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谢春涛:中国改革开放为什么能成功

谢春涛 百万庄通讯社 2018-10-26


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于是,“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国经验”成了国际社会热议的话题。

那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


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但在1978年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上是从苏联学过来的,经济方面是单一公有制,单一计划经济,单一按劳分配,单一农业集体经营。在几十年的时间内,中国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一样,经济发展不快,人民生活改善幅度不大。

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逐步发生了改变,认识到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的,所以“纯而又纯”;而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落后基础上的,没有资格实行那样的社会主义。

中国长时间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此,就要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允许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允许农业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还要学习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先进经验。

中国共产党人认为,中国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方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主义共同富裕、人人平等、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的价值观,始终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政治立场;另一方面,又根据中国国情和新的时代特征,赋予了社会主义许多新的特色。

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背弃马克思主义,而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没有背弃社会主义,而是更好地发展了社会主义。

过去虽然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不大,但是收入不高。而今天虽然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相对拉大,但大多数人过上了比较好的生活,收入差距也完全可以通过扶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逐步缩小。

中国人民从实践的比较中欢迎这样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也赢得了良好声誉。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了自己的成功经验,认为应该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反观已经垮台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他们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教条地、僵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推进制度和体制的创新


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建立了,但现在比过去发挥的作用大得多也好得多,就是因为进行了许多方面的体制改革。仅举三个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

一个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在1978年改革开放前,中国有2.5亿农村贫困人口,占当年10亿人口的1/4,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其主要原因是人民公社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大家出工不出力。

后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就根本改变了,土地承包给每家每户去种,种什么、怎么种,由他们自己决定。但每家每户农民都明白,种得怎么样跟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温饱问题迅速解决,城镇居民也得到了丰富的农副产品供应。

现在中国人口比改革开放之前增加了好几亿,耕地比那时候减少了很多,但是中国人不光吃饱了,而且吃得还不错,还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这就是这项改革的成就。

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之前,长期搞计划经济,认为计划经济的优势在于有计划、按比例,避免了资本主义的无政府状态。

理论上是这样,但是现实中,计划经济虽然有它的优越性,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这个优越性往往在经济规模不大的时候才能体现好。经济规模大了,指望一个国家计划委员会把全国经济计划得完全合比例,几乎不可能。

计划经济还有一个没法克服的弊端,就是缺乏活力、动力,因为政府向企业下达严格的指令性计划,企业必须照着执行,完全没有自主权,那也就不会有积极性、主动性。

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经济发展不快,人民生活改善不大,商品严重短缺,政府不得不依靠票证来供应商品。

但是,实行市场经济后,市场配置资源,不同利益主体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中国很快告别短缺,告别票证。

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这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定的。

在这之前,有人认为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产生了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对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构成了挑战。在这些人看来,似乎改革开放方向错了,应该改弦更张。

党的十五大提出,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各种所有制形式,都可以大胆探索,大胆利用,扫除了之前很多人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的思想障碍。

这一点意义巨大,现在,中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总量、纳税额、就业人口等方面,都占了超过一半的位置,发挥着巨大作用。


吸纳人类文明共同成果


1978年以来,中国的开放领域越来越宽,开放程度越来越深,对外开放带来了外国的资金、技术、先进设备、先进的管理理念,还带来了一些外国的人类文明共同成果。

例如现行的公务员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市场经济、股票、基金等,都是从其他国家学来并丰富和发展的。还有一些重要的理念,如可持续发展、学习型组织等,也是向人家学来的。当然,学回来之后有中国共产党人的丰富和创新。

开放还带来了外国的资源能源,带来了巨大的国际市场份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广泛吸纳人类文明共同成果的社会主义,没有这样的吸纳,绝不可能有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些年在同外国政党人士交流时,经常有发展中国家的政党人士问我这样的问题:我们都反对全球化,你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不反对?我告诉他们,我们的领导人很早就看清楚了,全球化是个不可阻挡的潮流,聪明的办法是主动加入其中,趋利避害,发挥出自己的比较优势。

1978年以来,中国加入全球化竞争,发挥了劳动力价格低廉、市场广大等比较优势。同时,也可以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再创新,在高铁、核电等领域赢得了世界领先地位。


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特优势


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党派是参政党。各党派为了国家发展、人民福祉共同协商。中国共产党实行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制度,即重要决策由各级党委集体作出,然后由政府、人大、政协等有关各方具体实施。

这一领导体制,具有明显优势,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就能够有效地避免政治上的争拗和内耗,保持政治稳定和政策连续性,还有决策的高效性和很强的执行力。

中国共产党实行党管干部的原则,干部的选拔、管理等都由党来负责,这就容易保证党的团结统一。选拔干部强调台阶、政绩和多岗位锻炼,也能积累干部的经验,培养他们的能力和素质。

习近平从村党支部书记到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历经40年,大的职务变动16次,工作过的地区人口多达1.5亿。这样的经历让习近平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锤炼了治国理政的能力。

此外,中国共产党还注重干部教育和培训,使干部能够跟上形势发展和任务变化;加大反腐败力度,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制约,等等。

同时,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不仅能使少数民族群众享受各种自治权利,更能使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

汶川地震后的重建工作中,这一优势就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央可以要求经济状况较好的省份对口支援灾区县市,这在联邦制国家是无法想象的。



1. 诞生了新中国第一瓶干红葡萄酒的地方,如今怎样了?

2. 一分钟游览秦皇岛园博园,高清大图带你看

3. 亲历:那些搬离北京的“服装人”怎么样了?



来源 / 中国报道撰文 / 谢春涛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

校对 / 聚慧图片 / 网络美编 / 曦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