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在国外8所大牌新闻学院留学,总会遇到一门课程让人受尽折磨|海外传媒学子

2016-09-26 贾宸琰 刺猬公社
导读

2016年7月16日,刺猬公社建立了[海外传媒学子交流]社群,集结了正在世界排名靠前的新闻学院就读(或毕业不久)的百余名中国留学生,其中包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西北大学、伯克利大学、密苏里大学、纽约大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谢菲尔德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高校的传媒学子。该社群旨在方便海外传媒学子们互相交流、资源共享。欢迎在海外学习传媒,并致力于传媒研究和实践的学子们加入,微信号:yunlugong。

 

by  贾宸琰|采写、整理

 

刺猬公社邀请了来自哥伦比亚大学、西北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苏里大学、纽约大学、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英国华威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请他们分享了自己的课程表,并自述在海外学习传媒的感受。

 


田晨炜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J-School 

研究生一年级


  

田晨炜在伯克利的课表

 

伯克利第一个学期的课表是固定安排好的,一共18个学分,一周大概二十个小时左右。不能退选,也不能多选。但有一门会耗掉绝大多数时间的课程,编号是J200,具体是什么名字不记得了,其实也没有人叫它真正的名字。折磨了这么多届人,它在大家口中就慢慢变成了J200。J200其实就是个实践课,和所有新闻研究生院一样,把你扔到field里学习进步。

 

J200一般分为五个组,其中两个是固定的报道区,分别为位于伯克利以备的Richmond和伯克利以南的Oakland North,同时会开设三个选题,这三个选题每年都不一样,据说是根据大家PS中的兴趣方向和当年加州的热点问题制定的,但我没有核实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学院会在入学前两个月开始和你沟通,让你列出自己想去的组,今年的三个选题是Gentrification,Labor和Tech。我由于刚刚本科毕业,也没什么工作经验和特别具体的兴趣,所以还是决定选择general一点的报道区。Oakland犯罪率很高,我感觉挺新奇也挺有兴趣的,再加上师姐说Oakland的导师很push你,改作业特别认真,最后就选择了Oakland。

 

在学院那里经过协调定下大组后,组内的导师和助教会联系下分更小的选题。这一部分其实挺有意思的,跟高考选专业一样,总是能看出现下最“热”的是什么。比如我们这一年,Oakland North有12个人,包括我在内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志愿都是Crime/Courts/Justice。但最终我还是如愿以偿地survive下来,成了crime reporting三人组里的一员。(另外几个选题是Politics, Government、Culture, Community、Education, Youth, Family、Science, Environment, Health)

 

J200的课程每周两到三次,不同组不太一样,每次时长也不一样。除了自己的课程以外所有组每周二上午9点到12点会一起上一节大课。按每周1到2篇的出稿频率,课程内容包括选题会、新闻写作之类的。每周有一个半小时的课程是关于如何有方向性地查询public records和公开数据的,这部分我还没开始上,但算得上是我非常期待的一个部分啦。总之,虽然还没有进入正轨,但应该跟所有新闻学院一样,实践课这一部分总是最辛苦的。

 

Berkeley因为是一个两年的项目,所以不太急着让你选报道形式,我们第二年才会选择自己的track。第一个学期的J200强制要求必须完成六种形式中的四种,也就是哪怕你觉得你自己没有兴趣,也要逼迫你每个都尝试一下,学习一下,尽量变成什么都会且有一项拿得出手的记者。

 

除了J200之外,每周还有两次Intro to Visual Journalism,大概就是简单教些视频之类的,这个按照大家最初的兴趣分班,比如对新媒体感兴趣的在一起,教学内容也会稍微侧重向新媒体相关。纪录片的在一起,视频拍摄部分可能教得更扎实。这个的课业压力就没有J200那么重,虽然似乎每周都有拍摄作业,但内容比较基础,时长比较短。

 

最后还有web skills,这一部分在下半学期才开课,所以暂且知道得不多。

 

以上就是所有的课程了。



 图片来自伯克利官网

 

因为最近算是适应期,所以感慨万千,同时比较stressed。我们这一届一共53个人,只有两三个应届生,大多数人都有过工作经验,非常厉害(根本找不到别的形容词来形容他们),和他们相处总有种自惭形秽的感觉。大家年龄也都偏大,一般都比我大个四五岁,为人处世也更加成熟,在这群人中我也要按照大人的行为模式来要求自己。最后也因为大家都是英语的native speaker,language barrier横跨在我面前,我还是很怕的。

 

偶尔会有特别想说汉语的时候,下意识地觉得或者预期这个电话打完了就会回到汉语的环境,那种感觉特别像楼梯的时候,你以为是平地却还有一级台阶,你一脚踏下去,虽然不会摔倒,别人也看不出来什么异样,但心里会猛地空落落地跳一下。

 

