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期【学法个案】(八)多大的孩子可以交流脑海的画面——大象点评张娟老师“看企鹅”学法观察记录
【原始记录】张娟
“看企鹅”学法咨询记录
观察学生:一(3)班李苏雨
师出示企鹅图(让学生先找到画面感觉)【大象按:有协助学生“找感觉”的意识,非常棒。】
师:仔细观察图,倒数10秒,闭眼。【大象按:闭眼的环节很棒。】
指令:你的小脑袋里看到了什么?【大象按:这个提问方式很直接,第一次遇到,合适时候可以试下,看看效果。】
生:(沉思一下),我看到了企鹅,胖乎乎的。【大象按:很好奇沉思的过程,学生脑海发生了什么。】
师:很棒!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企鹅在游泳。
师:嗯,很好。还有呢?
生;我还看到了企鹅妈妈在教小企鹅捉鱼呢。(可能年龄小的原因,看到的画面不是很多)【大象按:确实如此,一二年级的孩子,外在的习惯与丰富的活动,更为关键。】
师:宝贝很棒呢!你能用小手比划一下你看到的画面在什么位置吗?
生:用手指前方。
师指令:你看到的画面有多大?
生:一会说大,一会说不清楚。(应该看不到画面大小)
师:闭眼,在画面里你听到什么声音吗?
生:(想一下)好像听到企鹅的叫声,还听到企鹅滑倒的声音。【大象按:很可能是老师的提问引发了孩子脑海的相关活动?这是提问的魅力所在。】
师:你看到的画面是静的还是动的?
生:动的。
师:画面里有你吗?
生:没有,看不到。
师:你看到画面有什么感受吗?
生:觉得企鹅很可爱。
思考一个问题:多大的孩子可以交流脑海的画面
项恩炜
成为学习者团队的核心人员之间,有一个不成文的默契:三年级及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我们才开始和他们讨论画面的问题。三年级以下的孩子,基本不提。
但是,这不意味着三年级以下的孩子,就不需要脑海有画面,恰恰相反。三年级开始接触应用题的时候,恰恰是那些从来没有文字转化为画面体验的孩子,会学得非常吃力。班级容易整体出现,某个孩子一二年级优秀,但是三四年级突然跟不上的情况。
但是,一二年级的孩子,语言的描述能力,对于脑海画面的觉察能力,尚不能达到清晰捕捉并表达的程度。背后,很可能是,幼儿的神经尚在按照自然规律不断生长的阶段。因此,我们担心,在这一我们极度缺乏认知的年龄段,过早的介入画面精确的体验,所带来的思维训练,或许会带给孩子神经发展上的某种负面效果与情绪上的挫败感。因此,即便画面之于学习是如此的重要,我们还是不建议在这个年龄阶段进行明显指向画面的咨询语言。
那如何处理这个矛盾呢?我们以为,方法有二:
一是给孩子足够丰富的世界背景,比如,去公园、博物馆……然后用过程中引导孩子聚焦凝视,事后回忆讨论等方式,用丰富多彩的世界,保持对孩子神经的足够刺激。如果是借助绘本阅读,千万千万要注意,一定是把重心放在对于图画的理解上,而不是放在字符本身的认读上。
二是给孩子用图画充分表达的机会。比如,听完故事,用画图的方式表达下;旅行结束,用画画的方式表达下。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成为学习者”出处 。
喜欢我们的文章吗?你可以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