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年·人才说 | 倾听博士之声(一)


 人 

new year , new spring


编者按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积极营造崇尚人才、爱护人才、服务人才、成就人才的校园文化氛围,强力推进“人才强院”,厚植人才发展沃土,推动学院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值此“温州人才日”到来之际,学院官微推出【青年•人才说】特辑,让我们一起倾听博士之声。


01

刘素贞

青年·人才说 博士之声/

·      

刘素贞 

        ❖   2002入院工作

        ❖  动物科学学院总支副书记、执行院长,副教授

        ❖ 南京农业大学兽医专业博士毕业

向上滑动阅览对话

据了解,您是2002年入院工作,可否谈谈当初入职的选择,留在温科工作后的感受,以及对未来自己的规划及对温科的期许?

因为温州家乡情结,我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就在这里工作了。19年来,我见证了学院从筹建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高光时刻,一路走来,与学校同发展同成长,我备感荣幸。我自己也从一名基层科研人员成长为教学科研双肩挑的管理者。在温科,我实现了小时当教师的梦想,为上好一堂课,为做好一个教改研究,为设计一次兽医试验,我兢兢业业,乐在其中。当然,也曾困惑与迷茫过,所幸有学生们的期待做动力,有老师们的帮助做支持,有领导和前辈们的指导为激励。未来,我想以畜牧兽医专业群建设为平台,带好一支教师团队,建成一批标志性教科研成果,立足区域现代畜牧业发展新需求,育行业人才,促优质就业。



吴春诚

青年·人才说 博士之声/

02

·       

吴春诚 

        ❖   2010入院工作

        ❖  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  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毕业


向上滑动阅览对话

谈谈对温科或者温州更好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建议?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才是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要瞄准科技前沿,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的攻关创新,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势在必行。尤其是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培养,更是至关重要。温科院以农立校,乡村振兴与共富事业是我们在新时代的必然使命与担当。以智慧涉农人才培养为例,离不开农业技术和人工智能智控技术的联手协作和学科融合,离不开农类专业特色和非农专业优势的组合运用。从传统迈向现代,从单一学科转向多学科交叉是培养出更多复合型人才的必然路径。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则应更多思考如何让人才在擅长的专业领域中实现投其所好,专其所长,乐与其业。



03

都林娜

青年·人才说 博士之声/

·       

都林娜 

        ❖   2012入院工作

        ❖  文成农林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 浙江大学微生物专业博士毕业

向上滑动阅览对话

结合教学、科研、行政工作,谈谈在温科的成长收获?

温科院是我毕业之后的第一选择,这一干就是10年,从最初的职场小白,到目前环保业内认可的专家学者,觉得自己也是一路成长的。初来之时,学院未设对口专业,但令人开心的是学院实验室的基础硬件条件很好,我一头扎进实验室,经常半夜十一二点还在忙活,后来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成功申请到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2015年,在国家和学院的共同支持下,我赴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访学。访学回国后,我牵头申请设立了环境工程技术专业。2017年9月,第一批专业学生招生入院,我还担任了这届学生班主任,终于有了自己专业的学生,现在回想心情都很激动。2020年6月,我还在中国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挂职锻炼1年。如今再到文成农林研究院,对我而言又是新的起点、新的挑战。在温科十年,有努力有收获,我心怀感恩,感谢温科给予我的平台与成长环境,也感谢和我一起默默打拼的团队成员。



闫成进

青年·人才说 博士之声/

04

·     

闫成进

        ❖   2013入院工作

        ❖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副教授

        ❖  浙江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博士毕业


向上滑动阅览对话

作为我院获得国家青年基金项目的青年教师,谈谈以后的工作规划。

有幸获得国家青年基金项目,我将继续严谨务实、不知疲倦地一心扑在项目上,寻求创新,寻找突破。人才的发展,也并不是我一人的独奏,而是科研团队的合唱,更希望自己能带领团队成员,攻坚克难,质朴奉献,脚踏实地,团结一心地去创造新的业绩,为学院的发展增光添彩,为社会为国家研发和掌握更多的国之重器。




05

于冯 

青年·人才说 博士之声/

·      

于冯 

        ❖   2017入院工作

        ❖  园林与水利工程学院

        ❖ 森林生态旅游与康养教研室专任教师,讲师

        ❖  浙江大学遗传学专业博士毕业


向上滑动阅览对话

作为女老师,下乡服务地方是一项身体力行的辛苦活,可否谈谈感想体会?

我的家乡在山东烟台,毕业后来温工作。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下乡服务中确实也曾面临与农户语言不通,对当地政策、习俗不了解等各种问题。很感谢学院各级领导的帮助支持,在前期亲自带我去服务地点面对面对接乡镇主要负责人,了解地方服务实际需求,并指导如何发挥专业特长、联系院内外行业专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下乡服务地方是一项辛苦且复杂的工作,专业需求跨度大、专业性要求高,需要整合学院优势资源,加强团队合作。作为女孩子,还要不怕风吹日晒,不过每每看到我们服务的农户们露出满意的笑容,我就觉得自己的辛苦与努力非常值得,能为“三农”事业贡献一己之力也是我的骄傲。


王晟

青年·人才说 博士之声/

06

·      

王晟 

        ❖   2018入院工作

        ❖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

        ❖  浙江大学微生物专业博士毕业


向上滑动阅览对话

作为微生物的研究专家,能否通俗易懂地谈谈您的研究领域,以及工作感想?

答:我研究的对象是细菌,在生物学的研究属于理学,研究的是自然之理。生物学带有很强的实用精神。而微生物和分子生物学具有密切关系,但凡在研究中需要修改某种生物的基因,便要用到细菌或者细菌的蛋白作为工具。这也是我目前的研究重心,也就是将细菌作为分子生物学中会用到的工具,进行打磨和改进。细菌和古菌是最接近原始生命的,至于我们身体的细胞则是前二者结合后进一步复杂化的产物。这一类研究,需要在工作态度上具有牺牲精神,在专业上精益求精。大家看到的只是我们的研究成果,看不到的其实是从事科学研究背后所付出的日复一日的枯燥与艰辛,甚至是无数次的失败实验。



07

周慧

青年·人才说 博士之声/

·      

周  慧 

        ❖   2020入院工作

        ❖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 中国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毕业



向上滑动阅览对话

作为我院水稻育种团队的年轻成员,如何接好水稻育种交接棒,您有怎样的打算与计划?

有幸能成为马国华老师两系水稻育种团队的一员,非常珍惜向他及团队其他老师学习育种实践的机会。2021、2022连续两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着眼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其中更是把打好种业翻身仗作为重点任务提出,对我们育种工作者来说是难得的机遇,亦是极大的挑战。团队前辈已在水稻育种行业中树立了好口碑,创造了大价值。作为新投入水稻育种的年轻一代,我们既要传承和发扬前辈们优良的传统育种技术,更要不断推陈出新,吸纳新的育种理念和育种方法,争取在生物育种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为践行“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上”而贡献一己之力。



发 布 | 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

来 源 | 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各二级学院(部门)

排 版 | 陈梦翔

编 审 | 陈梦翔 余少娜 彭唯

终 审 | 陈晓莉

首批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名单,温科入选!

提醒全体温科人:疫情防控,不可大意!▲

春路添花  “她”和风景刚好 ——记2022年“三八”国际妇女节系列庆祝活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