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说别的,至少在蹲坑这事上中国完爆美国碾压欧洲

2017-02-09 浪潮 网易新闻


亚洲流行蹲厕,欧美流行坐厕,是东西方文明的差异,并不是因为只有亚洲人能蹲而白种人不能蹲。


出品 | 网易浪潮工作室

撰文 |陈荣钢

即使在今天,修厕所仍是一项大工程。城市人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凭一己之力修建自用厕所,因为厕所的用途决定了它必须和城市地下卫生系统相连。

而在古代,有意识地修建厕所是早期城市和卫生观念诞生之后的事;也只有当处理排泄物成为某种社会共识时,厕所才会出现。由于修厕所需要对给排水网络有整体规划,因此修建厕所体现了市政建设能力和国家管理能力,是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

古罗马时期的坐厕遗迹 /flickriver.com

坐厕与蹲厕体现了东西文明的差异

今天,坐厕和蹲厕似乎代表着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微妙差异,这两种厕所也确实源于东方和西方的两大古代文明。坐厕来自古罗马,蹲厕则来源于古印度。古罗马自不用说,那里诞生过欧洲乃至人类最早、也最完善的市政卫生系统,浴场遍布各地,甚至有自来水供应。蹲厕的发源地在古印度的摩亨佐-达罗,虽然那儿的市政规模稍逊于古罗马,但历史比古罗马还要早两千多年,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厕所。

无论是古罗马还是古印度,都孕育过早期的城市文明,城市里不仅有流水厕所,贵族甚至能享用私人冲水厕所。尽管两种入厕姿势不同,但厕所和卫生系统的结构设计大致是相同的。在农村地区,住宅配有单独的厕所和清洗平台。方便完后,和村里公共水井相连的水缸会放水把粪便冲进畜粪池,用作农业肥料。在城市地带,排污系统更为发达,支线管网可以直接将粪便、生活污水、洗澡水排入主线下水管道中。

古印度摩亨佐-达罗的蹲厕遗迹,由砖垒砌而成 /travelblog.org

白种人也可以“亚洲蹲”,但确实比不过亚洲人

据传,清末民间流行着“洋人膝盖不能弯曲”的说法。可是,当时的人再不“开化”,恐怕也不至于犯这样的常识性错误,更何况传说中讲这话的人是与外国人有过深入接触的林则徐。有人说这句话指洋人见了皇帝不下跪,也有人说指洋人上厕所蹲不下去……无论这句话具体指什么,甚至当时有没有这种传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句话有了一个现代版本——“只有东亚的黄种人才能‘亚洲蹲’,而白种人(尤其是高加索人)做不到,所以他们蹲着上厕所。”

什么是“亚洲蹲”(the Asian Squat)呢?这是欧美国家的好事者发明的新词,专指亚洲人上厕所的姿势,当然这一姿势也常见于其它公共场合。和“洋人膝盖不能弯曲”的谣言不同,“亚洲蹲”的传言来自欧美人自己,他们甚至在网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Buzzfeed上的网友这么解释“亚洲蹲”:“你听说过‘亚洲蹲’吗?就是双脚后脚跟完全着地的蹲姿,脚跟翘起的姿势不算。这种蹲姿较为舒适,整个身体的重量不是集中在脚尖和膝盖,而是集中在后脚跟,给了身体更多支撑力。”国外很多网友表示自己确实不能“亚洲蹲”,有的还附上了视频,于是这个传言也就越传越真了。

“亚洲蹲”/bodybuilding.com

“只有东亚的黄种人才能‘亚洲蹲’”,这句话显然不对,否则南亚乃至非洲就不会有那么多蹲厕了。至于后半句,发明这个词的人认为,“亚洲蹲”要求人重心前倾,白种人因其特殊的骨骼构造,无法双脚平行蹲稳,且脚跟不离地。但这种推断同样漏洞百出,如果说白人因为腿长而造成的下蹲时重心靠后,那么腿更长的黑人为什么在非洲修了这么多蹲厕?即便在白人内部,这一结论也站不住脚,因为俄罗斯也有很多蹲厕。如此看来,能不能“亚洲蹲”和人种基本没什么关系,而是文化规训和后天调教的结果。

事实上,不能“亚洲蹲”并不是身体构造造成的,而是从小缺乏训练。也就是说,如果幼儿期上厕所的时候没有蹲着上的经验,长大以后也就学不会了。据调查,亚洲人里至少有九成能轻松自如地保持这个姿势3分钟以上,看样子是从小用蹲厕的结果。相比之下,美国人里能坚持这个动作的人不足5%,不过如果从小训练一个美国人蹲着方便,他也可以做到。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日本的跪坐。我们不习惯跪坐并不是因为我们的身体构造不适合跪坐,而是我们从小并没有跪坐的习惯,身体发育成熟后也就坐不下去了。

