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前线故事】白云医生抗疫日记:最想听到的是“再见”


2月9日晚上,来自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的三名医务人员随广州市医疗队抵达武汉,正式开启驰援武汉的征程。


丁妮丽(左一)罗炬辉(中)陈展标(右一)


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ICU副主任罗炬辉跟随广州医疗队支援武汉将近一个月,自2月12日正式入舱后,他就正式进入“战斗”状态。


陈展标(左一)罗炬辉(中)丁妮丽(右一)


查房巡视新收病患、为病情加重的病人立即联系定点医院、开具医嘱、记录病程……这是罗炬辉的工作日常。为了记录支援武汉的这次特殊任务,罗炬辉和队员们还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他认为,在这特殊时期,总应该有些东西被记录下来。

▼▼▼



罗炬辉的工作日记



希望他们早日康复,补上团圆饭



杨先生,48岁,是我负责的12名新冠肺炎患者中的一名,一家6口先后感染, 自己和妻子、小儿子三人在方舱,大儿子跟父母在外面隔离。


2月26日,杨先生出现纳差、腹部不适,我立刻意识到可能出现肝损,马上给他申请验血。由于方舱条件不足,每天只有10个不到的验血名额,经过多番申请,杨先生终于抽血检查。结果出来一看,谷丙转氨酶101mmol/l,超过正常值2倍多,我马上联系指挥部安排病人转院,指挥部经过多番努力,终于安排中南医院接收。


得知要转院,杨先生有很多顾虑,一方面放心不下妻子和孩子,另一方面担心定点医院的医疗水平。我向他解释:“定点医院医疗条件肯定比方舱好,转院是为了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另外,我也会多去探望你的妻子和孩子,如果有需要帮助也可以随时联系我,我会尽全力帮助她们的。”


▲罗炬辉跟患者杨先生的聊天记录


杨先生转定点医院治疗后,我也时刻关注他的妻子和儿子的情况,每次进舱都回去看看她们母子二人。2月28日,杨先生发来信息,表示自己身体已经稳定,妻儿情绪也稳定。我当时真的从心里笑出来,真心希望他们早日一家康复,补上一顿没来得及吃的团圆饭。


▲罗炬辉跟杨先生的妻儿

 


最希望听到的是再见了



来到武汉抗疫快一个月,我听过许多声“辛苦了”,但最想听到的是“再见了”。


▲工作中的罗炬辉医生


2月20日, 心情是难以抑制地紧张和欣喜,我管理的病人中迎来了首个出院病人。当这位病人说出“辛苦罗医生了,再见了罗医生”时,我觉得自己的所有辛苦付出都值了,这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和鼓舞。


2月21日,我继续送走了我的第二个出院病人。在今后还会陆续有更多的送别,从当前看,病人的病程都很长,但大多数病症不重,很多都能出院了,但每天有很多新收!按照目前的情况,疫情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我已做好了打持久战准备!


▲罗炬辉医生


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医院大后方以及家人对我们的支持,一批批物资从远在千里的家乡寄来,我收到后既雀跃又感动。还要感谢钟南山老师、许浦生老师、龙信聪主任和肖广新主任的教导,让我跟着前辈的脚印,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在从医道路上前行。


我相信,有国家的强力保障,有良好的防控秩序,有完善的治疗方案,阳光总在风雨后,胜利已经不远了。



坚决打赢
疫情防控阻击战
↓↓↓

------------往期推荐------------

政企携手!白云区各街道掀起复工复产浪潮抗疫一线,白云这位基层干部获火线提拔!等风雨经过“硬措施”换企业“真便利”!白云区再推5项“惠企”新举措


文 | 江兴夏图 | 通讯员提供通讯员 | 苏成威编辑 | 刘威达编审 | 罗盛光  温穗章  审核 | 刘海裕白云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在看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