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90后专注力不如10后:扔掉手机你能干啥?

2017-12-16 谈心社 网易新闻




打开网站想下载点学习资料,逛着逛着,页面变成了购物网站;

 

坐在桌前写报告,脑子中想的却是,TA怎么还不回我微信。

 

想要专注地做事和无法集中的注意力,就好像两个死对头,会胡搅蛮缠在一起。


时光就这样匆匆过去,在漆黑的夜色里,我们才发现一整天什么也没做。

 

注意力都去哪儿了


“几分钟不刷手机,就仿佛自己错过了一个亿”;

 

“不拿着手机就会觉得少了点什么,恨不得手机能长在手上”;

 

“手机电量在75%以下,就开始惴惴不安”;

 

无法长时间地集中精神,缺少对某个领域深入持久的了解,这似乎已经成了现代人的“通病”。 

 

我们每天接触到大量的信息,信息的海量化、多元化、碎片化,纵容了我们“不求甚解”的习惯。

 

没有刻意训练的情况下,我们有限的脑容量是很难深度处理那么多“花样”信息的。

 

正如世界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出的,随着新媒介的发展,信息爆炸大大增加了人们“分心”的机会,人们能专注的时间在不断缩短。

 

此外生活节奏的加快也让“专注”状态正变得越来越难得。

 

现代人正在生活中感受到越来越多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和焦虑,会大大加快我们的大脑老化速度。

 

波仕特在线针对台湾2千多位上班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认为自己压力过大的民众中,有8成认为自己具有注意力缺损的问题。


其中注意力缺损状况最严重的是金融业,几乎每5人就有1人患有注意力缺损症。


在信息爆炸化的今天,我们湮没在信息的洪流中,进入一种“奶头乐”的状态,不知不觉丧失深度思考的能力。


“奶头乐”一词是由布热津斯基在1995年提出的。


指的是为了解除阶级矛盾,而给处于社会边缘化阶层的那80%的人,塞上一个“奶嘴”,让他们在量身订造的娱乐信息中,慢慢丧失热情、抗争欲望,以及思考的能力。


“奶头乐”战略的提出在当时有着明显的政治意义,但是它所揭示的人类生活状态,却真的在现代人中有了呼应。

 

近几年来,微博热搜榜上,总是躲不开娱乐明星拍拖、分手、撕X、出轨、离婚……

 

鹿晗公布恋爱消息,可以导致网络瘫痪。

 

薛之谦和李雨桐的骂战,一条简单声明便可以得到近百万的点赞……

 

而同时期因病离世的“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的消息,却很少有人关注……

 

再看当下的影视行业,网络IP改编剧成为了潮流,《楚乔传》、《三生三世》、《择天记》、《大唐荣耀》、《孤芳不自赏》、《醉玲珑》……这些引起热议的剧都是由热门网文改编而来。

 

据统计,2016年全网IP改编剧数量较2014年增幅达189.5%,播出数量为55部。

 

有业内人士表示:开发网文来扩大生产只能说是一条挣快钱的“捷径”,却也反映出市场普遍的心态:急功近利。

 

IP、改编、翻拍成为潮流的同时,市场上的原创内容却在快速减少,动辄费时两三年的影片逐渐陷入了困境。

 

吴天明导演的作品《百鸟朝凤》致力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观众口碑极好,可是却只有很少的排片量。

 

口碑不差,票房惨淡成为了“百鸟朝凤式”电影的尴尬。

 

北京朝阳一院线经理说:“《百鸟朝凤》没有启用明星阵容,也没有话题炒作,几乎没有阵地宣传,也没有看片推介会、包场活动等,不论是资本方还是院线这边,很难被打动。”

 

今年的纪录电影《二十二》在拍摄过程当中就十分艰辛,曾经因为资金不足而中断。

 

女星张歆艺听到之后投资一百万,才得以成功完成拍摄。

 

在电影上映前,排片率不高,需要众明星一同在微博上喊话站台才能够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

 

“套路化”的网剧综艺虽然能够给观众提供一时的快感,却不能给予我们长久的精神回味。

 

曾经一位同事,自从迷上了网剧和综艺之后,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大大下降,脑海中充满了对于偶像剧情节的幻想。

 

沉溺于虚假的享乐,丧失了生活中的上进心,又怎能沉静下来在感兴趣的方面努力钻研?




