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讲真,习大大真不是去中东刷存在感的【外媒深一度】

2016-01-19 钟磊 百万庄通讯社

百万庄通讯社微信号:baitongshe

习大大今天已乘专机离京,开启了开年的中东行程。

这个时间点的选择耐人寻味:波斯湾两岸的伊朗和沙特刚刚闹掰了,1月13日中国政府则首次发布发布了《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

而一连串的猜测也蜂拥而至:中国是去斡旋的吗?中国想要在中东增加存在感吗?美国又怎么想?


朋友


我们必须认清一个现实。

中国和大多数中东国家真实的外交现状是重经济,但缺乏包括文化、责任、理念等层面的深层次沟通。

沙特的媒体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沙特《利雅德报》1月13日就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中国,一个我们并不了解的朋友”

文章写道:“回顾中沙关系,脑海中浮现的一定是一箱箱来自中国的进口货物和数不清的、运往中国去的石油。但双方却似乎并不真正了解对方。我们彼此的认知,仅停留在贸易和金融上。中国人从1943年就在大学开创阿拉伯语学科,而掌握汉语的沙特人却少之又少。”

沙特与中国的关系一直不错。2008年的中国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沙特第一时间向中国提供了6000余万美元援助,这是中国政府收到的最大一笔海外单项援助。

埃及媒体同样也可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在试图寻找增进彼此沟通的方法。

被冠以“独立、新锐”的埃及网络媒体“埃及人街”18日登了一篇文章,标题让人眼前一亮:《埃及的学校应该开中文课,埃及应该建座中国庙》



这篇文章写到:“如果让埃及的公立学校教授汉语课,可以培养埃及下一代灵活地和即将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中国打交道。另外,如果埃及能建一座中国道教或佛教寺庙,能向世界传达埃及要成为全球治理的一个积极参与者,并且在中东这个影响力日渐消逝的地区,展现出埃及的开放与包容。”

↑  2015年5月20日,位于开罗大学的孔子学院中,埃及学生在期末考试前复习课程 。

虽然这个想法有点儿抱大腿之嫌,但也算是很有全球化意识。

文章还提到了很重要的一点:中埃关系主要得益于贸易和投资,因为中国已经成为埃及最大的贸易伙伴。但是,只建立在经济上的外交关系不可能长久,也不能真正实现双方用意。

习大大此行无疑就是增进彼此相互了解的重要一步。

在中国的外交“朋友圈”中,沙特、埃及和伊朗都已加为好友。习大大能和英国首相卡梅伦喝个小酒、吃点炸鱼和薯条,也想和这些中东好友常常坐在一起交交心呢。

在今天上午举行的吹风会上,外交部副部长张明也介绍了,习主席访问三国的主要目的是巩固传统友好,加强互利合作,推动文明交流互建。


斡旋?


习大大此行还被寄予了很大期望的一件事儿,就是在伊朗和沙特之间的斡旋,亚历山大。


《外交学者》18日文章题为:中国在沙特与伊朗危机中下的赌注

这两个国家闹翻了,谁能够调停?很多人都在想这个问题。美国?欧盟?俄罗斯?好像都不行。伊拉克此前跳出来说,可以调解两国紧张关系。但伊拉克什叶派上台后,目前倾向于以什叶派主导的伊朗,与沙特等以逊尼派主导的国家有所分歧。

去年11月,伊拉克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欧洲市场第二大石油供应国,这也使得沙特在欧洲的市场份额被挤压。这样尴尬的关系,伊拉克又如何从中调停?

中国此时被认为是合适的角色。伊朗与沙特断交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明就第一时间飞到两国斡旋。

《外交学者》提到,习近平此次到访将成为伊朗核协议实施后,首位到访伊朗的国家元首,这让伊朗感到了中国的温暖,也让世界看到中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角色担当。

但要做斡旋者并不容易。首先,中国必须和两国都保持友好的政治和经贸关系,其次,对于两国的不同教派不能区别对待,且在纷争中也不能偏袒任何一方。中国在处理宗教问题上已有一定经验,但在细节上还需多打磨。

所以说“下赌注”这个说法实在是有失偏颇。中国的态度,就像今天外交部在发布会上表明的,是要“为推动中东地区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而不是要在乱局总赌输赢。


“存在感”?


美国最喜欢的就是刷存在感,但中国最烦恼的就是被误认为也在刷存在感。我们真的不是一个style。


俄罗斯塔斯社18日发表了一篇文章称:中国试图扩大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存在感)

文章称,美国和欧盟宣布伊朗制裁解除后不久,国际原油市场价格16日大幅下跌,中国很可能想成为中东另一个主导者,并且取代美国在此地区的影响力。文章还进一步阐述了为何中国会“取代美国”。


中国对于中东经济到底有多重要?“中国在中东地区单次投资平均在30亿美元左右,美国、欧盟和俄罗斯在中东的投资难以与中国匹敌。”

而从外交上来看,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Alexei Maslov教授在文章中提到,与美国以及其盟友相比,中国从未以任何形式干预中东的内政,没有要求中东国家政权更改。而这正是中国与中东国家合作最有利的法码。


↑ 在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闭幕式上,沙特运动员打出标语,表达他们对中国的情感。

中国要在中东刷存在感?真用不着。

《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已经明确提出,中国与中东国家交往一定是遵守“五项原则”的,经济合作、政治交流再密切,中国也不会像美国那样到处管闲事儿。

而中国也已经更注重与中东从民到国的融合。相比于对美国,中东国家民众对中国并无敌意,反而有同属于“东方”的认同感。中国一向秉持文明交流互鉴,和对文明多样性的尊重,这是中国不同于美国中东政策的最重要一点。

撰稿:钟磊


如果您喜欢本文,可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自百万庄通讯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