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意竞赛|文献遗产:世界记忆名录中的明清档案

一史馆 档案那些事儿 2023-04-07

本文看点


1. 4项世界记忆中的明清档案

  2. 一史馆明清档案的开发利用

  3. 参赛选手如何获取相关资源


引子


2022年11月2日,“世界记忆•中国文献遗产创意竞赛”宣讲活动重磅开启!

若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点击下方往期推送链接: 

➡️ 创意竞赛|焕活记忆遗产 赓续璀璨文明:“世界记忆•中国文献遗产创意竞赛”等你来!

➡️ 创意竞赛|“世界记忆•中国文献遗产创意竞赛”报名通道开启!

➡️ 创意竞赛 | “世界记忆•中国文献遗产创意竞赛”宣讲来袭!

期推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宣讲发言,文后附宣讲PPT,供参赛选手和对世界文化遗产、珍贵明清档案感兴趣的读者研读。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是专门负责收集管理明清两朝及以前各朝代中央机构形成档案的中央级国家档案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祈年大街9号,馆藏明清档案1000多万件(册),向社会提供档案查阅、展览参观等服务。


一、世界记忆名录中的明清档案

档案文献遗产,作为承载社会发展和文明赓续的历史凭证,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明清档案是有着600余年历史记忆的珍贵文化遗产,加强明清档案的保管保护和开发利用,对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推动文化传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史馆先后有4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和《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1999年8月,清代内阁密本档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一史馆也成为国内成功申报“世界记忆工程”的第一家档案馆。

2005年6月,清代科举“大金榜”档案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2007年,由一史馆、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联合申报的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2014年5月,《赤道南北两总星图》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一)清代内阁密本档

一史馆所藏清代内阁密本档是清代抄录有关官员呈进的密本而形成的档册,档案时间自顺治十年(1653年)至康熙十九年(1680年),每月或每半月为一册,共154册。

清代内阁密本档反映了清初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宗教、社会等历史,包括清入关初期在云南、广西、广东、江西、福建、浙江等地的军事活动,以及收复台湾、设官管理西南地区、纠参处分官员的和西洋传教士的活动等情况。该档对于研究清初历史、南明史、中西交流史、文书制度、满语文等诸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清代内阁密本档为满文档案,满文是清朝的法定文字,也是满族的民族文字,创制于公元1599年。满文的创制借鉴了回鹘式蒙古文,并加以改进。在我国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中,满文古籍文献在数量上和种类上都是最多的,一史馆藏档案中有大量满文档案。

清代内阁密本档中有24件较为集中地反映了西洋传教士在华活动的情况,集中记载了著名的“汤若望案”的始末。

清顺治初年,清廷设立钦天监,专门掌管天文气象和历书编制等事务,来自德国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对《崇祯历书》加以修改,编成《西洋新法历书》。由于汤若望推行的西洋新法准确推算出日食的时间,因此深受重用,被任命为钦天监监正,负责推算制定新历和预测天气。清廷正式采用汤若望所修《时宪历》,推行全国,这是中国历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康熙初年,新安卫官学生、安徽歙县人杨光先状告钦天监监正汤若望新法十谬,杨、汤二人对簿公堂,围绕天文历法、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大辩论。这些档案详尽记录了审理汤若望案的始末,如康亲王杰书等会审案件时,汤若望、杨光先对九十六刻、百刻、春分、中四星、置闰、四余、选择荣亲王葬期等问题的口供供词;礼部尚书祁彻白等审讯利安当、金尼阁等5名西洋人的全过程;处理天主堂、天主画像的决议;刑部尚书尼满等议免汤若望等传教士罪名等。最终,汤若望等数十名西洋传教士被判下狱,由汤若望主持修订颁行全国的《时宪历》被废止,各地传教建堂活动也被禁止;李祖白等5位涉案官员被处死,多名官员受到革职、流放等处分。

审读档案,不难发现,“历法之争”表面上是中西方在编制历法上的学术之争,实则是长期以来中西方文化在清代统治集团内部激烈冲突的表现。

(二)清代科举“大金榜”档案

清代“大金榜”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物,是皇帝在太和殿殿试策问之后,考中进士的题名揭晓榜。一史馆藏清代“大金榜”共16件,时间跨度从清康熙六年(1667年)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记录了中式进士的名次、姓名、籍贯。

