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怎样学习:微问题 】 初三数学做题越来越慢

2014-06-05 王宏 成为学习者

本周临时接待了一个需要中考短期突击获得好分数的孩子,本来说好是辅导数学的,到了现场,孩子希望辅导物理。等物理内容顺利辅导结束,我想起我最开始的任务是辅导数学的,而孩子到了现场却补了物理,于是我好奇的问:“你的数学需要辅导吗?”

不开心的表情又出现了:“我不要补数学,不想。”又叹了口气:“我数学总是粗心丢分。”

我:“你说的粗心指的是?”

孩子:“运算错误——还有抄错答案。”

我继续好奇的问:“你怎么理解你粗心这个事?”

孩子想了想:“没时间检查。”

我:“你检查过?效果怎么样?”

孩子说:“有一次我检查出了好几个错误,那次考了130多分的。”

我:“那为什么不继续检查?”

孩子有点郁闷的说:“到了初三,做题目越来越慢,一道大题要想半天,实在是没时间检查。”(从提前获知的信息来看,她大题的得分率还是不错的。)

没想到一谈数学,孩子的状态就下来了,于是就调换任务,打破一下这种状态。

我提出:“我们来做些小游戏放松下。”我拿起一个彩色的本子,请孩子看清楚,然后把本子拿掉,请孩子描述下这个本子的样子,孩子描述得很细致,我发现孩子在描述的时候是眼球左上,这说明此时孩子的模式是对的——回忆画面。

我继续让孩子探索:“你在描述的时候,脑海里是不是有个本子?”

孩子确认了下:“有。”

我让孩子指指脑海里的本子的位置,孩子指出来在自己的左前方。

这个时候孩子的状态好多了,于是我继续想了解下孩子为什么对数学有情绪。

“13×17等于多少?”我问

孩子不停的问我题目,我要去她不准动嘴不准动手,结果出来直接报答案。

她想了一会“221。”在想的过程中她的眼球是左上看的,依然是回忆模式。

我问:“你在脑海里是怎么算出来的?”

她直接在纸上边写边说:“先是13×10=130,然后13×7=91,再加起来。”

我尝试猜测了下:“你是不是先把130算出来,放在脑海里一个位置,然后再算出91,等这个算好了再把原来130回忆出来,再进行相加的?”

孩子很惊奇的表示认可。

“37×23呢?”我继续。

孩子想了很长世间,依然是眼球左上,回忆模式,这时候负荷大了,孩子报出的答案错了。

为了避免打击孩子,我没有评价孩子答案的对错,而是换了个轻松的任务。

“请你看着我,想象一下王老师剃光头的样子。”我这个要求是想测试孩子想象构造的能力。

孩子很惊讶,但是还是按照我的要求做了,一开始,她先眼球左上想了一会,有点气馁,表示想不出来。

我鼓励她:“你一定可以想象出来的,没问题的。”

于是她继续眼球左上,很痛苦,随后头低下去(这个地方我有点害怕,因为这是陷入痛苦的感觉中,万一不能及时出来就麻烦了),但很快孩子头抬起来,眼球右上,我一看——有戏!紧接着孩子就笑了,多半是想出这个光头老师的样子觉得滑稽。

我尝试猜测了孩子想的过程:“你开始是不是在想别的光头和我拼,拼不出来,后来就看着我直接想象我头发没了的样子?”

她很惊奇的表示了认同。

于是我继续猜测:“你发现初三做数学试题慢了,是不是在考试时要回忆老师讲的类似的题目,在初一初二回忆问题不大,但是初三综合卷你回忆的时候感觉难度大了,要回忆很长世间才回忆起来?”

孩子的泪水“哗”就流出来了,让我惊诧莫名的同时感觉到了孩子这泪水里多少的委屈,,第一次,孩子感受到了老师的理解,孩子在物理不怎么懂的情况下,硬生生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不错的分数,而数学,到了初三的下滑,自己只能给一个初心的解释,可是别人未必会这样理解,多少无谓的责备和抱怨才让孩子面对我的这个猜测让她有这么剧烈的反应啊!其实她只需要别人认可她的努力付出就够了,当然她更期待老师们能帮助她解决这样的问题和困惑。

在孩子的哭诉中,知道了孩子怀疑自己笨,知道了老师家长认为她可能不努力了,知道了家长对她的期望,更知道了她的母亲面对她学习成绩的焦虑,更知道了她承受这么多的无助和彷徨。

等孩子平静下来。

“这些问题既然老师能判断出来,一定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去解决,下面我们一起努力看看37×23怎么算出来?”我鼓励她挑战,可是孩子信心不足。

“我们先换个简单点的热热身,‘床前明月光’,你能倒过来念吗?”孩子还是畏难。于是我孩子眼球右上,想象一张白纸,将‘床前明月光’五个字打在上面,看清楚,当孩子看清楚后,我让她倒过来念,孩子很流畅的就念出来了(这其实就是为什么我们形容人的记忆力好会说倒背如流,其实很简单的原理就是脑海里的画面足够清晰,就像看着书倒过来念对任何人都不困难)

“继续想象这张白纸,让她不要晃,在第一行写上37,第二行写上23,看清楚了吗?能同时看清楚吗?好,我们继续,第三行——现在三行能同时看清楚吗?哦,前面没了,那我们从头来,好,现在三行都看清楚了,写第四行,现在四行能同时看清楚吗?如果看清楚,就可以报你的答案了。”我指挥着孩子在脑海里完成一个挑战。

孩子经过努力,最终报出了答案851,正确,孩子的情绪明显好了很多。

这个挑战两个目的,一是强化孩子脑海里画面的稳定性,如果经过一段的训练,会让孩子在考试中减少无谓的运算错误与抄写错误。所以布置孩子回家睡觉前510分钟自己训练,半月时间会有些效果,二是启动孩子眼球右上想象构造的思维模式,为学习模式的调整打下一些认知的基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