但同学们人都很友好,对漂洋过海来到这儿又没中国同学的我非常照顾,尤其是我Crime beat里的两个队友,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解释这个解释那个,去到哪儿也会叫上我,说“Let's work on some crime.” 像个和谐的犯罪团伙一样。Professor也会根据你的自身情况push你,帮你规划询问你的感受之类的。

 

总之,这是我第一次来美国,也是我第一次在国外长住。虽然有些焦虑,但必须承认还是新奇感占了上风。伯克利的J-School真得是个好地方,我非常非常知足。

 


詹蕙兰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  

数据新闻与国际报道方向 

研究生一年级


  

詹蕙兰在密苏里大学的课表

 

课程:

Mass Media Seminar

News Reporting (Beat: Public Safety and Health)

Global News Across Platforms

 

研究生在第一学期有两门必修课,分别是Mass Media Seminar和News Reporting,第三门课自选。密苏里新闻学院以“The Missouri Methods”为荣:8家本地专业媒体,几乎涵盖了从纸媒、电视、广播、网媒到广告公司的所有传媒机构类型,搭配着课程为学生提供真枪实弹的基地。

 

我所上的News Reporting这门课程,每周两次讲座,课余需要在一家报社工作,负责日常轮班和某个领域的专题报道,总共一周付出25至30小时,工作量非常大。我的专题领域是公共安全和健康,每周开选题会,跑法院拿档案和听审判,采访律师,报道犯罪事件和人们的身心健康问题。在一个大大的法庭房间里,即使坐在第一排,法官、律师和嫌疑犯的声音也很遥远,加上对话充满了法律专业名词,无法理解案件是常有的事。


同时,由于当地法庭里只允许律师使用手机,我无法录音。我难以忘记每次案件结束后,在第一时间冲向双方律师,拦下他们,询问案件细节,并留下电话号码。“你在法庭上说过犯罪嫌疑人对此非常后悔,对吗?”“你提到他在攻击前花了30秒来反应,是吗?”反复寻求解释,让对方说完想说的话,改变提问方式来获取同一问题的更多信息,通过这些步骤我才能渐渐理解一个案件,用准确的语言向读者讲述这个故事。

 

对本地新闻的极度重视和对事实准确性的苛求是我在工作中感受最深的两点。这给中国学生带来两个巨大的挑战:尽力了解本地文化和克服语言障碍获取准确信息。一次次的操练让我在痛苦中收获巨大。这些感受也让我意识到,在密苏里学生能被委以重任、与本地资深同行相竞争乃至多次胜出的合理之处。

 


密苏里新闻学院门口的两头中国石狮子,由民国时期孔祥熙相送

 


刘晓娴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  

研究生一年级




图为刘晓娴8月boot camp的课表

 

当我搬进宿舍准备开学时,隔壁寝室孩子放暑假回家了。是的,在大部分专业还没开学时,我们就开始了boot camp,类似于一个集训,目的在于让大家熟悉包括视频音频新闻制作、社交媒体报道等各种媒介,同时也开始上最基础的新闻报道课。

 

这段时间最大的特点就是课程紧凑,ddl一个接一个。但同时课程内容非常的务实,几乎一上来就会把我们扔出去报道,然后把作品拿出来给全班一起品评。我记得上video reporting课时,要在两天内报上选题、找到可以拍摄的人物、进行拍摄和剪辑。而我却很不幸运,晚上下课后在纽约大街小巷暴走几小时,与各行各业的人攀谈却接连被拒绝,邮箱和手机里收到的也全是“sorry”。那天大概是我被拒绝最多次数的一天。还好,在那天刚刚转钟的一刻,我不抱希望发出的采访邀请的短信,居然在半夜等到了肯定的回复。此时觉得audio老师不断在课堂上重复的一句话:“Your career is not going to be made or break in this class.”非常适合安慰当时的自己。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

 


胡鑫

纽约大学

研究生一年级


我今年九月开始在纽约大学学习Business and Economic Reporting。这学期共有四门课程,两门新闻专业的课:一门是Law and Mass Communication Seminar,以文献阅读和案例讨论为主;另一门是六个小时的马拉松式课程Reporting and Writing Labotory, 将新闻报道实践与授课结合。另外两门是商学院的MBA课程, Foundamention of Finance和Global Economy。


课程集中在周一周二,剩下的时间做报道,每周交一篇故事发表在我们自己运营的平台上(medium/upstartcity)。我很享受小班的氛围,和项目里不到15个同学一起讨论,轮流做编辑点评彼此的文章。教授们丝毫没有架子,有问必答,并尽力提供一切资源,上周安排经济学家与我们会谈,下个月带我们去其他州报道大选。

 


 图片由胡鑫提供

 

课程设置是我最终选择纽约大学这个项目的重要原因。因为本科学习新闻,曾在两家偏财经的外媒实习,深感自身在经济和金融领域知识的缺乏。也正因此,相比于大部分有经济学科或者工作背景的同学,我在上课时常常倍感压力,听不懂是常事,交稿前每天睡两三个小时也常有。开学时教授就提醒我们,“Treat it like a job. We all work more than 40 hours week. How much time will you put into study?”

