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不到做实验?美国人从小培养孩子像科学家那样思考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一起科学轻松育儿
12月份时,有一天晚上我给小D洗澡,她拿着洗澡玩具黄色小鸭,按进水里,然后又拿出来,嘴里念念有词。我仔细一听,她在说,“Sink,Float”(沉下去,浮起来),我当时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又听了两遍才确认她是在说这个。快结束时,她拿着小鸭子和我说,“Science!”
第二天,我和小D幼儿园的老师通了一个电话,才知道,从12月起,幼儿园增加了一个活动,叫“Little Scientist”(小小科学家),顿时解惑了(12月一忙,我和老师的联系少了,检讨)。
那天下午,小D的认知老师来了,我还把这个当作笑话和老师分享,“太有意思了,这么小竟然要培养科学家,我可不指望小D能成科学家”。本来就是我无心一说,没想到深深被老师洗脑了一番。
培养早期科学思维的重要性
不知道你们和我是不是一样,一提到“科学”,就觉得是遥不可及的,和我都无关,更不要说像小D这样才2岁的孩子呢。但这个在美国幼儿教育里却是非常必要的一个元素。
老师说,婴幼儿的早期科学,不是为了培养科学家,而是从小培养科学思维。学龄前的孩子接触科学,不是为了让他们学到这些“高难度”的知识,而是让他们从小开始就可以像科学家那样思考和解决问题。
思维是需要从小训练的,而很多科学思维,比如学会观察、学会提问、收集整理信息、提出假设、学会验证等等,这些其实是很重要的学习能力。
学龄前儿童最关键的科学思维
1、观察和描述能力
现在大家对于感官刺激,感官游戏都已经很了解了,我还听说很多国内妈妈特地花高价送孩子去参加感统培训班(这不在今天文章讨论范围内)。玩感官游戏有一个关键点必须掌握,不然就是白玩。那就是需要用语言帮助孩子表达她正在进行的感受。具体请戳->不用花钱买玩具|6个超酷的感官游戏在家和宝宝一起玩
平时,多引导孩子观察,当孩子发现一些什么不同时,鼓励孩子多描述出来,一开始可以用提问句来引导孩子使用自己的感官(触觉、听觉、嗅觉、视觉、味觉)观察和表达。
摸到一些不一样材质的玩具时,可以问,“这个摸起来怎么样?”,甚至可以拿两个差异很大的做对比;
去公园见到一朵花,停下来看一下闻一下,也可以问,“这朵花闻起来如何?”小D一开始并不懂“闻”这个概念,我就会夸张演示深吸一口气地闻,这其实就是在教她“如何观察”。
2、比较和归类
比较大小、轻重、多少,把相同和不同的区分归类,这些是最基础的早期科学思维能力(当然也是孩子的认知能力)。这些其实也是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多提问培养的。
整理玩具时,“我们把所有的积木放这里,把所有的汽车放这里”,这就是归类;
吃点心给了小饼干,我有时故意会拿出一块大的,一块小的,然后问,“你要大的饼干还是小的饼干?”,这就是比较
这样的思维训练是随时随地就可以发生的,并不是每次都要正襟危坐才能教孩子的。“比较和归类”是第一步观察的提升,只有先学会观察,才能懂得比较和归类。
3、提问和预测
除了鼓励孩子提问外,也可以引导孩子进行预测。比如小D幼儿园玩的“浮起来沉下去”游戏,老师就会问,“当我把木块放进水里会怎么样?”据老师说,大部分2岁多的孩子是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我们需要开始培养这个能力的意识。也许最终,还是由我们来告诉孩子答案,但多做这一步,就是在引发孩子进行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被灌输。
我现在在家也开始实践了,比如小D一直热衷玩小汽车,我最近就开始问她,“怎么可以让小汽车开得更快啊?”她真的会想,然后就用更大的力气推汽车(其实也正确,不是吗)。而这之后,我就顺水推舟和她做了一个关于“重力”的科学小实验,把汽车从高处滑下。
在引导孩子预测时,我们也需要有意识地使用一些猜测词汇,“我认为、也许、我猜测是、这可能是”等等。这不仅在帮助孩子扩大词汇量,也是在帮助她今后成为一个思路清晰表达流畅的人。
