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团队专访 |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国产起搏器应用经验分享

2017-01-12 医声网 医声网
编者按: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是皖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医院,国产起搏器诞生之初,该院心血管学科团队就开始了国产起搏器的临床应用尝试,目前该院是国产起搏器植入最多的中心,并于2016年11月15日在国内率先成功植入首例乐普QM8631D/DR国产双腔起搏器。从最早的QM2312M单腔起搏器到刚上市的QM8631D/DR双腔起搏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团队见证了国产起搏器的发展历程,该院院长王洪巨教授、心内科主任张恒教授、心内科史晓俊教授接受医声网专访时和大家分享了国产起搏器临床应用体会。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36583ildc&width=500&height=375&auto=0

 王洪巨:立足国内    走向世界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是皖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和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也是卫生部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国家级爱婴医院、国家临床药理基地。医院始建于1952年,前身为国家水利部治淮委员会直属医院,1958年医院更名为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2006年更名为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增名蚌埠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近年来,医院在学科建设、技术引进、临床科研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专家队伍,“科教兴院”,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学科技术水平不断取得新突破,诊疗特色日益凸显。

  本院在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国内比较早的开展永久起搏器植入,80年代在国产秦明起搏器问世之初,我们医院老一辈心血管学科专家就开始了国产起搏器的植入。近年来随着国产秦明新型起搏器恢复生产,我们医院开展了大量国产起搏器的植入,目前是国内单腔国产起搏器植入最多的中心。2016年11月我们中心又成功植入了全国首例QM8631D/DR国产双腔起搏器。

  我们医院之所以坚持在临床中使用国产起搏器,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是源自于长期以来对国产起搏器的信心,从我们使用国产起搏器的临床疗效和随访来看,其疗效和安全性与进口起搏器并没有明显差别。其次,国产起搏器相对于进口起搏器价格低廉,大大降低了医疗成本,目前国内大量有起搏植入适应症的患者未植入起搏器,除了受限于医疗水平外,经济负担是一个重要原因,国产起搏器的应用,为广大贫困患者带来福音,对于改变目前起搏器进口垄断的局面意义重大。另外,国产起搏器的应用降低了政府医保成本,符合我国目前的医改政策方向。同时,支持国产企业、促进民族产业化发展和技术进步,也是每个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医院的发展主要靠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高新技术的引进应用以及医疗制度的规范和完善。同样,医疗器械的发展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安全性和疗效,我们希望未来国产起搏器厂家能更好的完善和优化起搏器功能,更好的做好临床科研服务,给医生和患者更多信心,为国家产业发展做出贡献,逐步实现冠脉支架国产替代进口的路径。同时也希望医生同道能多多支持国产起搏器及其他国产医疗器械的发展,和厂家携手,为患者提供高质量诊疗服务。在此也祝愿国产起搏器能立足国内,走向世界,为全球患者造福。

 张恒:精进不休    造福患者

  近年来,在王院长的带领下我们心血管内科积极开展房颤的射频消融、CRT治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左心耳封堵等新技术,力求跟上国内外心血管疾病诊疗先进水平。

  过去在宋业年教授、蔡鑫教授等老一代专家的带领下,我们曾经在国产起搏器的使用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从我们多年来使用国产起搏器的临床经验来看,国产起搏器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是可靠的。我们看到国产起搏器也在不断改进,从最初的单腔起搏器,目前到了向双腔起搏器过渡阶段,国产乐普双腔起搏器QM8631D/DR的问世,彻底打破了我国双腔起搏器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我们中心2016年11月15日成功植入首例该双腔起搏器,从目前临床随访情况来看,效果非常好。

  未来,我们希望厂家在设计和功能上继续改进完善,同时期待国产的ICD、CRT等器械能早日面世,应用到临床,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史晓俊:满足临床需求    提供更多临床选择

  我们中心国产起搏器应用的比较多,一方面是出于对国产品牌的信心,另外一方面是临床需求。从信心上来说,80年代我们最早植入的秦明单腔起搏器,在当时来说,安全性和临床随访疗效都非常好,但是最初阶段虽然是中国制造,但核心技术还是源自国外。QM2312M型起搏器作为国内唯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单腔起搏器,于2009年通过CFDA认证并应用临床,目前国内一共植入了4000多台,不管从我们中心的随访数据还是我们了解到的其他医院的随访情况,都没有出现因起搏器引起的严重不良事件和器械故障,所以QM2312M起搏器的安全性和疗效是非常可靠的。同时,该起搏器重量轻、体积小,对于老年或胸壁比较薄的患者非常有优势,另外,该起搏器的寿命时间达到13年,比一般的进口起搏器寿命还要长。从临床需求来看,我国起搏器植入严重不足,数据显示仅有3%~5%的适应症患者接受了治疗,其中经济条件是导致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而国产起搏器价格相对低廉,这使很多家庭条件贫困的患者有机会得到有效治疗,并且取得不亚于进口起搏器的效果。

  希望国产起搏器能够像我们国家的神舟飞船一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能尽快研发推出ICD、CRT等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给我们临床治疗更多选择。

张恒教授及其团队成功植入首例国产双腔起搏器

专家介绍

  王洪巨,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蚌埠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院长。毕业于浙江大学,从事心血管内科专业医、教、研工作20余年,在冠心病、高血压、心衰、心律失常等疾病诊疗和危重症抢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心血管疑难病诊治和冠心病等介入诊断与治疗。     中华医学会第九届丶十届心血管病学分会全国委员,安徽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徽省医学会第二届身心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蚌埠市第六届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安徽省全科医学会副理事长,《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和《蚌埠医学院学报》编委、《中华全科医学杂志》副主编。主持或参与省厅级以上课题1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科技攻关计划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Medline收录4篇)。

  张恒,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安徽省心血管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分会起搏和电生理协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蚌埠市心血管病分会委员。始终从事心血管内科一线工作,擅长心血管内科急危重症抢救,目前主要方向是从事冠心病的介入性诊治和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已完成各种心脏介入手术近5000余例,可熟练对左主干,分叉病变,CTO等复杂冠脉病变开展PCI治疗和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同时常规参与开展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和CRT和常规起搏器植入术;重视科研及教学,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承担省教育厅课多项,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项目(2013BAI09B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肺动脉高压临床体系建设(分课题)肺动脉高压筛查和规范诊治及预后研究,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Notch-钾通道TASK-1通路在ALDH2介导糖尿病心肌损伤机制研究,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两项,同时承担内科学及诊断学多层次理论教学及临床带教工作。已指导培养6名硕士研究生完成学业,在读硕士研究生4名。

史晓俊,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心导管室主任、主任医师。从事心血管专业的医、教、研工作20余年,对心血管内科的各类心脏病的诊治、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以及心肌病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20年来,积极开展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性诊治工作,特别是在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有一定的经验。目前承担省厅级课题一项,参加两项科研项目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近10篇。

医声网官方微信
微信号:dr_voice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医声直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