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白云】均和墟:一百年前,这里就已经引领潮流!
白云区历史源远流长
千百年的城市记忆
留下众多宝贵的历史财富
目前,白云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58处,建档古树名木319株,历史风貌区1处,历史建筑34处,市级传统村落8条,传统风貌建筑88处,工业遗产类保护建筑2处。
近年来,白云区大力“挖掘+活化利用”各类历史文化资源,赋予了历史文化新的打开方式,使众多曾经无人知晓甚至走向消亡的历史文化遗产重现生命力。
均 和 墟
均和墟位于白云区均禾街道石马村,地处白云区中部,居石马、平沙、清湖、罗岗4个村的中心位置,毗邻流溪河、白海面、石马村北约(市级传统村落)。2014年均和墟被列为广州市传统村落。
▲ 均和墟牌坊
📍导航地址:
已有百年历史
均和墟建墟之前,原址为农田,几乎没有建筑。当年广州遭遇特大灾,史称“乙卯年大水”,当时神山、江村、人和、石井一带墟市均被淹没。洪水冲毁了原大朗附近的桥头市,附近乡民迫切盼望能就近有个墟市,于是由石马村、平沙村的知名人士牵头联系石马、大朗等6个乡的乡绅,共同策划选址。
均和墟位于几个村落之中,设墟后服务于周边的石马、平沙、清湖等村落。自1915年设墟开始,至今已有百年的历程。
▲ 均和墟设墟后服务于周边的石马、平沙、清湖等村落
你知道吗?
时光倒回百年前
这里可是妥妥的“潮流”地
早在当时
这里就建起了
兼具岭南特色、上海特色的
骑楼街巷
由当地乡绅富商出资合股兴建的
平和大押
曾是禺北地区最有名的当铺 !
……
均和墟的设计者来自上海
墟市建设既具有岭南特色
也有上海特色
所有临街商铺门面街道
路面宽阔笔直
纵横有序
骑楼设计在当时属于潮流
骑楼商铺
是均和墟最具岭南特色的建筑
有为行人提供遮阳挡雨的作用
其门面窄小,纵深狭长
形似竹筒,又称竹筒屋
首层为铺面、仓库,二层为起居室
▲ 骑楼
均和墟是广府地区
防御型墟市聚落的典型代表
👇
墟市外围建立多重防御格局,进入墟市的交通要道有严格防守措施,自流溪河进入均和涌的水上线路防御性高,头渡桥设置为吊桥,控制往来船只进出,另外沿线设立一系列碉堡用于防御;墟市内重要的建筑具有严密的防御措施,包括平和大押等建筑都配建有碉楼,防御性功能突出。
▲ 均和墟是广府地区防御型墟市聚落的典型代表
平和大押位于均和墟的南面
曾是禺北地区最有名的当铺
▲ 平和大押外观
根据《新市镇志》 记载
该当铺由石井滘心人开设
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
坐东朝西
由铺面、库楼、南北侧院组成
占地面积1003.38平方米
外形雄伟壮观
是区内地标性文物建筑
也是广东省保存
最完整、规模最大的
当铺建筑
2019年
已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 平和大押现被辟为区民俗文化博物馆
2011年
白云区政府
对平和大押旧址进行保护修缮
辟为白云区民俗文化博物馆
在这里,你仍可见当年面貌
均和公所
位于均和墟中心偏东
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是近现代重要革命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也是目前广州市
保存得最完整的乡公所
其灰雕和壁画等具有鲜明的岭南风格
▲ 均和公所
公所大门额匾上“均和公所”
四个字的题写人为孔绍尧
孔绍尧一直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他结识了在上海做生意的均禾石马人袁梓文,并随其经常到均禾地区活动,为发展革命做工作。在袁梓文筹划修建均和公所时,他专门题写了额匾。受其革命思想影响,袁梓文等人在规划建设均和墟时将道路命名为“博爱路”“平等路”“自由路”等。
石马村北约位于白云区均禾街
建于元朝
石马村拥有多处历史文化遗产
包括洪圣古庙、石马村墙、宗祠等
种植桃花超过300余年
文人骚客多次留下笔墨
2014年被列为广州市传统村落
▲ 石马村墙
历史上石马村东侧的均和涌上
有一处古桥,名为金铃桥
西面桥头便是洪圣古庙
▲ 石马北约保留的青砖门楼
据调查
这里曾是村口所在
历史上是村民们
经过村口去江高或者均禾街
买日用品的必经之路
村民出海或者去南洋打工
都会从洪圣庙拜神后出发
▲ 金铃桥曾是石马北约村民进出的必经之桥,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街巷自山顶延伸至村中主街
主要街巷剖面单元形成了
“山体-民居-书舍-祠堂-主街-水塘-田园”的
纵向空间序列
建筑是活着的历史
也是可以触摸的时代记忆
还在找网红打卡地?
这里在百年前就已经是潮流IP
来这里打卡
看看百年前的“时尚潮流”吧!
温馨提醒
近年来白云区围绕平和大押因地制宜开展了一系列升级改造工作当前正对平和大押周边进行历史街区打造
预计在今年完工
就看“广州白云发布”视频号
往期热门视频推荐:
<< 广东省文化旅游厅出游安全提示 >>
文:陈亮嘉
图:石建华 资料图 区规资宣供图
通讯员:区规资宣
编辑:陈若兰 张如燕
审核:王玲复核:林梅芳签发:刘海裕
白云区融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