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突破!一等奖+2,二等奖+1!
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于2022年12月18日举办“第十二届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决赛,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3名教师获奖,李秋实、孙迎春获得一等奖(一等奖共12名),王义夫获得二等奖。本次比赛分预赛、决赛两个阶段。学院选派5名教师参加预赛,李秋实、王义夫获得预赛阶段一等奖、孙迎春获得二等奖、王丽娜获得三等奖。预赛和决赛成绩均取得我校参加此类比赛的历史性突破,在北京市高校名列前茅。
李秋实
(一等奖)
主讲的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面向大二学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此次教学比赛选取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群众路线专题,在课程讲授中,李秋实注重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文化人。在内容上的力求点面结合,注重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融入教学,同时通过概括关键词,为学生清晰讲解群众路线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互动式教学法,通过不断的问答引导学生思考。教学风格上凸显我校的语言文化特色,例如通过对“人民英雄”的短语结构分析引出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引入孟子章句,借以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
孙迎春
(一等奖)
主讲题目为《法律何以获得普遍遵守》,属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第六章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部分的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以专章的形式对法治建设进行部署,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全民守法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将法律何以获得普遍遵守讲清楚、弄明白,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法律与道德、价值观的关系,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点,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王义夫
(二等奖)
主讲题目为《党的七大的历史功绩及其启示》,属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第六章第四节“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部分的内容。课程立足于党的七大的历史史实,用青年学生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将大会的历史贡献讲清楚、讲清白、讲生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两个确立”重要论断的决定性意义提供鲜明的历史启示。
学校领导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度重视此次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学院于8月27日、9月9日、11月21日、11月24日、12月14日精心组织五次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教学工作坊,校党委书记倪海东教授、副书记魏晖教授亲自参加,校长刘利教授悉心关怀;教务处处长王瑞烽教授、沈庶英教授、苏英霞教授、张崇教授、穆杨教授、魏达老师与北京师范大学王树荫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冯秀军教授、第二外国语学院宋振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洪森副教授等校内外专家进行针对性辅导;学院各教研室和张加才教授、张华教授等专家全过程全方位参与。通过“教学演示—专家点评—会后总结—教学演示”的循环打磨,参赛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本次比赛为契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主渠道作用。
重 点 推 荐
“汉语盘点2022”年度字词揭晓
邵杨:在沙特做一颗文化传播的种子
感念在北语做博后的日子
出品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来源 | 马克思主义学院编辑 | 徐媛媛
嘿,朋友,一起为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语言大学的“小联合国”
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