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律人之间,应如何进行公共话题的辩论?(法官分享6条规则)|法客帝国

2015-08-12 华黎 法客帝国

加小编个人微信号:fakediguo,可合作、交流、咨询,关注法客帝国,回复“”可申请加入各类法律专业讨论群。投稿邮箱:27588775@qq.com


[题图作者/西安·老马]



[原题]法律人之间的辩论


版权声明
  • 作者|华黎,法客帝国婚姻法专业群群主,微信号:376369174

  • 来源|作者赐稿并授权法客帝国刊发

  •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擅自转载



延伸阅读:

点击 法律人首先应是优雅绅士-华盛顿的110条礼仪准则

大家已经不满足于吸收信息,而有了强烈地反馈、表达和参与辩论的欲望;但怎样辩得有理有据、不失风度,并能继续辩论,这是应该引起我们思考的


以前周围除了同事以外同行很少,都是七大姑八大姨听说你学法律来咨询案子的,也就只能跟同事、同学忙里偷闲时聊聊转了八手的小道消息,调侃下信息来源不明的案件细节,也讨论不出个所以然来,辩论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是揣着自己脑洞大开预想好的情节继续埋头案卷。自从微博、微信流行起来,大家都不停地在加专业群、刷朋友圈、订公众号,即使案子再多再忙,加班躺倒在床上也要看一眼群消息,扫一遍朋友圈,读读公众号推送的文章。

这就是互联网+的好处,每天看到的法律相关信息范围广泛,紧跟法律时事,大到出台司法解释,小到法律常识普及,纪念邹碧华法官活动、关注陈发树与云南白药股权之争、商建刚退律转法事件、奚晓明同学信件等内容大家都能足不出户得到相对完整的资料。慢慢地,大家已经不满足于吸收信息,而有了强烈地反馈和表达的欲望;不再只探讨自己手上的案件如何处理,开始关注时事、政策、司改各个环节。自然有讨论就有分歧,有分歧难免辩论几个回合,有不欢而散的,有呵呵而止的,大家也都见怪不怪。最近,大学教授和法检小花的讨论天天刷屏,你来我往,有去有回,今天贺卫方老师亦发文评价。

本文不就他们之间的辩论做评价,因为不了解细节,但我想法律人之间保持辩论肯定是好的,而且辩好了是有利于改善司法环境,促进公平正义的。但怎么样辩得有理有据,不失风度;最后即使辩不出个所以然来,也不至于反目成仇,不会导致以后再有话题双方也回不到辩论的平台上,才是这次辩论真正应该引起我们思考的地方。

1、辩论的目的

首先,大家至少应该达成共识,是辩论而不是参加辩论赛,不是所有辩论都是为了分个谁胜谁负,谁站在道德、法律上的高位,而是通过辩论寻求真理,哪怕不是“真理越变越明”,给我们的司法实践提供些新观点,新思路也好。法律人大多是能言善辩的,周围的人对我们的评价大多是“常有理”,而往往这种讨论最后都变成辩论赛,屁股决定脑袋,一味地不管不顾不听,对方辩友说的全不对,我方才是合情合理合法。

2、辩论的基础

个人认为,辩论的基础建立在双方就某一事件公开公布的信息获取上应该对等。比如,要针对一个案件进行讨论,大众能获取的信息最直接的是裁判文书,而且案件的法律事实,双方的观点证据,法官的心证决断,都体现在裁判文书当中,那么讨论的基础就应该限定在这份公布的裁判文书之上。不要在讨论的过程中,再讲什么,我告诉你这案子里面有内幕,什么什么的;如果真有这些情节,作为一名法律人应当走相应法律途径寻求救济,而如果真要在辩论中探讨这些,也最好在开放一个讨论的开始就同时公布相关信息,而不是把这些当作把柄握在手中,在对方发表辩论意见之后拿出来攻击对方。这也是法律人应该懂得的朴素的“举证期限内举证”原则,而不是你藏刀子我藏枪,最后演变成一场无意义的厮杀。

3、辩论的内涵外延

在辩论的基础条件满足之后,一场有序的辩论最好在同一个内涵外延下进行,不要你说东我扯西,你说判决不公正,我说程序不正义;辩论的双方能挑几个重点问题你来我往,真正一对一地辩论,才是良性地互动,才能更好地找到问题真正的症结。

4、辩论的忌讳

好的辩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会说吗?个人认为辩论中最大的忌讳就是只说不听。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用心倾听对方的观点,换位思考别人的立场,或许会摇摆自己的观点,或者更加坚信自己的主张,结果如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为了辩论而辩论。法律人主要指公检法司,也包括法学学生,老师,这个职业共同体里面的每一个角色都需要在工作、学习中学会换位思考,听取犯罪嫌疑人的辩解、寻找对方代理人的破绽、分析双方当事人的权责,哪一个环节都需要学会倾听,只有足够地听,才能充分地思考,然后更好地确立自己的观点,最后有理有序地表达出来。

5、辩论的方式

我们群里的群友喜欢讨论案情,法理,今天读贺老师的文章里说到他们也有群,也会探讨、辩论,当然他们的群人员构成更高大上些,但为什么大家以及贺老师要通过发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是简单在群里辩论即好。我想,这说明有些话题是我们这个共同体都关注的,希望能够就此发出自己的声音,也试图寻找一条出路来解决这些问题。而以文章的形式发表,意味着希望对方冷静一下,先听一下己方观点再做定夺,再做发言。

争议有大小,小看法可能在群里几个来回搞定,大问题可能就有必要正式“约辩紫禁之巅”了。现在交流平台充足畅通,适时地举办一些论坛,组织大家发表看法,未尝不可行。

6、辩论的意义

回到辩论本身的意义上来讲,要求双方尽量撇去个人利益,就事论事地讨论问题的本身,也许个案已成历史事实,但如何解决问题,防微杜渐,举一反三不才是辩论真正的意义嘛。要想保持良性可持续的辩论氛围,我想我们要做的是冷静下来,先听后想,然后分清是非、辩法析理,最终尝试找到新出路。

当然,能动手的就不要动嘴了。

(全文完)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