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新路,润心田!这项工作看点多!


北京语言大学作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下称“三进”)重点推广高校,根据中宣部、教育部部署和要求,加强党的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立足学校学科优势和特色,以教学改革为引领、课程建设为根基、教材建设为支撑、实践教学和环境营造为特色、培养翻译与国际传播高端人才为重心高质量开展“三进”工作,培养思想素质过硬,具备深厚中外人文素养,能够“唱响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的高端人才。



一、以教学改革为引领

贯彻“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从人才培养策略、资源平台建设等方面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针对外语类人才培养,在确定全面掌握“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知识传授目标和多语种演讲、写作、翻译等能力培养目标的同时,着力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全球视野、科学精神、法制意识、公民品格、生态文明八个维度进行价值塑造。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重点加强基于受众需求导向的传播路径研究,推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认知融合,寻找“最大公约数”,充分利用各类融媒体资源平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教学,并以调查问卷等的方式考察育人成效。


二、以课程建设为根基

修订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在外语人才培养中突出国际传播培养特色,增设中国文化概要(英文授课)、中国文化西语国际传播等特色课程6门,修订课程大纲360门,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位一体。修订国际学生本科教育140门课程大纲,将习近平治国理政相关思想分20个专题列入通识课教育体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列入新汉学计划博士研究生专业选修课,并作为当代中国研究方向博士生专业必修课。立项“三进”探索课程46门,其中本科27门,研究生10门,国际学生9门。其中,面向国际学生开设的高级商务汉语综合课注重强化中国国情教育,将 “两山理论”融入其中,使国际学生深刻理解中国走绿色发展、文明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决心和信心,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


三、以教材建设为支撑

编写“理解当代中国”国际中文系列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需求,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本及国内外主流媒体的专题纪录、新闻报道、时事评论中选择素材,兼顾经典表述、真实案例和国际视野,以“融通中外、融汇思想、融化内心”为目标,使学习者在提升综合语言能力的同时客观全面理解当代中国,成为真懂中国、知华友华的国际化人才。面向外语人才培养编写《立场与方法》系列教材,其中《立场与方法—高级英语演讲》系统阐释“改革开放”“一带一路”“全球化”等话题的中国立场及表达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并表达正确的观点和主张。



四、以实践教学和环境营造为特色

采用讲、译、写、做、演等多种方式,经由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学科竞赛、校园活动等多种途径,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和思想水平,营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校园文化氛围。成立多语种演讲辩论拔尖人才训练队,培养国家立场、青年视角、国际传播胜任力。相关首席专家带领学生参与《冬奥术语平台V3》、多语种《抗疫外语通》、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重要任务的翻译实践。在国家博物馆、香山革命纪念馆、央视视频通讯社等国际传播一线实习实践基地。建成全国最大国际中文教学实践基地网,覆盖120多个实践教学点。组织国际学生在线参加国际汉字大会、国际中文交流周、联合国中文日等重要活动,为国际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搭建平台。


五、以培养翻译与国际传播高端人才为重心

局校协同,联合培养研究生。与中国外文局合作,联合培养“国际传播翻译”和“国别和区域”学科方向博士生,聘请相关领域专家担任博士生导师。探索设立“政治文献翻译”研究方向,选拔政治素质过硬、学术研究精进、翻译能力扎实的优秀学生进行国际传播专业领域的深度培养。培养知华友华、助力讲好中国故事的汉学家。优化国际学生新汉学博士计划培养体系,引导其结合研究计划,参加社会调研,关注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疫情防控、北京冬奥等主题,产出高水平学术成果,深入理解当代中国。

重点推荐



重磅!北京语言大学2022年招生宣传片上线!


立志 立德 立言 立功


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


出品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来源 | 教务处 学校办公室

编辑 | 邵宗艺



嘿,朋友,一起为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语言大学“小联合国”

点个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