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兽充电拟赴美上市,涨价之后发展该怎样“续电”?
继小电科技之后,又一家共享充电宝公司冲刺上市。
近日,怪兽充电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说明书,计划以“EM”为股票代码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三电一兽”格局形成
市场洗牌战还在继续
你听过“低电量焦虑”一词吗?就是当手机出现电量不足的提醒,电池标识变成红色后,就会感到不安。
有调查显示,四分之一的人处于手机电量快耗尽时,就会出现持续恐惧心理。人们对于随处有电可充的需求,催生了共享充电宝这门生意。
然而,从面世之初,共享充电宝的商业模式就备受质疑。
时光倒回到2017年,王思聪和陈欧这两位“网红”针对共享充电宝能否生存下来的口水战,曾一度将其推至风口浪尖。
“大战会先洗掉一批,剩下几家再来拼,是一个从‘百电大战’到‘七国之乱’,再到‘三国杀’的过程。这不是闪电战,会是持久战,拼的是资本、资源、产品运营和用户体验。”经过多年洗牌,事实证明来电科技创始人袁炳松之前对共享充电宝商战形势的判断是正确的。
就目前情形来看,共享充电宝市场形成了以“三电一兽”(街电、小电、来电、怪兽)为主导的格局。
但在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看来,共享充电宝未来的市场格局仍存变数。
“去年5月,美团点评强势入局共享充电宝,在全国各地区大力布局共享充电宝业务;6月底,杭州小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拟在创业板挂牌上市。现如今又有怪兽充电上市,共享充电宝市场的未来走向仍未可知。”陈礼腾说。
收入日益增长
利润却在下滑
众所周知,共享充电宝是一门通过B端连接C端的生意,竞争核心是线下点位之争。
怪兽充电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底,怪兽充电以34.4%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一,拥有超过66.4万个POI(商户点位数)、500万个移动电源,覆盖娱乐场所、餐厅、购物中心、酒店等。累计注册用户超过2.19亿。
怪兽充电在招股书中将自身优势总结为:领先的市场地位与强大的多边网络效应,有效的业务发展策略和数据驱动下的精细化运营,持续聚焦技术以优化产品和服务,充满活力的品牌以及业绩突出的管理团队等。
然而,怪兽充电先圈地再收割的路数还是引发了众多消费者的不满。
租用费从每小时1.5元涨到每小时4元,甚至在热门商圈和景区达到每小时8元。越来越高的租用费让不少消费者直呼:“继失去车厘子自由后,连充电宝自由都快失去了。”
“面对行业竞争,多家平台都在争抢市场,商家就具备了更强的议价能力,因此平台会通过补贴形式‘绑定’商家。”陈礼腾认为,共享充电宝涨价是由于成本费用的增加及平台盈利等因素。
不过,即便租用价格一路爬坡,企业却仍难逃利润走下坡路的命运。
根据招股书,在收入结构上,2020年,怪兽充电移动设备充电业务的收入为27.115亿元,占总收入的96.5%。此外,还有小部分收入来自充电宝销售。
但从盈利情况看,2019年,怪兽充电的净利润为1.666亿元人民币,可2020年却降至754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滑54.7%;净利率则从8.2%下降至2.7%。
对此,陈礼腾分析称,这是因为共享充电宝企业并未找到新的盈利模式,而涨价问题广受诟病。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以前一些出门不自带充电宝的消费者,自从共享充电宝价格上涨后,都会有意识地随身携带充电宝。
“人是移动的,有时充完电后找不到归还点位,等找到了就发现花了十几元,几次下来的价钱赶上买一个充电宝了,还不如出门随身带着方便。”北京消费者李女士说。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对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疫情防控期间,线下公共场合暂停开放直接导致了共享充电宝企业线下租借业务的停滞,企业在这方面的收入几乎为零,而这块占据平台业绩超90%。疫情的影响是致命的。”陈礼腾说。
行业处于成熟早期
商业模式亟待突破
曾经火爆的“共享”大池如今已是一地鸡毛,还在市场中的项目所剩无几。在形形色色的共享项目相继跌落神坛后,不被人看好的共享充电宝却出乎意料地活了下来,这是为什么?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共享充电宝行业研究报告》分析称,共享充电宝行业实现盈利主要原因之一是稳健的盈利模式与现金流。对比共享经济中的其他行业,共享充电宝为刚性需求,因此现金流入有保障,且由于产品成本较低,室内场景下损耗程度及维护费用较低,行业的现金流出主要在商户分成等人为因素可干预的方面。
艾瑞咨询分析预测,2021年我国共享充电宝行业交易规模有望达到160.7亿元,而且行业整体处于成熟期的早期,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虽然前景可观,但需承认的是,在电池技术和充电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各充电宝公司都亟需探索新的增长路径。
怪兽充电招股书中披露,IPO募集资金除了将用于继续扩大重点商户网络、提高运营水平、加强技术能力等外,还将用于探索潜在业务。
“除了为C端用户提供充电服务以外,可以继续发力广告服务,比如共享充电租赁机屏幕和充电宝本身,都是广告展示的良好载体。”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建议,基于线下用户消费数据的积累,共享充电宝还可以探索大数据服务方向,或将用户流量导流进线上的电商平台,助力精准营销。
版面欣赏
■出品:中国城市报
■作者:郑新钰
■编辑:杜汶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