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231期【怎样学习:微问题】一次关于学习的谈话(我的起步)

2015-01-17 王宏 成为学习者

PYD开学进来后,似乎心还没收回来!
  开学典礼上,他的会场纪律也不太好,于是把他叫到办公室进行教育。
  “一个星期过去了,你能不能对开学以来自己的学习状态和思想状况做一个总结和判断呢?”我反正对他开学的表现是不满意的,找过来,一是对他以及他的父母有个交代,二是敲一下警钟。
  “有点松,这个星期,也就是今天,感觉好点了。”他的进步体现在还算是愿意开口,但是也属于搪塞型的。
  “能具体点吗?比如课堂表现怎么样?课后的自习课利用率怎么样?笔记做了哪些,等等。”这是本学期从易谷老师的帖子里学习收获的一个最大的体会哦——精确的表达,也算是我现在谈话原则的一部分。
  他想了一会:“比如数学和历史,我上课能听懂,而且听了以后就能做题目了,所以专注一些,而化学,我经常听听就听不懂了,所以经常走神!”
  “恩,但是你这两门成绩也不是很理想啊,你能总结一下是什么原因吗?你自己分析过吗?或者,你打算怎么让这两门功课成为你的拔尖科目呢?”
  “数学,我想主要是上课认真听,下课多做题目,历史也是上课听,下课多背背。”
  “这是一个好主意,你感觉你能坚持多长时间呢?”
  “大概两个星期!”
  “第一个问题,两个星期是否足够?第二个问题,你以前应该也努力过两个星期或者更长的时间,但是你的水平得到本质的提高了吗?比如,你上学期,想必你进入高中前也有过很好的梦想,但是放纵让你挥霍了很长时间,虽然由于你的聪明,在第一次月考中你进步到班级20名左右,但是期中考试你就掉到班级50名,经过教育和自己的反省,第二次月考进入班级20名左右,但是期末考试又掉到30几名,也就是说,你两次大考都没有考好,你认为上课感觉最好的两门功课分数都不是很高,与你的能力并不相符,反之,你感觉不好的科目分数也不是很低,你怎么想这个问题的呢?”我试图用对比的数据分析让他自己觉察到自己学习本身存在的问题,再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懒人总是有自己懒散而又合乎逻辑的理由:“月考只考5门,而两次大考要考8门,我想我高二又不想选文科,所以文科差了一点,大考要比月考差。”
  “按照你的逻辑,如果在大考中只比理科,你应该在名次上要进步很多喽,那好,我们把期末考试的成绩进行全班的理科排名,看看你究竟在什么名次?想看吗?”他一直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主,所以必须让他完全没有退路。
  “想的!”
  打开班级成绩统计,专门为他重新进行统计排名,28名,和总成绩差不多,与第一名光5门就差了80分。这下,他有点急了!
  “前两年同学们自由选科,由于生物大家都没有学过,很多同学,特别是成绩不是很好的同学总是想处于同一起跑线,只要自己认真学,起码在这门学科上不会落后于别人,但是进入高二,仅仅一个月,这一门起点相同的功课成绩一出来,高分仍然是原来那些成绩好的,低分仍然主要是那些原来成绩差的,为什么呢?因为总体学习成绩的好与坏,反映了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方式,而这一点,恰恰决定了一个学生的发展。”我是步步紧逼,让他首先意识上找不到为自己开脱的借口,但是,现在我们的谈话已经进入了比较宽松,而专注于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氛围:“换句话说,你感觉好的功课分数不是太高,感觉不好的功课分数又不是很低,恰恰说明了你的学习水平不高。如果你没有意识到,并做出调整,那么,你的学习只能在这种层次上徘徊。寒假里,我相信你也做了总结跟反思,也有打算,但是一开学,如果你回想一下,你又象以前那样开始轮回,你如何能走出这样的怪圈呢?我能否问你一句,你说说你的真实想法,你想真正的走出这个怪圈吗?”
  他想了一下:“想的!”
  凭我对他的判断,应该说他虽然有很多的缺点,但是他的自负让他的求胜欲望永远也不会熄灭,只不过,他无法在困难的环境中开始他奋斗的步伐。这个时候,易谷老师帖子里的一些思路,不经意间在我的脑海里浮现,让我有了尝试一下的冲动!
