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康师傅未来将只剩四个工厂,专家才是最后的赢家!

2017-07-17 市场部 米多大数据引擎

2017年,奥瑞金、福建大闽食品和米多大数据引擎这三家企业在快消圈里突然火了起来。它们分别是中国最大的易拉罐生产商、食品饮料原料生产商和智能促销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而三家企业在今年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消费者的视线中,也佐证了快消品企业正逐步实现更加专业化的升级转型。

正如刘强东所说京东是在做零售的基础设施变革,这三家企业也正在做快消品基础设施的变革,帮助快消品企业瘦身减负,在各方面提供更专业的产品和服务。未来快消品牌商将会逐步迈向轻资产、专业化的运营模式,只有成为自己领域内的专家才能做最后的赢家。


价值66.7亿的易拉罐——奥瑞金

今年,奥瑞金一再的被人提起,是因为占据着奥瑞金60%以上销售额的红牛今年品牌官司不断,品牌走向成迷。有太多的人想知道这部大戏的走向是什么。于是便有人通过红牛的上游包装商,来预测红牛商标的走向,以及红牛的销售额。


作为经典大单品的红牛,几乎只要通过奥瑞金的销售数据就能推断出红牛是在增产还是减产,同时也为大家的猜想提供了各种佐料。在这挖料的过程中,人们发现奥瑞金不只是红牛背后的“男人”,更是加多宝、旺旺、达利园、青岛啤酒这些大佬背后的男人。一年的销售量高达人民币100亿元。

 

在华彬与泰国红牛的品牌授权风波中,奥瑞金坚决力挺占公司总收入超过60%的合作伙伴华彬。为此被泰国红牛一纸诉状起诉到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由于中国红牛对其公司业务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公司股票自7月11日起停牌。


据笔者了解,自打奥瑞金因红牛品牌风波被人们所了解之后,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国最大最专业的易拉罐生产商,随即大量的订单涌向奥瑞金。而奥瑞金受到品牌商的青睐不只是因为企业规模,更是因为从今年起,奥瑞金要将自己生产的易拉罐变成一个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从单一的制造业企业到“互联网+制造”的专业服务型企业,能为合作的快消品牌提供更有价值的专业服务,进一步拉大它与同行之间的差距。


神秘的大闽食品

谁是大闽食品?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原材料制造商,但这个身份还是无法让人认知这个品牌。我要说它就是漳州伊莱福,你会恍然大悟,哦,就是今年那个收购了康师傅五家工厂的企业。确实就是收购康师傅六家工厂的企业,对,是六家,不是五家。2014年伊莱福就收购了漳州顶津。经过磨合后,这才在2017年又接手了康师傅的另外五家工厂。

 


如果你以为这就是结束,那我告诉你就大错特错了,目前伊莱福还准备收购康师傅的瓶盖厂,未来伊莱福将会全盘接手康师傅手中的饮料工厂,康师傅将只留下四家工厂而己。

 

这几年快消行业,尤其是饮料行业销量大幅下滑,大量知名饮品公司关厂。相较于老对手统一的停产放假,康师傅的做法无疑更加精明。通过大量饮品折旧,降低子公司的盈利状况,所以我们看2013-2017年康师傅饮品利润连年下滑,2017年更是只有巅峰期的五分之一。这种假象让朝日集团感觉这是一个坑,影响自己的全球大计,所以立马把自己手里的股份卖给了康师傅。

 


康师傅在拿回自己的股份后,立即与大闽食品制订好“瘦身计划”(康师傅内部叫敏捷组织),将自己的生产线及生产员工转让给大闽食品。这样一来,既减少了自己的折旧费,又解决了生产线空置问题,同时为自己的员工找到了一个好饭碗。

 