科举取士是封建社会国家选拔人才和储备官员的重要途径,也是读书人求取功名,步入仕途的唯一正途。从隋朝始设,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前后绵亘一千余年,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朝的科举考试,分为文武两科,各有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童试为第一级科考,三年两考,由县试、府试、院试逐级而升。凡院试正式录取者称生员,亦称秀才。乡试即省级考试,每三年一考,考中者称举人。乡试后的会试,即集中各省举人会考之意。三年一考,于丑、未、辰、戌年在京师贡院举行,由礼部主办,中式者称贡士。科举最高规格的考试是殿试,即皇帝亲自主持对贡士的考试。考题由皇帝亲命,前十名先由阅卷官选出,再呈皇帝亲定名次。殿试只进行排名,不再淘汰,均称进士。根据成绩不同,分为三甲。第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第二、三甲若干名,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有清一代,文科共开112科,产生了2万多名进士。

清廷将殿试成绩按三甲列名,榜示天下。由于该榜为黄纸质地,故称“金榜”或“黄榜”,同时由于该榜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亦称“皇榜”。金榜分“大金榜”“小金榜”两种。“大金榜”用来张挂以示天下,一般长20至30米,黄纸墨书,押盖“皇帝之宝”的朱印,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中间有大大的“榜”字。文科大金榜挂东长安门外,武科大金榜挂西长安门外,悬挂三日后缴存于内阁,同时内阁还要抄一副本送进宫中供皇帝御览,称“小金榜”。

2005年在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展示的光绪二十年(1894年)的大金榜,长约19米,高约0.89米。开篇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光绪二十年四月二十一日,策试天下贡士陶世凤等三百十五名,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来昭告天下。此次殿试的一甲第一名是江苏人张謇。殿试之后,张謇被朝廷授以六品翰林院编撰官职,但时值甲午战败,面对清王朝严重的内忧外患,张謇走上“实业救国”之路,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

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是雷氏家族在选址勘察、规划设计、方案优化、施工修建等阶段形成的绘制图样、制作烫样、做法记录等档案资料。

“样式雷”是指清代的雷氏家族,他们世代负责清宫皇家建筑的设计,堪称皇家建筑设计的总负责人。“样式雷”家族共传承八代,从康熙朝至清末的二百多年间,样式雷家族主持或参与了清代几乎所有皇家建筑的工程建设,为皇家建筑倾注了几代人的智慧和心血,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建筑成就。中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代建筑,有五分之一都是样式雷的作品。他们以登峰造极的技艺,刻苦磨练的勤勉和传承家族手艺的坚守,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更成为当代工匠精神的垂范。

现存样式雷图档,时间横跨18世纪到20世纪初,地域涵盖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西等清代皇家建筑所在地;内容涉及城市、宫殿、园林、坛庙、陵寝、府邸、工厂、学堂等建筑。

样式雷图档中,图样形成于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包含选址勘测图、地盘图、建筑糙样、建筑准底样、已做现做活计图以及具体的施工图等,采用了透视、剖视、俯视等绘图手法,涵盖了投影图、正立面、侧立面、旋转图、等高线图等众多种类的工程图。其中使用的平格法,“用灰打格,见丈五方,按格抄平”,可以精确量化地描述地形地势,原理与现代的地表数字高程模型(DEM)相同,说明当时的中国建筑已具备很高的科学水平。烫样是按一定比例制作的建筑设计模型,包括全分样、个样和细样,以纸板、秫秸、木头为原料,用烙铁熨烫成型,可层层拆卸,能够观看内部结构,一般用来进呈皇帝御览,制作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图样和烫样上还会贴上许多标签,以记录每一个建筑物的详细细节,包括名称、尺寸、用料、施工方法等。

样式雷家族因承担设计修建皇家建筑而名盛于世,也随着清朝的灭亡最终走向了没落。民国初年,雷家的后人开始变卖祖传的图档和烫样以维持生计。经朱启钤先生等有识之士的抢救,才避免了珍贵资料的散佚,使样式雷档案得以基本保存完整,这批档案现主要保存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一史馆、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处也收藏有部分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