  “以你感觉最好的数学与历史为例,考试成绩并不理想,你认为是题目做少了,或者是背少了,但是我个人的理解是,你仅仅是感觉,比如我相信你的数学虽然你上课能听懂分数也不低,实际上反映了你的这方面能力确实不错,但是这样强的能力分数没有达到上层水平,说明你的积累不全面和扎实,比如,你课后是否整理复述过老师上课所讲的经典例题;历史你感觉能够听懂,我的猜测是因为历史中没有太多的专业词汇,所以你认为听和背就行了,如果准确一点说,你可能潜意识里认为只要背就行了,因为你听课中从来没有注意到,为什么要专业的历史老师上课,那是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帮助你们学习体验到你们看不到的东西,比如政治史讲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相互制约与演变,我们只要看书,就可以知道是怎么演变的,但是只有历史老师才能告诉你们演变的条件是什么、和历史发展的联系在哪里等专业性的问题。最低层次,老师能够让你通过一定的知识框架去综合思考历史发展的脉络。而这些,你注意到了吗?”实际上对于历史,我也是信口开河,主要目的是让他确认自己的学习水平真的需要提高。“这些实际上是你学习水平的反映,再比如化学,你之所以觉得难懂,那是因为化学中出现了很多的符号方程式之类的对于你而言相对生僻又需要记忆的内容,由于你的懒散,就放弃了,所以化学感觉最差,同时考试分数也较低。”
  “恩,我课后仅仅是完成作业,再随便的看看参考书,至于是否理解掌握我很少去想。”
  “那么,我们这段时间训练的学习方法对于你的这个弊端应该是有一定效果的,你做了吗?”
  “没有。”
  “呵呵,你交上来的笔记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啊。那——现在你愿意去尝试吗?”
  “愿意”
  虽然说得好听,也应该是发自内心,但是仅仅是进入了意识水平,在尝试中的很多困难必然会让他放弃,又重新开始,我前面的口水都必然白费。
  “这样,如果你想尝试,就现在开始,放松你的心情,然后把这个学习训练的方法结合你现在自己的思考理一下,然后开始想象,用5分钟,把后面三天的学习情景在脑海里显现出来,需要注意的一点,不要想象我将要怎么样,而是我正在这样做,就象做梦一样。”我实际上是生般硬套,仅仅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尝试一下。唯一的希望就寄托在他学习并不认真,但是理科的空间思维能力比较强,说明他视觉画面呈现的能力也比较强。
  他很配合,他的头抬着,眼睛看着天花板
  几分钟过去,他说了一句:“很累”
  这句话,意味着我的尝试应该有效果的:“你感觉的图象清晰吗?”
  “还可以,就是感觉有些乱,需要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
  我想,这就是他,或者很多学生有了好的想法,但是不能变为行动的原因,这仅仅是5分钟,变成现实,这个痛苦的画面会让他们经常经受冲击。但是这种心理感受的产生有可能是因为内容过多,导致他的画面不清晰,存在着无法控制的冲突所造成的,所以我决定缩小他参与感受的时间,并把感受的行为具体化,让他通过对比确认新的认知是可以付诸行动且不会带来恐惧的变化。
  “恩,这种心理感受应该是真实的,我给你个建议,比如数学,你每天夜自习要花一个小时,我们就把这一个小时经历一下。首先,你按照平时的习惯去经历感受这一小时。然后再按照我们确认的学习方案去感受一下。”
  重新开始
  几分钟过去,他说:“两者的心理感觉差不多,后面的思路要清晰一些,应该可以尝试一下。”
  我有些兴奋,毕竟易谷老师的帖子我关注了很长时间,但是只知道有用,却无法找到操作的体验,今天这次尝试,不管怎么,总算让我有了继续尝试的信心。似乎在我的心里,也打开了一个新的画面。
  这个时候,夜自习快开始了,我才发现,我和他的饭都没吃
  “你先去买点东西吃了再上夜自习。”
  “我的钱在宿舍里了。”他有点不好意思。
  我于是给了他10元钱,并让他在办公室吃了再去教室,同时嘱咐他:“你今天可以不开始,利用晚上在床上的时间还可以进行一下强化,明天早晨起来,告诉自己,我将以饱满的热情面对今天的学习和生活。这段时间,把你尝试的心理感受告诉我,好吗?”
  “恩”

【学习者按】

今天碰到05级6班的一个学生,一起聊我当年近乎疯狂的学习辅导实验,这个案例,今天看来比较粗糙,当年这个案例最终也没呈现出所谓的效果,但是当时和学生交流中我始终处于理性的状态,直到今天,自己依然觉得需要在这一块继续修炼。


最重要的是,这个粗糙的案例是我真正的第一个辅导案例,我开始走上了学法研究的路,再丑陋的小板凳,也是行动的开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