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传媒学子暑期实习最全指南(上) | 刺猬君呕心推荐

2016-06-24 一脸真诚的刺猬君 刺猬公社
导读

可能,你想到的,想不到的,刺猬君都帮你想好了~


by 刺猬君 呕心推荐

 

随着各门考试的结束,暑假即将拉开帷幕。如果你热爱传媒,就一定要充分利用大学的假期,到相关单位去实习,除了可以丰富简历、锻炼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让你有机会真实地感受这个行业。不管你是要去报纸、杂志、创业公司、外媒,甚至是企业,希望通过以下几位刺猬君的经验之谈,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祝各位顺利完成实习!


(因为推荐内容全面,范围广,我们分为“上、中、下”三部分,这里是上部)



实习单位:《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

《人物》杂志


实习人: 周珊珊

分享主题:没人有义务手把手教你,但你有权利选择如何学习


这个感言源自于我的本科专业大实习,也就是在《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实习时,我在同部门的“资深实习生”卢义杰(戳文看链接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媒体实习生 | 问答卢义杰)的推荐下,看了一则中青的实习生专栏文章,名曰《没有人有义务手把手教你》。看完之后,我根据自己的实习情况,加上了后半句话。

 

职场不是学校,没有老师和家长盯着你一定要做什么。作为实习生,你的态度决定了你能学到什么、学到多少。没人有义务手把手教你,是等待被填鸭,还是主动出击,这是你选择的权利。我谨以自己的两段主要实习经历给刺猬粉儿们谈谈切身感受,浅尝辄止,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实习首先要打好前站,了解实习单位的风格。媒体属性不同,采写手法自然也不同,以我的经历来说,中青特报偏向于监督调查类的深度报道,语言平实,最重要的是准确及时的事实核查和平衡客观的文字表达;《人物》则偏向于特稿写作,以人为核心,以故事为形式,采写中对于人物的逻辑链非常注重,写作周期较日报来说更长一些。

 

要想了解清楚实习单位和所在部门的属性与风格,最好提前阅读报道(或是收听/看节目、熟悉产品),对选题、语言风格、基本操作规范,以及可能会合作的记者编辑都提前有一些了解,这样在自己真正着手操作时就会更加得心应手,也能因此赢得更多锻炼的机会。我的师兄师姐曾告诉过我,实习生要做好受“冷遇”的准备。其实冷遇就是实习单位给你熟悉环境和部门风格的一种方式,你所要做的就是充足准备,耐心等待,主动出击啦~

 

关于实习,第二件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事情就是明确目标。结合所在的媒体风格,自己能够在实习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为自己设定具体而实际的实习目标,并依据这个目标在实习中努力实现。

 

中青的实习是我的专业大实习,当时我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就是了解并大致掌握新闻生产的全过程,然后尽可能独立操作一组报道。所以我去报社的第一天就开始朝这个目标努力,从取报纸、整理录音、打印采访函,到报选题、采访、搜集资料与证据、写作、编辑、值夜班、排版,每一个步骤都尽量尝试,如同一个新手闯进了江湖,遇上的每招每式都是在学习,学习标准的操作,让自己变得更加职业化。实习时一位老师总结过,实习生要牢记三点:ask for more, do it better, make a difference(问多一些,做好一些,与众不同)。

 

最后就是注重与人交流,完成一个兼顾有益和有趣的实习。这就说到我喜欢做的事情一般有两个衡量的标准,一个是有益,一个是有趣,我觉得较为理想的实习可以同时兼备这二者。

 

《人物》一直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杂志,我是它的忠实读者。《人物》的记者和编辑整体比较年轻化,大家都非常热情和乐于分享,关于他们丰富的采写经验、对选题的敏锐嗅觉,还有对人对事的精准把握,都能在交流中拾得一二,哪怕只是一起去采访的路上闲聊几句。在《人物》实习,除了收获了各种神奇的采写经验,对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我和那里的记者编辑的交流。

 

如果你拿到了一份实习,或者正犹豫不决该去哪实习,你都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思考看看,或许能得到想要的答案。



实习单位:《新京报》


实习人:王宁

分享主题:实习要学会做“加减法”

 

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自我能力的提升,稿件完成、出版只是这个任务的完成,但是对个人而言,这个时候还需要对比、复盘、总结。


首先,对比自己的版本和编辑的修改版本;

其次,看一看同城媒体和同类媒体对同一选题的报道,寻找差距;

最后,总结和反思自己跑现场的不足、采访的不足以及写作方面的不足。

 

另外,实习中要多沟通多交流。


一是和指导老师、编辑老师多沟通多交流。他们的指导能让你更快的找到方向,而且实习时遇到的困难问题都可以与他们交流,既方便他们了解你的工作状态,同时你也能从前辈那边获得宝贵的建议。