一史馆所藏样式雷图档多是样式房进呈皇帝御览审定的正式设计施工图样,相较而言更为工整、精细。比如《颐和园东宫门外涵虚牌楼图》,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史馆馆藏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这座牌楼为现存清代最大的过街牌楼,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原为清漪园大宫门外一座四柱三间三楼木质牌坊。牌楼东西两侧各嵌有一块匾额,东侧为“罨秀”,西侧为“涵虚”。后来在重修清漪园时,将大宫门改称东宫门,也将破旧的牌楼拆掉重建。新建的东宫门牌楼由原来的四柱三间三楼变为了四柱三间七楼,仍东西向坐落,前后檐有龙凤透雕花板,两面彩绘有金龙176条、凤36只,顶部变成高低错落的七条脊。但匾额上的字前后调换了位置,东侧改为“涵虚”,西侧改为“罨秀”。“涵虚”出自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罨秀”则为捕捉秀美之意。这座牌楼是进入颐和园的第一道景观,将万寿山、佛香阁等标志性景观巧妙地置于牌楼构成的画框之内。

一史馆所藏样式雷图档多是样式房进呈皇帝御览审定的正式设计施工图样,相较而言更为工整、精细。比如《颐和园东宫门外涵虚牌楼图》,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史馆馆藏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这座牌楼为现存清代最大的过街牌楼,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原为清漪园大宫门外一座四柱三间三楼木质牌坊。牌楼东西两侧各嵌有一块匾额,东侧为“罨秀”,西侧为“涵虚”。后来在重修清漪园时,将大宫门改称东宫门,也将破旧的牌楼拆掉重建。新建的东宫门牌楼由原来的四柱三间三楼变为了四柱三间七楼,仍东西向坐落,前后檐有龙凤透雕花板,两面彩绘有金龙176条、凤36只,顶部变成高低错落的七条脊。但匾额上的字前后调换了位置,东侧改为“涵虚”,西侧改为“罨秀”。“涵虚”出自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罨秀”则为捕捉秀美之意。这座牌楼是进入颐和园的第一道景观,将万寿山、佛香阁等标志性景观巧妙地置于牌楼构成的画框之内。

样式雷图档以其丰富的设计图样,精致的建筑模型和翔实的工程记录,保留了清朝皇家建筑设计建设的珍贵资料,填补了中国古代建筑缺乏清晰设计过程和方法的空白,彰显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水平,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以及文物建筑的保护和修复有重大的意义。

(四)赤道南北两总星图

《赤道南北两总星图》,是我国目前所见传世最早的大型全天星图,绘成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七月,由明朝(大学士)礼部尚书徐光启主持测绘,著名德国传教士汤若望设计,意大利传教士罗雅谷校订,邬明著等众多钦天监学者参与制图。

《赤道南北两总星图》为纸本,木印彩绘,宫裱蓝绫,屏挂式。全图纵171.5厘米,横452厘米,分8幅纵向拼组而成,每幅宽56.5厘米。全图内容包括2幅主图、12幅小星图、4幅测绘仪器图和8幅图说。

《赤道南北两总星图》有三大特点

其一,本图代表了当时中国天文学的最高水平。我国古人不仅“脚踏实地”,也“仰望星空”,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水平曾长期领先世界,如公元前 4 世纪的《随县曾侯乙墓漆箱盖天文图》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历史最久远的我国古代天文图,首次记录了二十八宿名称。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创立“浑天说”并发明“浑天仪”,引领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绘成于明末的《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则立足于2000年来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成果,代表了当时中国天文学的最高水平。如本图的主图上共绘制1812 颗恒星,数量超过南宋《苏州石刻天文图》记载的1440颗星和公元8世纪初《敦煌星图》的1350颗星,体现了天文观测水平的进步。本图在中国古代星图中较早使用“星等”概念,图中恒星按亮度分为六等,以大小不等的圆点标示,和现代天文学的星等划分一致。小图中的经图和纬图各5幅,详细描绘了古人肉眼可观测的金(太白)、木(岁星)、水(辰星)、火(荧惑)、土(镇星)五大行星在黄道经度和黄道纬度两个方向上的运动轨迹,不仅体现了高超的天文观测水平,也蕴含了深奥的数学原理和精巧的绘图技艺。

