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回村变花农,黎家塘大哥谱写“花”样致富路
在钟落潭镇黎家塘村的
100多亩花卉基地里
碧玉、如意、小红星凤梨等盆栽花卉
长势正盛
花卉基地的主人刘绍平
曾在外打拼20几年
在事业正盛时却辞职回乡
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
创办了迎峰连心家庭农场
谱写出“花”样的致富之路
↓↓↓
辞职回村创业变花农
百亩大棚连成一片,棚内白掌、如意等盆栽花卉一陇陇整齐排列,长势喜人。看着花卉生长正旺的根系、茎株,刘绍平满意地笑了。2020年,已是刘绍平种植盆栽花卉的第6个年头。
▲ 刘绍平
▲ 百亩花卉种植基地
刘绍平是土生土长的钟落潭镇黎家塘人,2014年,一次回乡探亲时他发现,家乡大部分田地荒废无人种植,村里仅有的种植户,包括自己的亲戚朋友,也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或种点小菜到市场卖,或者小范围种植花卉等人上门收购,一年到头也赚不到几个钱。回乡发展种植业的想法就此萌生。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刘绍平决定种植盆栽花卉。放弃稳定的工作回村当农民,这自然招来了家人的强烈反对。“其实我家人一直不希望我辞去正式工作回来种花,毕竟当农民很辛苦,但是我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刘绍平坦言道。
2015年1月,刘绍平开始边上班边打造基地,每天5点起床,在基地忙碌两小时再去市区上班。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刘绍平给自己定下一个宏大的目标:希望带领全村种植户种花,形成一个花卉产业基地,实现成行成市。
▲ 百亩花卉种植基地
2015年年中,刘绍平离开自己工作多年的五金水电行业,全身心投入花卉种植行业,并成立迎峰连心家庭农场,注册公司规范经营,“成立公司规范化运营,就是想打破传统的‘靠天吃饭’种植模式,不只是坐在家中等人来收购,要种植优质稳定的产品,主动对外推销,产生品牌效应,形成更加稳固的供求关系。”基于多年的销售经验,刘绍平这样谋划农场发展。据介绍,迎峰是刘绍平出身的刘氏家族名称,他希望藉此增进家族间亲人的联系,大家可以抱团打拼,走出一条适合村子发展的路。
▲ 迎峰连心家庭农场
致富典型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创业初期,刘绍平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资金和土地。土地不够,他便说服身边的亲戚朋友将闲置的土地流转给自己;资金有限,他就利用原来在五金行业的资源,自己承担了大棚内所有水电、喷灌等基地设施搭建,为前期基地建设节约了不少成本,“如果按照常规造价,平均每亩田的投入要6万元左右,自己动手就能节约很大一部分成本。”刘绍平说。
▲ 刘绍平对公司运作亲力亲为
在选品和种植技术方面,刘绍平也没有完全遵从亲戚们的种植经验,而是自己研究摸索种植方法。上网搜寻相关资料、邀请当地种植行家到大棚指导、到优质花卉种植基地考察学习、联系农科中心购买优质花苗……这期间,刘绍平经历过很多波折和失败,“每种植物的属性,只有自己亲自去种了,才能真正弄清楚,前期因没有经验耗损严重的情况经常发生。但要种出高品质花卉,只能通过自己细心钻研,这是必经之路。”刘绍平说。
▲ 基地种植的花卉品种
刘绍平曾种过许多花卉品种,经过不断尝试,对比自己基地与其他种花人基地的植物状态,最终将种植品类定位为小盆栽,现在基地的盆栽品种包括碧玉、海棠、如意、小红星凤梨、白掌、五彩椒等。刘绍平介绍,基地均采用进口泥炭土作为培育基质,能够有效降低基质病虫害、板结、保水差等问题,种出来的花才有品质保证。
▲ 基地种植有各种花卉
辛苦付出总会有收获,刘绍平种植的花卉质量一年比一年好,口碑也慢慢在行业中打响起来,除国内市场外,基地产品还远销到东南亚等地。“在这里干活挺好的,又能照顾家里又能赚到钱。”花卉大棚里,几名妇女正忙着移栽花苗,她们都是村里人,来基地打工赚钱。近几年,随着基地规模的扩大,用工量也随之增加,带动了周边农民增收。如今,迎峰连心家庭农场占地115亩,其中有65亩半自动化大棚设施,聘请专业技术人员15人,辐射带动周边农户300多户,农民年收入超2万元。
▲ 村里人也来基地打工赚钱
未来发展规划
谈及未来的发展,刘绍平表示,从最开始的自产自销式的家庭小作坊,发展到现在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基地,技术、产品创新以及规范化的管理是关键,“下一步我打算把花卉基地继续做大。”尝到成功喜悦的刘绍平并不想安于现状,他打算继续以农业产业化、科技化发展带动当地农户共同致富为目标,积极引领花卉种植户科学化、品牌化经营管理,扩大市场占有率,推动花卉产业规模化、长远化发展。
------------往期推荐------------
文 | 周亚君 图 | 谭札烽 伍世柱GIF制作 | 杨元翱编辑 | 黄敏茹编审 | 罗盛光 温穗章
审核 | 刘海裕白云区融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