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日合作有哪些可能性?

外文局融媒体中心 百万庄通讯社 2018-10-25

10月25日,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正式访华。

在访华前夕,我们不妨看看,

中日合作有哪些可能性?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与此同时,日本首相时隔7年后也将正式访华。

回溯战后中日关系历史,从相互隔绝到迅速发展,从矛盾多发到不断磨合……两国关系发展风风雨雨,充满曲折。

▲ 1978年8月12日,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日联合声明》中的各项原则,为中日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如今,40年过去,中日关系发展虽然偶遇挫折,但总体基调积极向前。中日关系发展成绩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也为地区和世界的繁荣稳定做出了贡献。

今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

五年来,我国同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5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年均增长7.2%。

中日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很长时间友好合作的历史。随着两国关系发展释放的信号越发积极,两国在“一带一路”合作中能否迸发新的火花?中日专家学者和日本企业界代表又是如何看待两国关系发展、“一带一路”合作,以及区域合作等话题呢?


王辉耀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 同时也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很长时间友好合作的历史。日本政府曾通过开发援助(ODA)项目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帮助。未来,中日在“一带一路”,TPP、RECP等区域合作,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进藤荣一

日本筑波大学名誉教授、国际亚洲共同体学会会长

2010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来,中日关系经历了很多波折。中国在经济规模上的超越对许多日本人冲击很大。不过,如果把历史视角拉长,就会看到不同的图景:历史上中国曾领先日本2000多年,而处在丝绸之路最东端的日本在与中国的交流中开启了自身文明的繁荣。在全球化进程中,19世纪、20世纪是英美主导的全球化时代,21世纪日中两国应携手推动一个更有人情味的全球化。


朱炎

日本拓殖大学教授

日本企业对“一带一路”有很大兴趣,但由于近些年两国关系紧张,许多日企对中国持敬而远之的态度。因此,大部分日企在参与“一带一路”上仍处于搜集资讯的阶段。我认为,日本参与“一带一路”可以有几种方式,一是日本参与中国企业项目,二是中国参与日本企业项目,三是日本利用中国基建成果,四是日本提供经验教训,五是日本可以参与中国在“一带一路”的产业集群。而除了政治因素外,合作的关键是双方企业要放下身段,相互学习、适应。


竹内幸史

日本国际开发杂志社编委会委员

中国海外投资决策速度快,规模大,但也引发了“中国威胁论”的误解。日本海外投资决策慢,但注重对环境和当地民众的影响。中国成立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后会对此做出改善,而日本的很多经验也可以提供给中国参考。“一带一路”倡议非常宏大,建议中国要提出一个明确的经济模式或中国式的开发模式。中国就像一个活力四射的年轻人,日本则像一个步履蹒跚的老者。一个高远的理念可以带来一种软性的力量,吸引日本这个老者与中国携手合作。


平泽顺

日本丸红株式会社中国总代表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40年以来,中日企业在商务领域日益深入的合作。最初的20年,中国需要日本的资金、技术,日本需要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催生了众多商机。而之后10年,中国需要更多更高的技术,日本需要中国庞大的市场。最近10年,这一趋势没有变,且中国在IT、金融科技等领域已领先日本,值得日本企业学习。日本企业应该放低姿态,加强与中国企业合作。丸红早已与中国企业携手,在越南、哈萨克斯坦、安哥拉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密切合作,取得了丰富的日中在第三国合作的经验。


伊集院敦

日本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建立和平机制是未来东北亚地区的重要议题,而从更长远的视角看,要认真考虑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特别是如果朝鲜实现无核化,经济制裁何时解除、下一步经济合作如何进行、东北亚经济秩序如何建立是东北亚各国需要提前考虑的问题。当前,东北亚相关国家不断提出新的经济构想,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俄罗斯的“新东方政策”、韩国的“新北方政策”等,东北亚各国应加强沟通和对接,防止为争夺朝鲜产生冲突,可以借助此前六方会谈中的经济能源小组等平台开展协调。


苏浩

中国外交学院战略与和平研究中心主任

目前正是加强中日更深入合作的时机。东亚经济发展正由“雁型模式”向“平轴模式”转型,得益于中国完整的产业链,各国间合作正从阶梯式合作向多层次多领域对接转变,Made in China和Made in Japan在向Made in East Aisa转变,中日在推动东亚经济共同体上出现广泛合作空间和动力。中日应化竞争为合作,将中日企业界在东南亚等地开展合作的“2+1”模式进一步上升到政府政策层面予以推广。进而,中日韩在海外可以采取“3+X”的合作模式,做好产业分工,形成产业集群,实现优势互补。


苗绿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主任兼秘书长

在对外投资、老龄化社会、吸引国际人才方面,日本有很多经验值得中国学习,两国应加强政策沟通。很多中国企业希望到日本投资化工、制造等实业,但找不到入口。未来中日两国应站在人类更高的历史起点上看待中日关系,共同以儒家文化推动全球化进程。


周玮生

日本立命馆大学教授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国际公共产品,其终极目标是要推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日可以在沿线国家合作建设能源环境共同体。建议在中国建立联合国南南大学,推动发展中国家相互借鉴经验,培养公务员和产业界领导。


涉谷祐

日本中国研究所21世纪丝绸之路研究会代表

从海上能源运输的角度来看,能源的基础物资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的运输需要连接,这与产业、生活、社区和军事等都有关联。能源运输可以分为综合性的、开放性的和多元可替代性的,共三种。海上的能源运输今年出现了一个划时代的成果:今年7月,位于北极圈内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通过北冰洋运送到了中国。中俄法三国是此项目开发的核心,日本企业在运输和融资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前陆地和海上的运输分得很清楚,但在能源的运输上现在两者已很难区分。这意味着,“一带一路”不仅是东西方向的交流,通过北极航道的南北向交流也应纳入其中。


李瑞雪

日本法政大学教授

正如海上集装箱的出现改变了整个世界贸易格局和开发模式,如果发展中欧班列的同时,能在沿线打造出国际性的物流集群,则会有助于产生新的开发方式。中欧班列作为典型的人为打造出的国际性骨干运输方式,会带来深远影响。一是使内陆城市沿海化。相比沿海城市能够通过口岸优势与国际性的骨干运输在参与国际分工时享有物流优势,内陆地区即使有国家政策支持,也很难弥补国际物流的劣势,而中欧班列使内陆城市直接站在了国际分工的前沿。二是改变全球国际供应链的格局。


原田博夫

日本专修大学教授

人的满足度、对幸福的感受与经济的发展程度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在许多日本人看来,“一带一路”只是一个经济行为,注重产业发展。应加入更多非经济性指标,从人类发展的更高远理念吸引包括美国在内的更多国家参与进来。为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应着手建立长远机制和常设性机构,比如成立一个类似经合组织(OECD)的机构。



给小百通设星标

最近微信改版了,小可爱们一定记得把小百通设为“星标”哦!

这样就能第一时间找到我们啦!

设置“星标”步骤☟☟


往期好文

 美国专家: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偏见,蒙蔽了美国人找寻真相的双眼

 离安倍访华还有十天,这个重要的论坛在东京开幕了

 中美博弈的关键时期,美国抛出的“绝招”为何无人响应?

 首个非洲国家叫停3亿美元中资项目?外媒能不能专业点……



资料来源 /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与

日本“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

中日合作发展研讨会”专家相关观点等

编辑 / 张晶

图片 / 网络

美编 / 曦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