本次收购后,康师傅饮品将会从生产环节中脱身,通过把生产环节交给大闽食品这样的专业公司去完成,康师傅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预算放在品牌运营和营销上,逐步实现轻资产的过渡转型。大闽也将迎来自己更大的经营自由以及商业机会,从原材料供应到成品制造的一体化专业服务必然会吸引到更多的大品牌主动提供订单。随着可口可乐去年将工厂卖给中粮和太古集团,自己只提供浓缩液,我们已经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品牌商只负责品牌的运营、销售,而上游的包装、生产环节都将由各自领域内的专业合作伙伴来做专业的事情。

 

这几年快消品销量下滑,利润下滑,大量的工厂闲置,其实大可以将这些生产线整合起来,让专业的企业去完成生产任务。


智能促销——米多大数据引擎

自从温家宝在2009年提出的“感知中国,万物互联”的战略构想,到今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中国制造2025》,要求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应用,传统企业也逐渐走到了升级转型的十字路口上。从IT时代走到DT时代的过程中,已经进入产业互联网的阶段,离2025全面进入物联网的阶段只剩下不到10年的时间。


要最终实现物联网时代的升级转型,除了依赖智能芯片技术的发展,还有赖于成熟的一物一码技术应用以及每家传统企业建立起自己的大数据引擎。一物一码技术实现了给本来没有生命的产品赋予了生命——通过对每件产品赋码,消费者则通过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感知到产品的力量,而企业也得以借助每一个赋码的产品去收集到消费者的大数据。万物互联不仅仅只是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万物互联背后的本质是一切人与物背后的大数据之间的互联,形成一个真正有机的生态链。而实现万物互联的基础首先是打通每个产品背后的以用户ID为中心的大数据,通过把用户的大数据连接起来从而最终达到人与人、物与物和人与物之间的互联。因此一物一码技术的成熟成为了进入物联网的必要基础。

 

在快消品牌商的销售环节中,促销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它决定着你的产品销量走势,进而决定你的生产数据、需要的包材数据,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促销费用历来是企业营销费用中的大头,同样也是被浪费最严重的。

 

在传统营销里,促销方式大体有折价、捆绑、试吃(试喝)、抽奖等,实际执行过程中,折价、捆绑、试吃等费用大多是落在了终端客户手里或者自己员工手里,传统抽奖方式奖品大多落在了“羊毛党”手里。企业很尴尬,自己明明投了重奖,但消费者说没看到,要不就说中奖的是托;更尴尬的是,这些促销活动的效果到底如何?多少落实到消费者手里?每个区域的参与度如何?业务执行的效果如何?消费者是在什么场景消费的,哪些消费者参与了促销活动,这些信息都一无所知。这种传统的促销方式让企业十分被动,完全无法自主掌握促销效果和节奏。


而在采用了米多大数据引擎的一物一码技术后,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举个简单的例子:某公司推新品,业务说我们铺市率很高,销售很好。可实际情况是这些产品都躺在经销商仓库或者是压在终端,就等着快过期时公司来调换。在应用了一物一码技术后,你就可以对每一件产品赋码,通过后台的扫码数据清楚知道某个区域扫码活动参与人数如何,反推业务的铺货情况:是不是没有陈列,是不是没有冰冻化,同样掌握这些产品是否有过期的问题等,为企业节约大量的市场调研和监督费用。而销售渠道和终端的库存和销售情况都可以通过对产品赋予物流码与箱码,通过系统后台反馈的扫码数据,对渠道和终端库存、销售情况进行实时数据监控,节省了大量的渠道管控费用和人手。

 

同时,通过一物一码做促销可以让促销费用和奖品精准到达消费者的手中,避免了渠道和终端的截留,而且还能让企业自主掌控促销的节奏和规模。比如加多宝在今年举行的龙虾节,通过系统后台的设置,让大奖在集中在预定的时间段里持续爆发,吸引了无数消费者的眼球,成为了舆论的热门话题,短短的十几天活动,江苏很多城市就提前完成了全年的销量。


