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期【怎么学:微活动】6年级孩子想学高三内容,该怎么设计?
抽空回老家一趟。一位头疼自己孩子不读书【刚才他看到这一句,很不认可】的亲戚,嘱托我们把他家六年级升初一的孩子,带到上海,和我们一起生活几天。晚上妻儿睡觉,我开始备课。小家伙睡不着,贴过来问,什么叫备课啊,让我看看你怎么备课。正好我要做的事情是,为一位基础较弱的新高三学生,做零基础的文言文定语后置学习设计。于是问他,备课就是想着怎么教会学生,你愿意学的话,我来把你交会?他倒有兴趣。
于是,学习开始。我打开WORD,即兴做了如下设计:
1、宾语识别
【在我写下宾语识别的时候,他问,宾语是什么啊?我笑笑。继续敲字。】
(1)请他按照[ ]的提示想出名字来,然后造句。
[一个西游记人物] 猪八戒 吃 西瓜
[一个明星的名字] 金秀贤 演 电影
[自己的名字] 鲁大豫 看 电视
[自己的亲人的名字] 鲁小豫想 妈妈
[自己的朋友的名字] 李林 玩 电脑
[自己的老师的名字] 谢芳 做 课件
[一个好兄弟/姐妹的名字] 徐彪 买 武器
[一个异性同学的名字] 戴欣 打 同学
[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的名字] 石梅 看 新闻
[一个自己厌恶的人的名字] 陈真 扮 女人
(2)当着他的面,逐句添加【 】,同时口中自言自语:好,第一句,让我看看加在哪?这句加在“西瓜”上;好,第二句,这句加在什么上呢…… 很快,他就能跟着说出加在哪一句了。
[一个西游记人物] 猪八戒 吃【西瓜】
[一个明星的名字] 金秀贤 演 【电影】
[自己的名字] 鲁大豫 看 【电视】
[自己的亲人的名字] 鲁小豫 想 【妈妈】
[自己的朋友的名字] 李林 玩 【电脑】
[自己的老师的名字] 谢芳 做 【课件】
[一个好兄弟/姐妹的名字] 徐彪 买 【武器】
[一个异性同学的名字] 戴欣 打【同学】
[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的名字] 石梅 看 【新闻】
[一个自己厌恶的人的名字] 陈真 【扮】 女人
(3)加完最后一句,提问:
有没有觉得那一句话标注的不对劲。——他回答最后一句不对。
怎样变一下就对劲了。你帮忙改过来你。于是他改为:
[一个自己厌恶的人的名字] 陈真 扮 【女人】
对话:
也就是说,上面的【】似乎有一定的规律。——是的。
感觉,能说出来吗?——他沉默了会,忽然提问:
宾语是一个词,还是一个句子——是一个词。——可能框的都是宾语。
我很好奇:你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呢?他说:因为看到一开始我敲的是“宾语”识别,但是后来看到很多句子,又在句子里圈词语,就想宾语是句子还是词语呢?如果是词语,那最后圈的词语肯定就是宾语了。
【反思:一上来猪八戒之类的词语,本来是为了活跃气氛,调动生活经验,但事实上有可能带给他干扰的;一上来花时间造句,也可能带给学生干扰。不如直接给句子,然后学习活动聚焦到:圈词语。】
(4)他忽然奇怪:哎,你是语文老师啊?
我大惊:什么意思。你以为我是什么老师?
他说:我一直以为你是体育老师。
追问: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他说:因为,就是觉得你是体育老师。体育老师都比较高,比较黑。
我好奇:那语文老师呢?
他回答:语文老师,都是女的,脸都尖尖的……(忽然补充)都偏心女学生……
我顺势把他说的句子敲下来,顺便想完成识别的检测工作:所有语文老师都偏女学生,然后问他,哪个是宾语?女学生。他立马回答了。
(5)按照要求写宾语:
猪八戒吃 【换一种动物】 猴子
金秀贤 演 【换一种植物】 大树
鲁大豫 看 【换一种人物】 孙悟空
鲁小豫 想 【换一种怪兽】 哥斯拉
李 林 玩 【换一种蘑菇】 毒蘑菇
谢 芳 做 【换一种食物】 大便
徐 彪 买 【换一个电器】手机
戴 欣 打 【换一个明星 】何炅
石 梅 看 【换一个恶心的东西】 大便
陈 真 扮 【换一个变态的东西】 狗屎粥
刚写完,小家伙忽然喊出来:我发现了…
追问发现什么了,他说:发现宾语是什么东东了……
到底是什么东东呢?
他斩钉截铁地说:干什么——后面的那个东西就是宾语。
(5)做几个练习测验一下:
电风扇吹……【我没敲完他就喊:吹什么就是宾语】
西瓜长虫子 【虫子】
宝宝拉臭臭 【臭臭】
检测过关。我觉得他已经找到宾语的感觉了。可以完成简单句子中的宾语识别了。
(6)这是他提出了一个非常珍贵的问题:这有什么用?
在我的追问下,他自言自语:学宾语有什么用啊?写作文?不知道有什么用。
我心头一动,问:你希望这个宾语,有用吗?
他说:我希望有用。不然白学了。
——好,那我们来看看,这个叫宾语的东东,有点啥用!
其实我脑子里是空的,似乎之前研究过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功能效果,但没有研究过如何帮助学生感受宾语的用处。
正好,他用勺子掏了一勺西瓜!这个动作让我灵感闪现。
(7)大喝一声:你要干嘛?他停留了一下,看着我忽然埋头把这句话敲了下来:
——你要干嘛?