活在偶像剧里有多可怕


“奶头乐”好似温水煮青蛙,让我们在享乐中渐渐丧失奋斗的动力。

 

小确幸没有错,但终究不如大欢喜。

 

娱乐不是什么坏事,可是过度地沉溺于此,就会让你在“低成本、高回报”的刺激里,逐渐丧失更长远的生活目标。


在荧幕上,那些成功的故事太多,看起来分分钟就可以实现胖子的逆袭、屌丝的蜕变、丑小鸭的成长,甚至那些玛丽苏的傻白甜总能精准地撞上一个高富帅,实在是一场自欺欺人的盛大“意淫”。

 

实际生活中有太多努力和平庸的瞬间,被刻意忽略,而美好的结果却被无限放大。久而久之这样的暗示使我们生活在云端,忘记了生活里的真实。

 

在幕后团队的强力运作下,电视剧、游戏、综艺,在不断地拉近你和他们之间的距离,消息提醒、直播节目、实时跟拍、诱导点击等。

 

一旦你习惯了这种“唾手可得”的满足感,就不愿再去做那些“高投入”的事情了。


人的阈值,是会不断升高的。

 

当你的大脑已经适应了“高刺激阈值”,想要专注地投入到另一件艰难、复杂、需要高度自律的事情上,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这其实和增肥容易,减肥难的道理相同。

 

美国一位健身教练Manning曾实施过一个疯狂的计划,想用它来激励自己的学员。

 

他用6周将自己培养成为胖子,却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才变回原来的样子。

 

用Manning自己的话说,“肥胖期的自己好像变了一个人,曾经拥有的意志力、专注力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其实变化的不仅是心理上的感受,当一个人受到周围的文化影响,他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判断能力等都可能产生持久性的本质变化。

 

奥地利林兹大学心理学家马库斯·艾派勒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实验对象在看完一段电视或电影甚至小说后,其行为、思考方式等会逐渐与片中人物趋于一致,这被称为“行为同化”现象。

 

在如今偶像剧盛行的年代,如果我们真的“行为同化”,认为生活就是像电视剧一样只有机械化的社会背景和“脑残”的对白片段,就太过天真了。

 

如今,在我们可以通过低成本的渠道获取大量咨询的情况下,深度地自发性的思考也将变得越来越可贵。




不要丢掉专注的能力


在《低智商社会》中,日本著名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指出,日本的新一代,正在逐渐步入“低智商社会”。

 

他们读的书正变得越来越幼稚,对各种社会谣言丝毫不会加以辨析,很容易受到媒体的诱导 。

 

这一切,不就是另一个角度的“奶头乐”吗?


就像布热津斯基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人们将逐渐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最终会期望媒体为他们进行思考,并做出判断。”

 

试想,当你都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时,你怎么可能在一个领域取得成就呢?每天所做的不过是人云亦云的重复罢了,又怎么可能专注下来并不断深入钻研呢?

 

中国家喻户晓的女作家兼编剧严歌苓,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生涯时这样描述,“写了三十多年,没有一天离开桌前,即便是坐在桌前绞尽脑汁”。

 

股神巴菲特在漫长的投资生涯中,一直坚守一个观点:决不盲目跟风,跟随大众潮流,而是始终相信自己的判断力,相信自己的直觉。

 

职业生涯开始时,一个所有咨询专家都不看好的股票,他却坚持选择。没有迷信权威,而是相信自己的判断力,最后也赚取了超越本金20多倍的钱。这段经历也让众人目瞪口呆。

 

作为一名职业的投资管理人,巴菲特没有让客户以及所谓的专家来左右他的思维。

 

