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拥有财富、名誉和爱情的周润发 还差一步才圆满

2017-11-11 凤凰欧洲 凤凰欧洲

被香港媒体誉为“民间特首”的周润发,是一个集人帅,演技好,能赚钱,热心肠为一体的男明星。但当这些特质和“宠妻”、“专一”并存的时候,才能称得上顶级好男人。


周润发曾说:“外貌漂亮的女性我见得多了,看得多了,也就觉得平常了。而我现在选择女友的条件是内心的美,因为我感到内心的美更难得,更重要,也更吸引我。


若是一般男人说这番话,我大概只会微笑着点点头。但从发哥口中说出,这句话便变得十分真诚。不仅因为他的工作性质的确能让他看透浮华,还因为与他厮守31载的妻子陈荟莲,就是他话语中“内心美好”的人。

 


即使年轻时,陈荟莲也只能算相貌平平,更不能跟围绕在发哥身边的貌美女星相比。但发哥第一眼就注意到这个貌不惊人,但安静温和的女子。

 

发嫂的父亲陈首林是新加坡赫赫有名的大富豪。她虽有公主命,但从来没有公主病。她不仅温柔贤惠,而且聪明能干。自1986年嫁给发哥后,除了是周润发的太太,更担任发哥的秘书、保姆、司机,甚至经纪人。

 

陈荟莲曾说:“有什么事我来顶,他不用为了这些小事烦心,有空就去拍照、爬山以及跑步放松一下,他做自己想做的事,作为一个演员,这样才健康。”

 

而周润发,也回报与陈荟莲同样的爱结婚后,发嫂很想为发哥生儿育女接续香火。遗憾的是,陈荟莲好不容易怀孕,但宝宝的脖子遭脐带缠绕导致窒息而不幸夭折。为了不让妻子再遭受生产的痛苦和面临可能发生的意外,周润发从此决定不生孩子。

 

在夫妻两共同努力下,如今他两坐拥家产56亿。周润发夫妇早就表达出去世后会悉数捐出所有财产的想法,今日(10日),陈荟莲公开表示已设立好慈善基金,并说“会百分之百捐出去”。

 


他们想“裸捐”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家中无子女,家产无人继承这么简单。

 

周润发是个特别“淡泊”的人。

 

与他对女人的看法一样,他早在千帆过尽中找到了人生最本质的意义:“你看我的衣服也穿了几十年,你想象一下你穿的戏服,非常华丽的我也穿过,还想要穿什么?珍馐百味在戏里我也尝过,还要求什么?”

 


因此他生活的格外简朴:在地摊上买10元钱的拖鞋;地铁公交总是他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他也不曾拥有一台智能手机。他说简朴是个很舒服的状态,因为什么都“不需要”了。

 

而且,他同样“淡薄”。他说:“我请的司机,经常需要等我,我心里很不舒服,我不喜欢有牵挂。我喜欢自由自在。”周润发的私生活简单,接触的最多的人便是妻子。即便如此,他还是需要大量的个人空间:在家中基本上很安静,会在书房一个人待很久。

 

可能正因如此,发哥的财富观也非常特别:“我觉得那些钱(他的财产)都不是我的,我只是暂时保管。我会全部捐掉,到时候哪里有需要就捐给哪里。”

 

我觉得这句话与西方慈善观中的“罪感”非常贴合。就像卡内基所说的:“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在“罪感文化”的背景下,慈善成为“赎罪”的一种形式。

 

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也表达过,钱对于他们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但在其他人身上却能发生巨大作用。而以扎克伯格为代表的西方年轻富豪们也认为,把钱留给孩子不如用来改变世界。

 


反观中国,当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来华设宴,邀请50位中国富豪参加。一时间,中国富豪人人自危,把宴会视作“劝捐”的“鸿门宴”。

 

当然,这绝不是因为中国人小气自私。中西自古以来均有慈善的传统和关于慈善的论说。只是慈善文化间的差异,导致中西慈善观念的冲突,在此时凸显了出来。

 

除了文化上的差异。慈善制度和法规的不完善,也抑制了中国富豪们的捐赠。在中西文化,国情和发展阶段的不一致的情况下,要求中国富豪像美国富豪那样做慈善是不公平的。

 

我一直相信“做慈善”,是对于自我某种需求的满足。正如马斯洛需求层次论里所说,满足了低层次的温饱,安全等需求后,人们会自觉地去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而“做慈善”在我看来,满足的就是这样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周润发夫妇决定“裸捐”并且已经投入行动,他们无疑是幸福的。拥有了世俗追求的一切后,如今,他们要用“赠与”、“付出”和“回馈”来圆满他们令人羡慕的人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