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

回到2049 回到2049 2023-04-18


要为真理而斗争,欢迎回到2049。

最近话题都太严肃了,今天搞点开心的话题,什么话题让人开心呢?想来想去,个人的命运啊,终究离不开历史的进程,所以最近最让我开心的,就是2023年两会胜利召开,我现在是心情振奋,已经是身体力行,投入到新一轮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关于今年的两会,有一个大新闻,这就是金融监管改革的问题,具体的改革方案很复杂,简单来说就是,银保监会改成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之前的工作人员本来属于事业编制,但两会之后,他们摇身一变就成了公务员了。当然了不只是改名这么简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职权也扩大了,把之前人民银行的一些金融监管职能,以及证监会对投资者的保护职能,也纳入自己的职权范围。说白了,以后凡是和金融安全有关的问题,全都归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管理。

那么为什么要这么折腾一下?当然是过去的教训换来的。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说是在2019年5月份,银保监会发布公告称,因为包商银行出现了严重的信用风险,为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要对包商银行实施接管,有关业务托管给中国建设银行。2020年11月,银保监会批准包商银行进入破产程序,2021年2月份,法院裁定包商银行破产。一个银行,特别是咱们中国的银行,在我们的印象中,银行那是相当可靠的,怎么就能干黄了?根据有关部门披露的信息,这一切是始作俑者是明天集团。

这个明天集团就是包商银行最大的股东,持有包商银行89%的股权,然后包商银行的大量资金就被明天集团违规占用,结果明天集团把这些钱祸祸完了,没有能力还回去,包商银行就续不动了。这笔钱高达1500亿元,最后就导致包商银行出现了严重的信用风险,照此发展下去,早晚有一天,储户的钱全都得打了水漂。迫不得已之下,银保监会出手了,当然国家前来救场,也不容易,因为包商银行被接管的时候,位列全国银行50强,客户遍布全国各地,据统计,包商银行大约有客户473万1600户,其中个人客户466万7700户,企业和金融机构客户6万3600户,这么多客户,这得多少钱啊。最后的赔付结果是,如果储户是个人或是中小企业,或者是5000万元以下的机构债权,债权人是可以把钱全拿走的,但对于5000万元以上的机构债权,确实没有全部拿回去,只能自认倒霉了。

包商银行的故事可能比较久远了,我们再说一个近的。去年4,5月份,你肯定还有印象,说河南有四家村镇银行发生了取款困难,涉及资金数百亿元,有40万储户受到了影响。那妥了,老百姓不干了,跑去银行门口或是静坐或是拉横幅,要求银行归还我血汗钱。可银行又没有钱,怎么办?那是相当有智慧啊,直接给你赋红码,让你出不了门,一时间,河南出现了一大批“赋码爷”,还有一些外地的储户也跑到河南,那就强制隔离,谁敢得瑟,就是破坏防疫大局,小样儿,不但要不到存款,隔离还得自己掏钱,这就叫吃不了兜着走。河南的村镇银行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导致它们如此臭不要脸?其实和包商银行一样,没有钱。说到这儿,我们就得回忆一下高中政治课的内容。

银行是怎么挣钱的,简单说就是,一方面吸收存款,另一方面拿着存款去发放贷款,银行挣的就是两者的利息差。但问题是,村镇银行的信誉和大型银行没法比,你可以想一下,如果你有1万块钱要存银行,一个是工商银行,另一个是村镇银行,它们俩存一年的利息都是3.5%,那么你会选择哪一家呢?但凡脑子正常,都会选择工商银行。于是为了吸收存款,村镇银行往往都是剑走偏锋,一种办法是提高利息,不仅如此,还送大米、送鸡蛋、送豆油,免费量血压,另一个办法就是扩大揽储范围。像是河南这四家村镇银行,就不仅在本地揽储,还在多个互联网平台进行揽储,其实早在2021年初,银保监会就出台规定,不允许区域性银行通过互联网在第三方平台揽储,但是这几家银行根本不管那一套,什么度小满、小米金融、携程金融,到处都有它们揽储的身影。

这就很危险了,因为你一个小小的村镇银行,拿到这么多的资金之后,到底能不能找到那么多、那么好的投资机会?如果没有机会,那么为了支付利息,它们就有可能做出危险动作,把巨额资金置于风险之中。其实也不只是小银行,很多大银行也这么干,比如说现在非常常见的所谓的“结构性存款”,它名为存款,可实际上和存款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严格地讲,我把钱存到银行,这就是把钱借给银行,先别管你能给我多少利息,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至少你得把本金还给我是吧?但结构性存款不是这样,银行会在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嵌入一系列金融衍生工具,拿着你的钱去炒股票、炒期货。很显然,结构性存款是具有一定风险的金融产品,它并不是真正的存款,至于村镇银行这些小银行,玩儿得就更野了,甚至拿着你的钱去放高利贷,以至于购买刘夫斯基的日历,然后坐等升值,这不是挣钱不要命了么?最后就是我们看到的结果,去年4月份,很多储户取不出来钱了,银行暴雷了。

