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我们这十年 | 持续发力,学校跨越式推进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学校注重完善学科布局,着力加强学科内涵建设,目前学科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其中,国家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0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2个。
2013年,成立中国周边语言文化协同创新中心、语言科学院
2016年,成立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
2018年,成立语言学系
2019年,成立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
2019年,成立语言智能研究院
2020年,成立一带一路研究院
2021年,成立心理学院
2022年,成立教师教育学院
2022年,成立“北京语言大学青岛世界汉学中心
近十年,学校获各级各类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859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3项),获批科研经费总额4.59亿元,在语言类高校中居领先地位,实现了重大项目的快速增长。出版学术著作1189部;发表论文6341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394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等省部级优秀成果奖20项;产出高水平咨询报告287篇,其中21篇获得国家领导人批示。
2013年,曹志耘教授的《汉语方言地图集》荣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2019年,我校梁晓声教授创作的长篇小说《人世间》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全球汉语中介语语料库”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通用型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依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进行建设
2021年,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研发的多语种“冬奥术语平台”正式交付北京冬奥组委
阿拉伯研究中心主持出版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党、团体、人物研究系列智库报告》成为国家相关职能部门重要参考丛书
阿拉伯研究中心的标志性成果《阿拉伯发展报告》年度黄皮书已出版6册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中心标志性成果《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共50册,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2020年,刘利教授主编的《战“疫”,我在中国》(中、英文版)在全球同步发行
自2021年7月1日起,《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作为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正式实施。刘英林教授作为课题组首席专家,主持该《标准》的研制
2017年,举办“一带一路”语言资源与智能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8年,与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纪念《汉语拼音方案》颁布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2018年,由湖南省教育厅、长沙市人民政府、北京语言大学、湖南大学共同承办的“首届世界语言资源保护大会”在长沙举行
2020年,举办首届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智库论坛暨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智库联合体揭牌仪式
2021年,举办首届语言认知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9年,国际中文教育大会在湖南长沙开幕,刘利校长作为国内高校代表发言
2022年,刘利校长应邀出席教育部语言文字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学校发挥语言人才智力优势,助力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
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来校作学术报告
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蓝生来校作学术报告
世界著名语言学家、香港中文大学王士元教授来校作学术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王宁来校作学术报告
重 点 推 荐
嘿,朋友,一起为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语言大学的“小联合国”
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