如果你以为米多大数据引擎的“一物一码”只有一个促销的功能,就未免太小看米多了,也小看那些选择米多的大佬们了。今年无人超市的爆红,尤其是前几日马云的“无人超市”正式接客,更掀起一波“无人热”。这些无人热,并不是让人真正失业,而是通过一物一码技术结合企业平台所掌握的用户ID大数据,描绘出清晰的用户画像,获取到精准的消费者需求,进而打造出更适合消费者的产品,提高运营效率,减少运营成本。未来快消企业的“无人化”其实就是要求企业要有更专业的经营模式,借助专业的公司为其提供大数据赋能的服务,在不同场景下去掌握消费者的大数据和真实需求。


DT时代营销的本质就是对消费者在社交群簇内针对性场景下碎片化时间的深度“抢占”,消费者的注意力和时间在哪里,品牌商的曝光率和投入就应该在哪里。这就要求传统快消品企业必须首先拥有一个能够在不同场景下无障碍无感知帮助客户形成账户体系的大数据引擎系统,有效采集基于“多端、多载体、多入口、多场景、多帐户体系”标签下,每个目标客户的“原生数据、流量数据、行为数据、交易数据”,利用数据挖掘形成不同纬度、不同需求动机、不同场景下的用户画像,以便于品牌商准确定位细分人群,重新定义和包装品牌,重新打造产品和服务,规划并扩展少而精的产品线,利用互联网思维在不改变现有渠道结构的前提下打通线上线下应用交互。如果超市所有品项都采用米多大数据引擎,即使进入无人超市的时代,也能为快消企业建立起一个以自己的目标用户为中心的运营系统,借助各类高频应用入口的OPEN id自动无感知的为目标客户构建账户体系,并围绕客户的生日、手机、地址等各类原生特征属性,结合各类应用场景为不同客户打标签,同时围绕品牌阶段性诉求引导客户在深度认同下主动自发的累积成长值,构建客户的等级体系和特权体系,这样,企业就能通过清晰的用户画像精准细分诉求,准确定位产品的差异化需求,进而进行“小批量、多批次”的柔性化制造,这也是米多一直在追求的目标。

 


对于任何一个快消品牌商而言,“一物一码”战略至关重要,但绝非简单意义上的阶段性促销工具,他是品牌与客户直接互动的最佳入口。米多一直致力于引领行业进入“智能促销时代”,同时为企业建立以用户ID为中心的大数据引擎。这也是为何韩后、维达、大益茶、茅台葡萄酒、西凤酒、椰牛、喜多多等众多知名企业品牌选择米多大数据引擎,为其企业实现大数据赋能,通过一物一码技术应用为企业建立自己的大数据引擎,掌握每个用户ID下的大数据,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创新营销策略,实现品牌传播和营销增长,提前做好准备进入物联网时代的原因。


“定位之父”特劳特在其著作《重新定位》中写道:“任何情况下,只有专家型产品和高度聚焦的竞争者才是最后的赢家。”也就是要求未来的传统快消企业必须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从包装到原材料再到促销,都会有专业的企业为品牌商解决问题,而品牌商专注做好的就是品牌建设,产品铺市。把各领域中的专家整合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未来在产业链的上下游各个环节中,只有成为该领域内的专家,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更多一物一码促销案例


咨询热线:13826294939  桑总 


长按识别二维码免费索取:

快消品一物一码促销解决方案(100P)!

仅限前100名,先到先得!


【往期精彩文章阅览】

1、当丧文化干掉了正能量,我们拿什么来抵抗小确丧 

2、没有硝烟的打假之战,一物一码实现天下无假 

3、快销品夏季新品战役开打,三招决胜负 

4、未来5年快消品行业会裂变,厂家和消费者之间只差一条线 

5、啤酒行业真的不景气吗?是你不会卖酒给年轻人而已 

6、传统企业也能轻松玩转“共享经济”(干货分享)

7、如何打造一款让90后舔瓶的快消品爆款?(深度好文)

8、【观点】传统企业要转型,第一刀就要挥向市场部!

9、为什么说康师傅“再来一瓶”只是一次自嗨?

10、上千家传统品牌企业“一物一码”案例大全【干货分享】




点击“阅读原文”收获更多精彩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