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医师对话|疾病无国界 Prof. George F.Van Hare携手李小梅教授 共叙友谊 共话小儿心律失常发展

2017-07-08 医声网 医声网

编者按

2017年7月3日,“中美小儿心律学交流研讨会”召开。美国心律学会(HRS)主席Prof. George F.Van Hare来到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心脏中心小儿科主任李小梅教授及众位科室医生共同交流中美儿童心律失常诊疗现状。医声网有幸在会议现场采访到两位专家: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522ad59dg&width=500&height=375&auto=0

医声网

Prof. George F. Van Hare,我们知道您作为美国心律学会(HRS)主席对很多国家的情况都比较了解,通过刚才与中国同行的交流,您对中国的儿童心律失常诊疗的现状有哪些评价?

Prof. George F. Van Hare:

 非常有幸受邀参加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办的“中美小儿心律学交流研讨会”。据了解,李小梅教授和我本人一样,最早开展小儿心律失常诊疗工作,至今已很多年了。今天,我们在这里进行交流,看到了她们的病例数,她们的诊疗结果,感觉她们的工作很先进,跟我们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做的事情是一样的,非常的先进,这令我印象深刻。

医声网

首先向“中美小儿心律学交流研讨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开展这一活动的意义?通过双方的交流,都取得了哪些成果?

李小梅教授:

通过今天和美国,即国际上小儿心律失常工作开展得最好的中心负责人Prof. George F. Van Hare直接面对面地交流,我有很多体会。第一,他们中心工作开展非常细致,科研思想非常活跃。举例来说,能够在一项技术用于临床的伊始,就构思开展一系列科研的设计工作,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通过这次交流,未来希望我们可以加入到一些国际注册研究项目中,进一步提高我们的临床研究水平。

另外,有一很大的收获是刚才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交界性心动过速。这是在儿童心律失常领域里,我最棘手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即使看到患者忍受着病痛的折磨,甚至面对死亡威胁,我却束手无策。通过这次与Prof. George F. Van Hare的交流,我了解到了相关的处理方法,今后我会试图开展相关手术,解决这一问题。

医声网

对于中国和美国而言,对于儿童心律失常的诊疗,有哪些问题是相似的?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您有哪些建议?

Prof. George F. Van Hare:

  在许多场合,我重复强调过很多次的问题是:疾病无国界之分,不论中国、美国或在其他世界各地,都是一样的。某些疾病在不同国家的发病率可能会有所差别,但面对的主要问题是相同的。对于儿童心律失常诊疗来说,没有专门为儿童设计的特殊工具,这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参与国际间的交流,和国际接轨是极其重要的。

早些时候,我和我的同事们谈到:任何特殊案例或者小范围患者的创新性研究,往往会很快发现在大范围、大数量的患者群体中同样适用。这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解决特殊案例的创新方法,有其独特的临床价值,而且很可能将被大范围地应用临床。比如,作为解决儿童心律失常的心外膜电极设计目前在成年人中以至整个电生理领域也已经广泛应用。

我们都在基于自身经验,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创新性地希望通过一些方法来改变这种现状,这些创新经验值得世界各地的同道共同分享。只有这样,世界范围内的儿童心律失常诊疗情况才会变得越来越好。我认为,我们在儿童心律失常工作方面做出了很多创新,因为我们面对的患者很特殊,他们从2公斤到200公斤不等,我们在儿童心律失常中的发现与创新,也将在其他许多方面指导我们的工作。

医声网

对于中美两国今后在小儿心律学的交流与合作方面,两位专家都有哪些设想?

Prof. George F. Van Hare:

我个人对中美两国今后的交流和合作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中国在儿童心律失常基础研究和临床领域已经开展了很多工作,并且效果都很好。中国拥有丰富的病例数据和庞大的患者数量,为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对此充满期待。


李小梅教授:

中国小儿心律失常领域临床医生面临以下三个问题:

(1)儿童所需装置成人化,这方面中国和美国面临同样的问题;

(2)国际交流中的语言问题。中国的医生开展了很多临床工作,但未能参与到国际课题中进行交流,也包括发表文章。我们的患者数量众多,临床水平也不低,未来希望能够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也希望能有一些国际性的研究课题吸纳更多中国数据。

(3)中国小儿心律失常诊疗力量薄弱。目前中国能独立成规模开展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心律失常的儿科中心非常少,起搏治疗更为薄弱,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缺乏规范。

作为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小儿心律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我们委员会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是要大力开展推广普及工作,通过办会、讲课来提高广大儿科医生的心律失常诊疗水平。我们也希望能与美国等技术领先国家的中心有更多交流与合作,同时更多地参与国际研究,走出国门。


Prof. George F. Van Hare:

我们的学会中有一位同道正在开展一些临床研究,他非常希望而且愿意纳入更多国际上包括中国的研究数据。希望借此机会,能够与李小梅教授的团队建立联系,开展更多国际研究和交流。

专家简介:

Prof. George F. Van Hare

Patient Oriented Research Unit 研究员

  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

  小儿心脏科主任

Van Hare医生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小儿心脏科专家之一。目前他担任美国心律学会(HRS)现任主席,是自30年前儿科心脏病专家Paul Gillette 医师担任此职以来首位小儿心脏科医生。他多年来稳居‘美国最佳医生排行榜’前列。主要专业方向是小儿心律失常性疾病,包括无创性检查及心脏电生理学检查、射频消融手术、起搏器植入术及心脏复律除颤器的植入等。此外多年来Van Hare医生一直参与小儿心律失常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牵头了众多的全国性及国际性研究。Van Hare医生已发表160余篇文章并参与编写50本著作,并担任多家专业知名杂志JCE、JACC、PACE、JP、HR、CHD等编委及审稿人。同时他还培养了许多小儿心脏电生理专科医师及博士后。

李小梅

清华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小儿科/心脏导管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小儿心律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事儿科临床工作40年,曾荣获“首都十大健康卫士”。主要专业方向为儿童心脏病学及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在国内最早应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至今已完成3000余例,是小儿射频消融手术总例数及年手术量全国最多的儿科医生。同时率先开展起搏治疗小儿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脏同步化治疗等临床诊疗工作。发表专业论文70余篇,主编《小儿心律失常学》,参与编写论著8部。担任《中华儿科杂志》、《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及审稿专家。

延伸阅读

HRS2017 | 李小梅: 静脉用索他洛尔治疗小儿心动过速的用法研究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中美小儿心律学交流研讨会”回播页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