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兆华被场租逼走 “莎士比亚”口碑竟扑街

2017-02-06 信报娱乐



  黑天鹅之一是发源于北京的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因为剧场场租过贵等问题而全部移师天津演出;黑天鹅之二是首次来华演出的、为中国观众仰望的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因为观众期待太高,演出口碑遭遇滑铁卢。这两大事件提醒我们,外国剧目邀请一方面存在资金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则存在主办方和观众“自我神化”的倾向。



事件1


“告别”北京

林兆华戏剧展搬到天津


  2016年,第三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暨第六届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如期与观众见面。不过,令北京观众惊讶的是,以往在京津两个城市上演“双城记”的林兆华戏剧邀请展,所邀请的全部剧目都在天津大剧院上演。邀请展邀请了德国柏林邵宾纳剧院的《理查三世》、德国汉堡塔利亚剧院的《前线》、立陶宛国家剧院的《英雄广场》、华沙新剧团的《阿波隆尼亚》和华沙多样剧场的《殉道者》。这几部剧目都是质量上乘之作。


  但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在繁荣舞台演出背后的经济因素却一直是隐忧。林兆华说,邀请展每年都要亏损六七十万。天津大剧院经理钱程一直在想办法继续举办邀请展,但2016年钱程却因为北京剧场场租价格较高,来京演出成本太高等问题放弃了北京市场。如此一来,林兆华戏剧邀请展这个发源于北京,在戏剧圈内最具市场影响力的戏剧展演便全部移师天津。


  第三届林兆华戏剧邀请展请到的外国剧目水平较高,对于北京观众来说,看全外请剧目并非易事,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成本。


  记者计算一下,看全2016年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外请的五部主要的外国剧目,需要往返天津五趟,仅买高铁二等座的票也要80元钱,天津火车站往返天津大剧院打车至少30元钱,吃个晚饭至少几十块,戏未开始不算戏票钱就已经花掉了至少150元。


  戏散之后,很多疲惫不堪或是没能赶上当夜火车的观众还得在天津住宿一晚,又要多花200多元,再算上戏票钱,观众为一个戏付出的金钱可能多达五六百元,比在北京至少多付出三分之二的花费;观众也要为看戏搭进不少时间成本,往返天津的高铁虽然速度快,但观众当天往返还是要耗时八个小时左右,若是在天津住宿一晚,则要花上将近一整天的时间成本。五部戏算下来,观众要付出从上千元到数千元不等的花费以及高昂的时间成本。


事件2


口碑“滑铁卢”

《亨利四世》暴露真实水平


  请外国戏不易,从确定演出档期到凑齐资金都不易。但遗憾的是,2016年来京演出的外国剧目并不都尽如人意。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便是在年初呼声很高的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演出。很多中国观众都知道英国的皇家莎士比亚剧团,也自然而然地认为他们是莎剧演出的旗帜性剧团。皇莎共有67名演职人员来京。


  在演员阵容中,主角安东尼·舍尔格外引人注目,他在《亨利四世》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扮演约翰·福斯塔夫爵士。安东尼·舍尔的表演自然不错,不过他的表演也可以算是皇莎此次演出中最大或者说唯一的亮点了。相比于大剧院曾经邀请过的英国老维克剧团,皇莎的表现差强人意。


  舞台布景粗糙,演员表演也令人有浮皮潦草之感,一些慕名而来的观众尤其是很多戏剧工作者都惊讶于皇莎的表现,深感失落。皇莎因此从一个神话般的剧团变成了一个有着诸多提高空间的普通剧团,原先带着膜拜预期走进剧场的观众带着一颗“平常心”离开剧场。


  皇莎只是外请剧目的一个缩影。有相当数量的外请剧目都是顶着巨大的光环来京,又带着观众的诸多狐疑和失落离去的。“大师”“经典名剧”这般的剧目介绍越来越经不起推敲。


  迷恋追捧“大师”“经典名剧”的文艺青年也从附庸风雅变成了没头没脑。皇莎演出什么样儿是皇莎的事儿,我们自己把人家捧上天是我们的不对。2016年在部分外国剧目口碑遭遇滑铁卢之时,观众心态也逐渐回归平和。文化交流的目的是为了互相了解和互相学习,知己知彼。


全年概况

引进剧目多 原创很疲软


  2016年戏剧演出市场,外国剧目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除了在天津举办的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吸引了大批北京观众之外,首都剧场精品剧目展演邀请的以色列哈比玛国家剧院的《悭吝人》、罗马尼亚锡比乌国家剧院的《俄狄浦斯》、立陶宛国家话剧院的《大教堂》、法国利摩日国立戏剧创作中心上演的《等待戈多》这四大外国戏剧在观众中获得了较好的口碑。


  国家大剧院的第二届国际戏剧季以“时代经典·世界交汇”为主题,历时107天,邀请了包括中国、德国、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等5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个院团,呈现53场精彩演出。


  其中由中外评审从第52届柏林戏剧节“最值得关注”的10部剧目中,为中国观众特别挑选了三部佳作:柏林高尔基剧院带来的反映移民问题的《共同基础》、由汉堡德意志艺术剧院重新演绎的易卜生名作《约翰·盖勃吕尔·博克曼》以及由柏林德意志剧院与鲁尔雷克林豪森节日剧院共同制作的贝克特荒诞派经典《等待戈多》,这三部剧作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此外,立陶宛瓦赫坦戈夫剧院艺术总监里马斯-图米纳斯带来的《马达加斯加》和《假面舞会》等作品让中国观众第一次领略了幻想现实主义的魅力。


  综合来看,中方邀请的外国剧目题材和样式丰富,讨论甚至争论的空间很大。这些作品有的让中国观众增长了见识,有的则让观众看到了其真实水准。


  相比之下,我们原创剧目可圈可点的剧目相对较少。赵淼创作的形体戏剧《罗刹国》和田沁鑫排演的《聆听弘一》是全年原创戏剧中很有特色和风格的两部作品。《罗刹国》借鉴中国傩戏、皮影等艺术形式,颇有趣味地还原了一个耐人深思的聊斋故事。《聆听弘一》则通过当代人制作广播剧的形式,探讨中国话剧创始人之一弘一法师一生的经历。


编辑:闫书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