示细长、摇摆。全句大意是:细长的尖尖的来回摇摆的竹竿。籊这种竹子可作为钓竿,故有“籊籊竹竿,以钓于淇”的说法。(第244讲)



作者:范登生,二马看天下特邀专栏作家

责编:恬恬

推荐阅读

感谢您的关注和阅读,

欢迎其他友情组织或个人转载分享

尊重作者,尊重原创

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二马看天下(EMKTXWTT)”

谢谢!

微信号:EMKTXWTT

以文会友,以文载道

贯通正能量,打造新思维

如果您喜欢,请点赞,您的支持是我们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