——我要吃宾语。【西瓜】
他恍然大悟:哦~原来宾语可以是说话用的。
(8)日常对话中省略宾语
撬开一个口子了,顺势围绕圆心转一圈。
A我吃…… 【什么情况,我不告诉你,或者犹豫一下。——他说不让我吃的时候。】
联想:如果你弟弟问你,你吃什么好吃的,你会说自己吃的好东西的名字吗?——他说,不会。
结论:用不用宾语,是一种说话的策略。
然后联想,这样的策略运用。他浮想联翩,涉及了三种和老师对话的情况,如下:
A
——我想告诉你我干什么吗
——不想。我才不告诉你呢!
B
——老师问:鲁大豫,你在干嘛
——我不告诉你
和老师对话,是不可以这样的。
C
——老师问:鲁大豫,你在干嘛
——啊,我没干嘛啊。
老师会说我狡辩。然后会一直吵架。然后老师会一直说啊说。
那你会怎么说?
——老师问:鲁大豫,你在干嘛
——……【我会什么都不说。】
你为什么不说?说了会惹出麻烦的。吵架。请家长。
问请他看这句话:用不用宾语,是一种说话的策略。
他狂点头!
9.书面语中改用宾语
书面写作
——你在吃什么?
——
A我在吃西瓜。【正常的,那要看情况。就是想说了会有什么后果。要看让不让我吃。】
B我在吃【好东西】。【不想让他知道,但是又要让他惦记。】
C我在吃普通水果啊。【不想让他知道,也不想让他惦记】
D我在吃【神仙果】【感觉比好东西还好东西。】
题目:一件难忘的事
A今天,我吃了一个西瓜…….
B今天,我吃了一个神仙果…..
【问他:喜欢哪一句?他说第二句。为什么。差异在哪里?宾语】
A今天,我到上海。
B今天,我到人间天堂……【他觉得宾语换了,更有情趣】
A 今天,我睡地板。
B今天,我睡冰块。
即兴对他做了一段采访:
——现在你觉得宾语有用吗?
——有用。
——具体说说呢?
——宾语是一种策略。可以开发人类的智慧。使人类走向最强时期。
还能使文章更有趣。加分。还能表达自己的意思。很好玩。
10、改变宾语在句子中的顺序
正常的句子:我吃西瓜。这时宾语是:西瓜。
如果句子是:西瓜,我吃。 那么宾语是:西瓜。
再把先前的句子找回来,改顺序:
猪八戒 吃【西瓜】——改:西瓜,猪八戒吃。
金秀贤 演 【电影】——改:电影, 金秀贤 演。
鲁大豫 看 【电视】——电视,鲁大豫 看。
鲁小豫 想 【妈妈】
李林 玩 【电脑】
谢芳 做 【课件】
徐彪 买 【武器】
戴欣 打 【同学】
石梅 看 【新闻】
陈真 【扮】 女人
改了四句,他说,不要改了。
我问:发现了?你发现什么了?
他说:顺序变了。意思没变。
追问:顺序怎么变了?
回答:宾语跑到前面去了。
精确:哦,原来宾语是可以跑到前面去了。
11、我们来看看宾语跑前面去有什么用吧?
原来他喜欢实用,我就故意主动和他讨论实用问题。
A我来上海。
B上海,我来了!~
哪个题目好,第二个?为什么啊?-——因为宾语跑到前面了。意思一样,但是,有情趣。有意思。
我来上海。这句话没意思。上海,我来了!这句话有意思。
追问:意思真的变了吗?
经过讨论,发现:都有的意思是:我到上海去了。
但是,第二句有一个第一句所没有的意思,他马上叫起来:有期待!是啊,第二句话,这样宾语一提前,感觉有情绪了。很期待!
——所以,你看,把最最要紧的,东西,放到句子的前面。还是有效果的。就如“西瓜,是我吃的”。如果我写:神仙果,我吃的。就给人感觉不同。其实事情是一样的。但是给人感觉有好坏。
他点头,眼睛亮晶晶。为这个发现而有摩拳擦掌的兴奋。
12、感受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
问他,学了文言文吗?说,一共学过两篇。《学弈》与《两小儿辩日》,于是当场选了一篇,他都可以默写下来了。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我找了这一句:惟弈秋之为听——
第一步:找宾语。他说【】画在“弈秋”。成了“惟【弈秋】之惟听只听”
第二步:他是知道意思的:就是【弈秋的教导】
第三步:看看前后关系——发现:宾语在前面。
第四步:看看效果,提前意味着什么——他说:强调弈秋很屌!
你看,宾语往前放,可以带来特殊的效果,我们古人就发现了!
他有感觉。
13、拓展:像古人一样说话
其实很晚了,他还兴致勃勃。问我还有东西学吗?当然有。只是挑战更大了。
我给他敲了一句句子:
爸爸来了拿了什么好东西?
然后,帮助他翻译为文言文。
“爸爸”,“不变”;
“来了”,压缩为“来”;
“拿了”翻译为:“操”
“什么好东西”,翻译为“何”
于是整句话,他自己可以写出来了:
爸爸来操何?
然后提问:这里,如果你是写爸爸出差回来的场景,你最想强调什么?他说:想知道拿的什么好东西。
那就是最想强调拿了什么好东西?
那按照古人的说法,应该怎么说呢——提前!他快速反应。
于是我主动写下:“爸爸来何操!”
他“哦~”的一声,然后自言自语“是宾语到前面了……”
那如果把“爸爸”改成“大王”呢?
“大王来何操……”
这让我很开心。这是沪教版教材中高三的文言文句子。也是宾语前置句的典范。
和他说了这个信息,他开心死了,问,高三是几年级?他现在是6年级。扳指头一算,高三应该算12年级。他睁大眼睛表示惊讶:高三学得怎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