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点】营改增,开启转型升级新动能
从7月1日起,增值税税率从四档变三档,13%一档税率取消。营改增,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不断增添新的动能。
2012年1月1日,以上海率先试点为标志,我国营改增大幕正式拉开。以增值税取代昔日地方第一大税种营业税,无疑是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最重大的税制改革。
总部位于上海的春秋航空公司,是最早享受营改增改革红利的企业之一,也是营改增促进千万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自2012年纳入试点以来,营改增给这家企业带来减税约5.9亿元。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号角。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着重强调了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并将财政上升到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地位。2014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吹响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进军号。
改革采取了渐进式分步实施的方式。从2012年开始,改革试点区域不断扩大、试点行业不断增加。2016年5月1日,最后四个行业——房地产、建筑、金融和生活服务业推开试点,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
维也纳经济大学全球税收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杰弗里•欧文斯评价说,中国增值税改革不仅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还通过彻底打通增值税抵扣链条,减轻企业负担,建成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先导意义的现代增值税制度。
增值税取代营业税,因简洁公平的良性税制和减少重复征税,为成千上万的企业和纳税人带来直接的改革红利。
“营改增实施以来,超过98%的试点纳税人实现了税负下降或持平,越来越多的纳税人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减税红利,总体减税规模越来越大。”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表示。
统计显示,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一年间,累计为企业减税近7000亿元。
营改增的作用,远远不限于减税。改革使得增值税的抵扣机制延伸到服务业,贯通了二、三产业之间的抵扣链条,有效降低了分工细化过程中的税收成本,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了经济发展新动能。
“营改增促进了专业化分工、拉长了产业链,催生了大量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使得企业不再继续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表示。
以上海为例,数据显示,实施营改增试点后,上海经济结构持续优化,2011年至2016年,第一产业占比由0.7%降为0.4%,第二产业占比由41.3%降为29.1%,第三产业占比由58%提高至70.5%,并逐年上升。
“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营改增的影响不是局部性的,而是整体性的。”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表示,营改增在带动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增长的同时,顺应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成为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营改增走过五年改革之路,成为重塑中国财税制度的新起点。
作为此轮财税改革的“重头戏”和“先头兵”,营改增不仅仅是两个税种的归并。从深层来看,无论是地方主体税种还是地方财政收支,都面临着极大冲击。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重建地方主体税种以及地方税制体系。
刘尚希说,营改增的全面推开,倒逼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配套,推进建立新的地方税体系,成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导火索。以营改增为引领,我国正在加快构建更加公平有效简洁的税制结构。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难题的破解,几乎都以财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为前提。”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说。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