整个12月,小D的幼儿园开展了不少科学小实验。谈到科学实验,我第一反应就是用试管啊什么的,马上就有畏难情绪了。其实学龄前的好多科学实验,都是特别简单亲民,也不需要太多工具的。
幼儿园老师特地和我强调,科学实验从1岁就可以开始,不在于内容本身,而是让孩子学会“怎么学”,在玩的过程中引导孩子观察、比较、提问预测,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是关键的。
科学小实验-听听看,猜猜看
听觉也是观察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小D有段时间很喜欢各种扭扭蛋,家里收集了不少这样的空壳。在老师的启发下,我就在每个扭扭蛋里装一些不同的东西(装扭扭蛋的盒子就是用完的鸡蛋盒子)。
我每个装好后,不着急合起来,而是和小D一起看一下每个里面的东西,让她合起来,然后摇一下,听一下声音。我会帮助描述,“这是瓶盖,瓶盖一摇是咔咔咔地响”。这就是我上面提到的思维能力第一步:观察和描述。(如果你家孩子3岁以后了,就可以让孩子自己描述出这个声音来)。
全部合上后,我们就会随机拿一个出来,我摇一下,让小D猜测,“这里面是什么啊?” 小D会回答,不管她的答案是否正确,我都会追问,“小D为什么觉得这里面是铃铛啊?”
她一开始其实回答不上这个问题的,我就会提示她,“铃铛发什么声音啊?铃铃铃!我们再摇一下,听一下是不是铃铃铃。哇,果然是铃铃铃,我们打开看看对不对”。
这个过程就是在引导孩子提问和预测,而我的引导也是在教孩子如何更好地预测。
轮到我猜的时候,我会拿一个小D猜对的扭蛋再玩一次(比如铃铛),故意猜错,“妈妈猜这里面是钮扣”。常常,小D就会指正我,这时我就会顺势问她,“啊,不对吗?那小D觉得这里面是什么?”
当她回答后,我就会继续追问,“为什么呢?小D怎么觉得是铃铛?”你看,这样的提问,又是进一步引导孩子如何表达信息来支持自己的推测。
是不是特别简单的一个小游戏,但这就是一个科学实验,小D通过观察进行猜测,再从自己之前的知识来论证,然后我们一起去测试猜测是否准确。这就是我开头说的,“像科学家那样思考”。
聪明的你一定猜到我为什么要在两个扭蛋里放同样的东西了吧?对的,为了发展第二个科学思维:比较和归类。这个玩法大家一定可以融会贯通了,我就不啰嗦了。
你看,这个游戏本身其实很简单,大家一看图片就能理解。我叨叨叨那么多,就是想强调,怎么玩是非常重要的,不然就是白费功夫。在和孩子玩这些科学小实验时,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三个科学思维。
从这件事,我自己也很有感触的。传统教育总是倾向于“学到什么”,于是,我们就把孩子局限了,“这么小,哪懂什么重力啊”。但我们却忽略了“怎么学”,学会如何思考,学会对于“未知”的东西抱有好奇和求知欲,这才是关键。
“鸡蛋从外面打破,就是餐桌上的食物,从里面打破,就是鲜活的生命”。真正的教育从来都不是填塞和灌输,而是从内激发和唤醒。
从小接触科学的孩子,她的求知欲会被唤醒,会更加敏感地去观察感知她生活的世界。一个被唤醒的生命才能保持无限的热情去自发地学习。
大J叨叨叨
每次写文章,特别是新的领域,我都习惯写得比较细。本来今天计划分享三个科学小实验的,结果光写了第一个,就已经好长了,只能打住了。
也常常不想让大家看我公号像看连续剧一样,但这些细节才是精髓,才能让大家自己举一反三的。如果大家对科学小实验还是感兴趣,我接下来专门再写一篇吧。
昨天纽约下雪了,我已经把我们的雪天照片发微博了,今天在公号补发一下,渣图,大家凑合看(捂脸)。你们那边冷吗,大家都注意保暖哦。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直接看文章
大J,坐标纽约,曾经知名外企经理,现全职妈妈,分享在美国学到的育儿知识,没有理论翻译,只有在儿医指导下的实践心得和运用企业带人智慧的聪明育儿方法。新书《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正在当当网火热出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