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逼死乔任梁的不会是网友和媒体,经纪公司别急着甩锅

2016-09-18 槽值 网易新闻



“死亡”,是终极的奥义。


你试图不去想它,但实际上不可能。


成人之怕死犹如儿童之怕入暗处。


我们恐惧死亡,恐惧到希望自己永生。


耶鲁大学教授卡根在死亡课上说,生命是美好的,我们不愿意轻易接受死亡,


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拥有或追求美好事物的权利被剥夺。


一个人是要到多绝望的境地,才会主动选择结束。


然而,乔任梁无意中用最惨烈的方式,


使死亡成为了一种消费。



“我叫乔任梁,在上海一个普通的家庭长大。爸爸是海员,妈妈做过很多工作,在我读中学之后就全职做了家庭主妇……”


他在自传《私生活》里如是写道。


“我是乔任梁。我喜欢未来存在的一切未知性。尽管我还不知道我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以前我说过我要让全世界通通记住我,但现在我更希望让自己记住我。”


他说,性格的养成其实和成长的环境有绝对性的关系。


由于做海员的父亲常年在外,几乎是母亲一个人抚养他长大。


从小就有一种“我是大人,爸爸不在家,我就要担起保护妈妈的重任”的想法,所以他渐渐地变得坚强,变得独立。


不得已搬过很多次家,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就有一种很不踏实的感觉,但懂事的他尽量表现的很喜欢新环境的样子,以免让妈妈担心。 


他自觉身为天秤座,优点多多,尤显于艺术天赋;


但坦言缺点亦多,如遇事爱思前想后,总喜欢给事情找到平衡点……


遇事不够果断,也许费尽心思权衡后的结果不一定尽善尽美。


可就是在每次衡量的过程中,自己都能够从中吸取经验,成长。

 

有工作有负担,但他仍会迫使自己去行动。


他常说他喜欢挑战自己,尝试新鲜事物。但也说,写字这件事情是完全不包含在里面的。


在写自传前,他能想象,所承受的痛苦一定就像用针一点一点地刺一样,不痛,但奇痒无比。


但他先用了将近半的时间用来观摩和学习,


读了村上春树,读了蔡康永,甚至读了张爱玲,可他们都没帮上他,他仍旧不知从何下笔。


当发现时间紧迫之后只能慌张的投入写作中。

 

无论是学生时代的日常生活,参加比赛的艰辛过程,


还是最后签约橙天娱乐后的成长历练,以及在短短两年内所取得骄人成绩,


乔任梁迈出的每一步,背后都有压力与挣扎。



乔任梁生前患有严重抑郁症,长期的失眠一直困扰着他。

 

去年他与女星徐璐在真人秀节目里被设定成情侣,两人一度被认为“假戏真做”。

节目组炒作CP,乔任梁发微博表示,节目是节目,但在私底下不想强行被捆绑销售。


招致网友一片谩骂,认为乔任梁把观众当猴耍。

 

在天津爆炸事件中,诸多消防员牺牲,乔任梁发微博悼念。


因为误用词汇,再度惹来网友讨伐。


后来,他给消防队捐赠了100万元。 


在他死后第二天,经纪公司称乔任梁生前严重抑郁。


抑郁之因是他一直想用最完美的状态出现在公众面前,对自己苛刻,所以会有很大的压力:


 “去年在繁重的工作中,遇上外界种种对他不实的报道和中伤的话语后,他患上了抑郁症……种种被猜疑的声音给他造成无形巨大的压力,导致病情加重,黑暗和绝望一度伴随着他。” 


但是,逼死乔任梁的终不会是网友和媒体,经纪公司难逃追问。


既知他需吃安眠药才能入眠,为何还给他巨大的工作压力? 



他微博里时常出现“失眠”、“睡眠”等字眼。


2013年初宣传新专辑时,他也曾公开透露自己需要服用安眠药入睡。


做为一个理性的经纪公司,不需要疏导和照顾艺人心理问题吗?


解释旗下艺人之死,撇清自身责任,把锅甩给网友和媒体,还得问问其他人背不背。


毕竟,背了还要帮你数钱吗?


斯人已逝,还要捞一笔?


图为“后援会”发送的“悼念”网页:“已征得乔任梁家属同意可在追悼会上摆放花圈,价格为200元/个,我们会写上认购者的名字,寄托哀思.我们最爱的乔任梁,一路走好”。


追悼之词轻浮且寥寥,心思花在“募捐”花圈。虽然征得了家属的同意,但这捞钱的想法是谁提出来的?


这才是真正的“消费死亡”吧?



我们尊重生命,同时死者为大。


乔任梁的死亡之所以会被热搜,无非是起初莫名与SM挂钩。


很多人看到了死亡和抑郁,却未看到这背后的沉重。


戏谑死亡方式,和在朋友圈不明真相吃瓜摆蜡烛一样无益。 


公众们在听闻SM时眼前一亮,在抑郁的公示之后面显失望。


其实,嘲笑SM死的人很恶劣,把SM定性为丑闻的社会更恶劣。


李银河说,虐恋就是一种成年人的性游戏。


SM群体的存在首先对他们自己有最大意义,那就是一个成年人有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追求快乐的权利。


一个社会,对性的自由完全不加限制是不可能的,界限就是不伤害别人。 


哪怕乔的死亡与其无关,却又让公众借SM娱乐了一把。


“希望他是因SM而不是抑郁症死亡,至少死的时候是快乐的。”


——乔任梁去世后,有网友如此评论



他,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却身患抑郁症。


活着时缺乏他人关照与鼓励,生活希望渺茫。


“他死的时候眼前漆黑一片。死的那天晚上却炸出来无数人。” 


从娱乐至死,到死亡至娱。


也许有一天,人们最终会因为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社圈,最终走向消亡。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社会精神枯萎:


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就是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 


当社交圈一夜之间被充斥到极限,公众的良知复活。


对死亡消费的厌倦渐渐将游戏打回了原型。


但你还没能学会正视一个人的灵魂。


我们应是选择在喧闹中退去,还是反思?


唯愿逝者安然。


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槽值》公众号(caozhi163)出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