二是多与同行交流,与一起跑现场的老记者们交流往往得到很多更快更好完成稿子的方法。有一次我参加一个全英文圆桌采访,因为英语不好,遗落了很多关键信息,只能靠听录音去补,但是交稿子要得急,时间有限,与现场老记者交流,发现原来在场的工作人员可以帮忙翻译,为我节省不少时间。

 

以上两点就是所谓的“加法”,主要指实习中除了单纯完成稿件,还需要做好这些事情。

 

至于“减法”,主要想说,实习的时候贪多嚼不烂,要学会拒绝。


我实习时,没有固定的实习老师带,有时候会出现同一时间多位记者或编辑老师同时找我干活的情况,这个时候要衡量自己的工作能力,学会拒绝一些任务。因为通常情况下,做一件事情所花费的时间往往会超出我们原本计划好的时间,而且任何意外情况都会拖慢你的进度,比如采访对象一直不接电话或者采访延迟等等。所以如果前后两个任务时间连得特别紧,这个时候你就要懂得拒绝,以手头的事情为重。


不要觉得实习的时候干得越多才是赚到,其实是把事情干得好才是赚到。工作都是结果导向型,不论你是不是因为同时接了多个任务才导致手头的任务完成得不好,最终稿件质量才是你能力的证明。当然,拒绝的时候要详细地和记者或编辑老师说明自己手头上的任务以及困难。



实习单位:某外媒


实习人:贾宸琰

分享主题:如何获得一份外媒实习?




2015年年初,我被湖北省教育厅选派前往哥伦比亚大学参加一个短期交流项目。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曾经任职于CNN和ABC、哥大新闻学院的Lennart Bourin教授给我们讲授Vedio Journalism的课程,我上课发言说我想成为一个调查记者,把新媒体作为重要的传播渠道,但会坚守纸媒。教授听罢说了一句话:“You are gonna fail.”我回答道:“教授或许您是对的,但我还是希望坚持做我喜欢的事情。”

 

这是我跟某世界顶尖报刊北京分社(以下简称某报)的面试官说的故事。当时面试官听完笑了,说:“欢迎你来我们这儿多做原创故事。”

 

说说如何能获得一份外媒实习。

 

大多数外媒会在其官方网站、Facebook主页、Twitter和领英等社交媒体上发布实习招聘信息。你需要在截止日期前发送你的简历和Cover Letter。一般来说,外媒会要求实习生具备托福、雅思等语言成绩。除了这些“硬件”,求职简历还需要注意诸多“软件”问题,比如以下四点:

 

1、邮件正文的内容

2、附件简历的名称

3、感谢信的重要性

4、了解单位的文化

 

我当时的邮件正文分了几部分。首先简要地介绍了自己的学校、专业和对新闻的兴趣。第二部分写了自己为什么想要得到这份实习(和某报的渊源)。比如我谈到了自己在哥大游学的时候,申请旁听了该报杂志总编辑的讲座,非常认可他们的编辑观念并深受鼓舞。第三部分写了自己在申请这份实习之前的媒体实习经历和新闻作品。最后附上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包括电话、邮箱),并恳请某报的编辑老师们能够给我一次面谈的机会。

 

简历等附件的名称和格式也非常重要,比如附件名称最好是“某某+学校+申请职位+实习时长”。不少外媒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实习生结束实习之前,要筛选出自己的“接班人”。我当时结束实习前,也协助老师做了第一轮筛选简历的工作,所以我很清楚哪些简历会在第一轮就被淘汰。我筛出的候选人无一例外都拥有格式非常完美的简历。比如,提交的简历都是PDF版的,而非Word版的,便于HR直接在邮件中预览的时候,而不会影响原有格式。

 

外国人有写感谢信的文化。可以说他们认为一个人受到帮助之后,向帮助你的人写一封感谢邮件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所以,无论你有没有得到这份实习,但凡HR回复过你的邮件,或者向你发布了某些信息,都可以写一份感谢邮件,毕竟有的时候细节可能让你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了解单位文化也很重要,即你要在邮件中说明:我为什么想来贵单位实习。

 

简历通过之后,我接到了某报的电话面试。

 

当时我的面试问题大致是如下几个:简单自我介绍+ISIS是什么+一名某报专栏作家的生平和代表作+即兴说出一则你最近想写的新闻以及为什么想写+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经历+实习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两点:


第一、不知道就如实说(honest),当时我并没有听说过面试官问我的那位美国作家,我就如实说自己确实不了解,但我知道其他记者的作品;

第二、自信和稳重、展现自己不可替代的优势。

 

最后就是笔试的环节了。我的笔试题目是一篇关于法国的英文报道,要在规定时间内翻译成一篇完整的中文报道(内含一级和二级标题)。

 

通过了这三轮,就可以去外媒实习啦。祝大家好运!






刺猬公社

原创出品 欢迎转载

合作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商务合作:1309471843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