 

胡鑫(左二)与中国同学的合影

  



傅颖聪

西北大学

Master of Science in Journalism 

研究生一年级





周一下午的课程Foundations of Interactive Journalism只上半学期,后半学期的课程为Multimedia Reporting。

 

Medill因为开学较晚,到现在也才正式上课一周。虽然本科就是学习新闻专业的,但由于我选择的是商业新闻方向,需要接触大量经济金融方面的术语,加上非母语环境下学习的不适应,第一周的课上下来,还是感觉压(shi)力(li)很(meng)大(bi)。

 

Medill MSJ第一学期的课程都是必修,因此并没有选课的自由。一学期一共是5门课,每门课都有不少的reading和作业;其中最重要的一门News Reporting & Writing占据了两天半的时间,强度相当大。

 

就商业新闻来说,课堂上教的东西都很实际,从基本经济概念到如何找采访对象,从如何写lede到quote的规范,例子和标准都来源于Bloomberg, The Wall Street Journal等专业国际性媒体。尽管Medill开设了不少新媒体方面的课程,但仍然很强调传统的新闻写作。开学之前,所有学生都需要上一门线上写作课程,内容涉及最基本的语法、用词、美联社标准写作规范。

 

不过,和国内相比,这里课堂气氛更加开放活跃,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提出来,二十人不到的课堂里几乎人人都会参与讨论。MSJ大部分的课程都是在芝加哥城中心的newsroom里上课的,与其说是课堂,其实更像是模拟真正的新闻编辑室。

 


图为傅颖聪

 


李仪

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

Journalism 

研究生一年级



李仪的课程表

 

和国内的研究生院可能不太一样,我的同学们大部分都并不是应届毕业生,而是工作了好几年的专业媒体人,有一些甚至是一边在媒体做着全职的工作一边来学校上课;因为是实践类的项目,教授们也会把学生当做是职业记者而非学生,比如每节采写课前都会开编辑例会,截稿日期必须严格遵守,每一篇报道的选题都需要发给真正的媒体编辑过目。

 

作为J-School这一届唯一的亚洲人,最大的感受其实是,所有老师都能在见过我一面之后,甚至没见我之前,就清楚记住我是谁……

 

图为李仪

 


马一波

USC(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communication informatics 

研究生一年级


第一学期就选了2门课,Theoretical Approaches to 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Projects/ Introduction to Computational Thinking and Data Science,还去蹭了一门自己的必修但是这学期没选,principles of programming for informatics。

 

马一波供图

 

大部分框架上的东西和国内差别不大,作业,论文,考试,小测都跑不了,可能比国内节奏更紧张一点?不过难度对刚来美国滴我,心痛。有些课作业很多quizzes很多,最重要的是英语不好,Annenberg的老师上课听不懂好么,心痛。人文社科真的是拼语言和文化背景,老师上课随手举几个youtube的viral ads连点都get不到,分分钟感觉被羞辱。和本地同学以及印度同学一起上课,总感觉自己问的问题蠢爆了。

 

其实,刚来对学科知识上的东西并没有特别深的体会,因为还在挣扎语言,而且在国内上课开开小差一堂课的知识也能抓个十之八九,现在我就算做预习老师课上说的好多理论我也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瞻仰啥的说不上,国内和这边面向受众不一样,但是美国的传媒学院的硬件真的远超国内绝大部分学校的。

 


马一波供图

 

说白了传媒还是要实干的,实实在在地做project自己才能提高。好的传媒学院理应为他的学生提供好的硬件与好的实习资源。至于说研究生读完对自己业务水平究竟有多大的提高,这个问题我自己还在思考。目前看来如果不从事学术研究的话国内和美国读研究生应该并不存在谁碾压谁,各有优缺。但是如果想走学术道路,美国是个不错的选择。

 


王丽雯

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英国) 

digital media and culture 

研究生一年级



王丽雯的课表


在后面的链接里有每个课程的具体时长和介绍,有兴趣可以查阅。

 

想申请这个专业的同学可以参考这个官网链接,上面的介绍非常详细

http://www2.warwick.ac.uk/fac/cross_fac/cim/study/ma-digital-media-culture/

  


王丽雯和华威录取通知书的合影

 

编者按:因为英国大多数高校开学比较晚,我们会在下一期“海外传媒学子”栏目详细展示包括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谢菲尔德大学在内的英国传媒学院课表,敬请期待!

 

“海外传媒学子”栏目相关文章(点击链接可以查看原文):

1、我在黄蜂队做NBA兼职记者的日子 | 海外传媒学子

2、我是一名自由体育记者,我毕业后当起了“伦敦漂”|海外传媒学子

3、在英国最好的新闻学院读书、在BBC实习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4、在西欧最好的新闻学校,期末作业是去匈牙利采访难民






新锐观点 前沿情报

内容产业第一平台

原创出品 授权转载

合作、转载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微博 @刺猬公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