亚洲蹲厕盛行与农业形态有关

如前文所言,蹲厕和坐厕诞生于同样悠远而繁荣的古代文明,东西方选择不同的姿势入厕可能只是出于历史的偶然。然而,到了近现代社会,蹲厕和坐厕却被赋予了不同的经济和文化含义。尤其,当人们惯于以欧美视角审视自己时,蹲着上厕所就有了“矮人一截”的感觉,因为这个姿势一点儿也不优雅,完全不符合所谓得市民仪态,蹲得脚酸了站起来还难免一脸窘态。

地下卫生系统缺乏的地区 /qz.com

值得强调的前提是,现代社会的蹲厕分为两种。一种只是在入厕姿势上和现代马桶不同,粪便处理方式完全一样;另一种则是农业常见的畜粪模式,这种环境下的蹲厕无需专门的“设备”,只是砖石砌成的隔间,蹲坑下面是畜粪池,用作农家肥或燃料。考虑到蹲厕和坐厕不同的使用环境,成本低和基础设施落后确实是很多贫困地区选择蹲厕而非坐厕的主要原因。世界范围内流行蹲厕的国家,和地下卫生系统有待完善的国家大体上是吻合的。

从古罗马至今两千多年,欧美的坐厕(马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城市排污系统也完成了现代化;相反,除了改用现代蹲厕的地方,在很多贫困地区使用的蹲厕(茅坑)还保留着四千多年前的基本样式。比如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仍四处可见用砖砌成的蹲厕,和四千多年前的古印度几乎一模一样。

今天中国农村地区仍然十分常见的简易蹲厕 /Google

因此,亚洲乃至非洲蹲厕比例高的重要原因还在于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在这种经济形态下,人和其它动物的排泄物被循环纳入生产过程。即使在改用化学肥料的地区,厕所不入屋、使用蹲厕的传统依然保留了下来。诚然,放眼世界,蹲厕流行的地区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人们难免把蹲着上厕所和经济落后、卫生条件差、文明程度低等等联系在一起。

有研究发现,蹲蹲更健康

在发展的观念下,参差不齐的蹲厕样式意味着发展的停滞、文明的前现代状态、以及社会的缺乏标准化管理。一看到蹲厕,哪怕是法国或香港人设计的陶瓷或金属蹲厕,也会激起现代人对小农社会的刻板印象。日本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将蹲厕大规模地替换成坐厕。即便之前日本人用的蹲厕很干净,非国内大多数蹲厕环境所能及,也阻止不了马桶制造商的步伐,时至今日日本的马桶已经以科技含量高、质量好闻名于世了。

有人认为“蹲着方便更接近自然状态” /thescienceofeating.com

出于同样的理由,中国的城市也于近些年大力推行坐厕。在上海等大城市的新建商场和住宅里,已经几乎见不到蹲厕的影子了。卫浴设备与国际接轨成为某种现代化的标记,但由蹲厕改坐厕至少需要克服三重障碍。首先,坐马桶意味着和陌生人间接接触皮肤,这一点很多人在心理上不接受;其次,如果马桶设计不得当,很容易溅起水花;第三,蹲惯了一时坐下还真方便不出来。显然,中国人还不太适应,尤其在公共厕所内,蹲在马桶上方便,甚至破坏马桶的行为屡见不鲜。

这三重障碍并非无科学依据。据以色列《医疗科学刊物》刊载的研究表明,坐厕会提升痔疮、肠道炎、结肠癌、骨盆疾病、克隆氏症等疾病的发生率。印度学者也认为蹲厕更不容易让女性患上妇科疾病。此外,更有人认为蹲着方便“更接近自然状态”,因为直肠的位置几乎垂直于地面,因此“更健康”。这就造成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健康观念的推动下,蹲厕重新回归欧美人视野,不仅在某些机场里增设了蹲坑位,甚至有了Squatty Potty这样的产品,帮助不习惯下蹲的欧美人半蹲在马桶上方便。

主要参考资料

[1] A. Jacobs:Drop Dead Healthy: One Man's Humble Quest for Bodily Perfection. (2012)

[2] Anthony Burns:The Challenge of Spinal Cord Injury Care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2013)

[3] Brain Bailie:Prepare Yourself for China: The Visitor's Survival Guide to China. (2011)

[4] J. C. Rodda and Lucio Ubertini:The Basis of Civilization - Water Sciences?(2004)

[5] Kenneth Chase: Firearms: A Global History to 1700. (2003)

[6] Mary Bosrock:Asian Business Customs & Manners: A Country-by-Country Guide. (2010)

[7] Shilpa Phadke:Why Loiter?: Women and Risk on Mumbai Streets. (2011)

[8] Upinder Singh:A History of Ancient and Early Medieval India: From the Stone Age to the 12th Century. (2008)

[9] 陈平原:《阅读日本》(1996)


《浪潮》栏目原创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