其二,本图见证了中西方科学文化交流融合发展。沟通古代东西方交流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科技交流之路。《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就是中西方科学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见证。本图所绘内容一方面继承了我国古代星图的内容和特点,如“赤极(以赤道圆为横切面的圆球顶点)”“黄极(以黄道圆为横切面的圆球顶点)”“二十八星宿”;另一方面,还吸取了当时欧洲天文学的知识和最新成果,最典型的如图中南极周围351颗星,由于我国中原地区处于北半球,终年无法观测,之前星图中均未记载,这些则是由传教士在来华途中观测补充入图。其星名翻译亦自当时的欧洲星图,如蛇(水蛇座)、火鸟(凤凰座)、小斗(蝘蜓座)等。本图的绘制者云集了东西方天文学家中的佼佼者,如徐光启为明朝著名科学家,在天文历法等领域成就斐然,汤若望是活跃于明清两朝的重要传教士和科学家。4幅测绘仪器图——赤道经纬仪图、黄道经纬仪图、纪限仪图和地平经纬仪图,则是依据著名天文学家第谷(开普勒的老师)的著作而绘制。因此,《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具有中西合璧的特征,在中国星图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世界天文学史上也具有突出重要的地位。

其三,本图制作精美,富有皇家工艺特点。本图的绘制采用了西方投影及绘图技术,印刷工艺为木版墨印填色,经过了艺术再加工,制作精美。全部星座均被镀成金色,两幅主图底色为矿物蓝,整图金碧辉煌,突出了东方皇家工艺品的特色。

据汤若望记载,崇祯帝很喜欢这套星图,一直留在身边。清代,本图被重新刊印并藏于内务府,内务府舆图目录《萝图荟萃》中有相关记载。长期以来,本图深藏皇宫中,不为外人所知。本图的两份副本现存于欧洲,为汤若望复制寄送,一份在梵蒂冈图书馆,一份在法国国家图书馆。


二、一史馆明清档案的开发利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档案工作,明清档案工作者不断挖掘石室瑰宝,几代档案人的奋斗结出了硕果:馆藏1000余万件档案的文件级整理已基本完成,实现了一档一号,为每件档案建立唯一的“身份识别”;面向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正在构建和完善;已向社会开放馆藏档案470余万件,为历史研究、学术探讨、经济建设、文学创作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参考与凭证。

这4项档案中,内阁满文密本档已全部完成整理编目,对残损档案进行了修复。有关17世纪在华西洋传教士活动的24件档案已经翻译成汉文,收入《清初西洋传教士满文档案译本》一书出版刊行。

清代科举“大金榜”档案在一史馆出版物如《明清宫藏档案图鉴》《明清珍档集萃》等中均有收录,并先后在与浙江省档案局、杭州市档案馆、南宁市档案馆、中国科举博物馆、北京市档案馆等几十家单位的联合展览及一史馆新馆基本陈列“兰台翰墨 家国春秋——明清历史档案展”中展出。

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在2004年于清东陵举办的“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展”,和2007年一史馆与故宫博物院、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美国康奈尔大学东方图书馆等单位合作举办的“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展”中有均展出。

《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在一史馆的出版物如《明清宫藏档案图鉴》《明清珍档集萃》等中均有收录,并作为展品在“兰台翰墨 家国春秋——明清历史档案展”“锦瑟万里 虹贯东西——16至20世纪初中外“丝绸之路”历史档案文献展”等展览中展出。


三、档案资源开发预期

这4项档案均是我国珍贵的文献遗产,文献内容丰富,档案价值巨大、历史意义重要。希望参赛者能够立足明清档案,充分发掘档案文化元素,合理发散设计思维,设计出审美高级、功能实用、内涵隽永的文创产品。一史馆对参赛者作品的具体形式、内容、创意均不设限制。


四、档案资源获取渠道

一史馆这4项档案,面向本次创意竞赛活动的报名者开放资源。参赛者得到主办方确认参赛选手的身份邮件(即参赛资格证明)后,可向一史馆官方邮箱lsdagly@163.com发送档案授权使用申请。申请时以邮件附件形式附上参赛资格证明《档案授权使用申请表》《档案授权保密协议书》材料缺少不全视为无效。申请截止时间为2023年1月31日晚12时以邮件发送时间为准,逾期无效。咨询电话:010-55603885。

《档案授权使用申请表》《档案授权保密协议书》在百度网盘已公布,可自行下载。百度网盘下载地址为:https://pan.baidu.com/s/1my8DleGD1LorTt0gyhFatg。提取码:fdst。


一史案馆创意竞赛宣讲PPT下载:

本次创意竞赛活动报道已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纪念世界记忆网站播报!详见https://www.unesco.org/en/days/audiovisual-heritage2022/around-world


参加创意竞赛宣讲会的感想?

你是否已经为竞赛做好准备?

需要主办方资源方哪些帮助?

欢迎关注、参与创意竞赛!


演讲人:卢溪(一史馆利用处副处长)

图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网络

编辑:方宏晟  张茜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