其实刚开始取不出来钱的时候,广大储户还比较淡定,一是因为他们确实相信银行的信用,有生之年没有见过银行欠债不还的,退一万步讲,就算银行倒闭了,还有政府给咱撑腰,怕啥啊?政府还能不管老百姓么?二是因为“存款保险”的存在,我记得是在2020年,人民银行规定,所有银行都得搞这个存款保险,还发了一个《存款保险条例》,大致是说,如果银行续不动了,那么50万以下的存款可以全额赔付。你想想在村镇银行存钱的,也很少有超过50万的,所以一开始没人在乎,但是很快,人们就发现情况不妙,因为存款保险的使用是有着严格条件的。不是说今天我取不出来钱了,明天咔咔你保险就得给我赔,事实上,根据《存款保险条例》的规定,只有当一家银行被接管、撤销、破产,或是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情形,存款保险才能发挥效力。

但我们都明白,咱们国家的银行,哪怕是各地方小银行,都很难走到这一步,就算是真的不行了,政府也得想办法让你在名义上续下去,否则报道上出了偏差,领导也是有责任的明不明白,这就叫地方保护主义,所以赋红码这种闹剧,其实也不意外。再退一步讲,就算是破产,也要经历一段相当漫长的时间,可存款人真能等那么久吗?不能,因为他存在银行的这笔钱,很有可能是救命钱,是丈母娘要求明天就到账的彩礼钱,是下个月就要还的房贷、车贷,这些钱都等不了,等你把流程都给走完了,人的管子也拔了,女朋友也嫁人了,房子也被没收了,那还不跟你拼命么?其实今天回过头去看,河南这几家村镇银行面对的就是这个问题,当问题出现之后,到底由谁来负责?是人民银行还是河南省的地方政府?人民银行当然有这个责任,可是哪部分来管,也不明确,首先它有9个跨区分行,分别位于上海、天津、沈阳、南京、济南、武汉、广州、成都、西安,至于河南地区,则由济南分行进行管理,但要注意,在分行下面,各个省会还有支行,也就是说,河南自己有一个郑州支行。

那么接下来就有可能出现两个问题,一个可能是,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比如说济南分行要弄你,郑州支行能不能配合,这是要打一个问号的,它能不看河南地方政府的脸色么?第二个可能就是踢皮球,你去找济南分行,济南分行把你踢给郑州支行,你去找郑州支行,郑州支行说要请示领导,又把你踢回济南分行。你把分行支行凑一起了,它们又让你去找银保监会,你去找银保监会,对方表示我也不是谦虚,你还是另请高明,去找地方政府吧。最后一通扯皮、拖来拖去,储户的权益谁来维护,反倒成为了次要问题。

这就是过去的金融监管所面临的问题,权力分散、权责不明确,出了问题,老百姓不知道去找谁。其实回看历史,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国家也一直在进行改革,1993年,人民银行变成了纯粹“中央银行”,同时设立三大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此之后,又陆续成立了证监会、保监会和银监会,到2003年,就形成了“一行三会”的格局。这个格局持续了十多年,2017年,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成了银保监会,这就成了“一行两会”。至于这一次改革,那就是“一行一总局一会”,同时,这个总局权责范围扩大了。所以整体的趋势就是,权责越来越明确,金融监管越来越集中,每个单位要做什么事情、承担什么责任、谁来负责监管、一旦出事儿了去找谁,这一切都变得更加清晰。以后,人民银行就专心做好货币政策,证监会一门心思负责证券市场的监管,至于其他的金融安全问题,全都交给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简单来说就是,如果将来再出现河南村镇银行事件,那你不用东奔西走,也不用另请高明,就找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当然了凡事都有两面性,咱们老百姓的权益有了更好的保障,但与此同时,对于很多地方性金融机构来说,以后想办点儿事情,难度就要增加了。比如说某个地方性银行,想要整点金融产品、搞点金融创新,在过去,可能地方政府批准就行了,但现在不一样了,因为监管的权力转移到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这个码头未必好拜,去北京还得坐车,来前儿的火车票谁给报了?所以博弈还会继续,一方面,金融创新是必须的,否则咱们也买不到好的理财产品,而另一方面,监管也是必须的,否则就会不断出现P2P、包商银行、河南村镇银行这些事件,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当然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答案,而且也永远不会存在,而是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去完善,编不下去了,完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