他的这种自信,正是来自于他对所在领域的不断专注探索。


在回答 “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巴菲特说,我的答案是专注,而且比尔盖茨的答案和我一样。

 

专注本身就需要及其强大的自律和执行力。

 

和诱惑说“不”是件极其耗费毅力的事情。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如何保证专注度


1、为身体充电,屏蔽一切琐碎信息

 

还记得上高中时,在每节心理课前,心理老师都会对我们说,“整理一下桌面,整理一下心情”。

 

这个充满仪式感的动作会让很多仍流连在课间活动的同学集中精神,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引导。

 

保持专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网络时代信息冗杂,减少外界的诱惑、屏蔽一切琐碎信息才是保证注意力集中最简单直接的方式。

 

在你需要专心的时间里,把Wi-Fi断掉,或者干脆把手机锁起来。从根本上减少你分心的可能性,是克制瞬间想法冲动的好方法。

 

当然了,保证规律的作息,营养均衡的三餐,充足的睡眠和持之以恒的身体锻炼,是注意力训练的基础。


2、保持一种宠辱不惊的状态

 

新华社著名记者陈先发曾在一条微博中写道:“搭我私车的朋友常会蹦出几句怨言。嫌弃我开得太慢了。”

 

也是,作为有着20年驾龄的老司机,我是过于谨慎了,反而从不敢开快。

 

年轻的时候也飙过车,喜欢追求那风驰电掣的速度。遇车超车,可现在反而是越来越小心,开得也是越来越慢了,能让则让。

 

既让谦和的,也让耍横的。既让平头板寸的,也让长发飘飘。既让板车客,也让踱步男。

 

我愿意比任何人都慢下来,反正世界一直都很快,我不着急,你们先请。

 

清华毕业生周劼人说过这句话,他说:世界太快,所以我们更要“慢慢来”,不要在乎当前眼下、一时一地的得失取舍,去发现自己所想要为之努力的更大命题。

 

美国心理学家露西·乔·帕拉迪诺曾根据运动心理学的理论,提出一个注意力专区分析。

 

结果发现,无论是缺乏刺激还是过度刺激,都会导致人们很难集中注意力。


保持一种宠辱不惊的状态很重要。


3、学会反思,及时调整状态


马尔克斯,曾经诺贝尔文学家的获得者也一度被认为是一个拥有怪癖的作家。

 

在写不出来或者没有灵感的时候,他会做很多奇怪的小事情来帮助自己迅速进入写作状态。

 

比如说:把家里的门锁和电插座拆卸了又装,装了又拆;或者是拿起刷子就开始把家里的门都刷成明快的颜色;也有可能跑到衣柜,翻出一套机械师的衣服穿上。

 

在这些看似没有逻辑甚至莫名其妙的事情里,他反而能很快地进入状态,重新梳理好思路。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人在自己不能集中注意力的时候,非常容易焦躁不安或者紧张。

 

就像是干扰你的噪音,不停地嗡嗡嗡,嗡嗡嗡。

 

这样你就更难保持专注了,又怎能按时完成原定计划呢?


这时候,就需要你时常自我反思了——也就是心理学里说的正念。

 

最难的不是调节,而是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分心。

 

讲真,如果不是对一件事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或者坚定的目标感,保证长时间的专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过于逼迫自己还会搞得更加烦躁紧张。

 

所以也要适度调节一下,转换心情。尝试一些从未做过的搞怪小事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要学会和自己的心灵沟通,找到最适合你的解压方法。

 

仅仅是一次天马行空的想象有时候也能把你从负面情绪中拉出来。

 

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最有价值的事情。

 

要知道,最贵的就是时间了,不要浪费在漫无意义的琐碎里。

 

和孤独成为好朋友也是一门必修课,享受枯燥和单调,学会拒绝诱惑,才能收获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自律才是自由的根本。

 

抛开一切杂质,学会沉静下来,每一步都要走得踏实而有力量。

 

推 荐 阅 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下载网易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