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网约车新政落地,滴滴的寒冬来了吗?

2016-11-02 曾羽 刺猬公社
导读

昨天,经历了短暂的政策窗口期后,网约车新政开始正式实施。在这场新业态与政府政策的博弈中,滴滴等网约车平台究竟是在劫难逃,还是幸免于难?

  

by 曾羽 | 整理

 

酝酿了两年之久的《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在11月1日正式生效。新政的实施进一步确认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但各地严苛的管理政策也令其饱受诟病。

 

“京人京车”、轴距2700毫米以上、排量1.8L以上、一年内新车……细则中对司机户籍、车辆情况极其严格的限制,让不少段子手戏称: 优质对象,更多选择,美好姻缘滴滴相亲。

 


 

早在今年7月28日,交通部等国家七部委颁布的网约车管理暂行办法,就已正式宣布了网约车的合法化。借着这一良好势头,滴滴在8月初收购了优步中国,势如破竹般地准备开启海外商业版图之旅,但还没来得及为此举杯庆祝,10月8日起陆续公布的各地细则就让他们遭受重创。经历过与本土和国外竞争对手血肉相杀的滴滴,可能此前都未料到政策更迭竟会是他们所遇到的最大挑战。

 

不过据媒体记者的观察,昨天各个平台还和此前一样运营,并没有出现对外地牌照等不符合新规的车辆进行下线的举措,滴滴甚至提高了对司机的奖励,鼓励出车。新政的具体落实我们尚不知情,但毫无疑问整个专车产业都将迎来巨大改变。

 

新政出台,市场格局或将重新洗牌

 

众所周知,网约车是“共享经济”的产物,具备天然的互联网属性。它的出现,缓解了城市公共交通运力不足的问题,打破了传统出租车行业打车难、服务差的局面,让人们多了一种出行选择;也帮助很多人找到了谋生的途径,成为很多普通家庭增加收入的新渠道。

 

而如今每多一个规定,就让合规车辆的范围进一步紧缩。

 

1.滴滴打车首当其冲

 

“小滴还在尽最大努力与相关部门沟通网约车新政细则,请您近期安心接单。”10月30日晚上,滴滴出行向快车司机们推送了一则消息。

 

滴滴在与优步中国合并后占据了中国专车90%以上的市场份额,目前日订单量已高达2000万,从规模和体量上来看,其受到的影响和压力都是首当其冲。根据滴滴官方提供的数据,仅在上海已激活的41万余名司机中,有本地户籍的不到1万名。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是网约车的重要市场,随着滴滴出车补贴削减,司机们的积极性本就有所减弱,加上新政出台的双重打击,不少司机已提前离开另谋生计,曾经“月入过万”的致富梦也化为泡影。

 


 

显而易见,网约车司机是这次新政波及最大的群体,而其背后挂靠的汽车租赁公司也收到了不小影响。通常情况下,没有运营资格的车主需要将私家车挂靠在租赁公司,然后通过劳务公司的派遣,被网约车平台聘用为专车司机。因此在新政颁布以前,这种由专车平台、汽车租赁公司、劳务派遣公司、司机共同签订的“四方协议”一度被认为是规避客运管理规则、实现网约车“合法”的重要模式。

 

数据显示,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与滴滴合作的租赁公司已超到数百家,滴滴还曾要求合作的租赁公司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自有车辆。对众多租赁公司来说,这显然需要投入大笔资金,而一旦网约车细则如期实施,不符合户籍条件的司机退车将造成大量车辆被空置,无疑会加重汽车租赁公司的经营压力。

 

尽管新政实施的第一天异常平静,但据称,滴滴政府关系部门的员工们仍在与各地“相关部门”积极沟通以期能在这场博弈中争取到一些空间。

 

2.出租车集团抢占先机

 

新政对网约车的限制给予了传统租车公司发展的空间,细则里的严格规定确保了网约车和出租车差异化经营,这或将促进出租车行业的改革并从中获益。

 

此前在北大燕园主办的关于网约车发展与规制研讨会上,北大教授张维迎直言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地方政府出台的网约车地方法规是“明目张胆地对抗中央”,“限车牌、户籍等等都是跟穷人过不去”,失去工作的原网约车司机“可能变成社会的一种威胁力量,被黑社会利用”,而“网约车的出现已经宣告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死亡,它之所以仍然存在是与少数既得利益相关”。

 

这一系列言论迅速激起巨大争议,引得多家出租车公司联合发布《中国出租汽车行业代表致北京大学的公开信》以示不满。信中表示,各地制定的网约车细则在具体标准上有所差别,是综合了当地的城市交通、经济、人口、环境等因素的慎重之举;当今职业的多元化渐成趋势,要相信每一位从业者都可以理性面对,不应该对某一类职业者标签化;城市的交通出行治理是一个综合性的难题,适当提高门槛,限制网约车行业驾驶员的盲目拥入,也是对该行业和从业者自身利益的保护。

 


 

双方的争辩都非常在理,但区域性专车平台趁势而起却是不争的事实。以首汽集团旗下的首汽约车为例,其已在全国30个重点城市开展业务,全国车辆规模已超过8000辆,其中北京超过5000辆,配置完全符合新政规定,全国日完成订单超4万单。由广州市交委牵头、广州四大国有出租车合资设立的“如约专车”也占据政策红利,今年年初广州市已经清除了10万辆外地车牌的网约车,让其在市场空间上又抢先了一步。

 

在地方政府新政陆续落地的情况下,这些国资背景的区域性平台都成了滴滴未来可能面对的强劲对手。

 

3.神舟回应影响不大

 

市场份额仅次于滴滴的神州专车走的是“专业车辆,专业司机”的B2C运营模式,其全部使用神州租车自有的租赁车辆,对外招聘并培训有客运资质的司机。目前,神州专车的车辆均是本地牌照、B级以上的车辆,大部分都是新车,基本符合各地网约车对车辆的要求。因此在北京、上海的细则出来后,神州专车回应是:对神州基本无影响;要求司机本地户籍,这条规定过于严格。

 

不过,31日神州专车方面发表声明称,待各地细则实施后将按照具体要求做调整和改进。 

 


 

4.共享顺风车何去何从

 

如果说新政是为了调控以盈利为目的的网约车垄断市场,那么以出行为目的、顺路分享座位的顺风车又会受到什么影响呢?

 

据嘀嗒拼车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运期间,全国范围内回家过年的订单总数达141万,合计共有225万名乘客通过嘀嗒拼车返乡过年,相当于增开了4.5万辆51座的大巴车。这种“司机发单,乘客抢单”的模式,在不增加私家车数量的前提下,不仅能减少公交、地铁的客流量,疏导高峰时段公共交通系统的压力,还缓解了城市的公共财政压力。

 

然而由于拥车养车成本在逐年提高,分享空余座位对于广大司机仍然动力不足,公益利他的模式较难维持。如何在“激励更多人分享”与“防止黑车进入市场”之间寻找到最大公约数,或许大幅度提高拼车定价会是个折中的办法。

 

但目前政府新政对于顺风车和网约车的区分并不清晰,所以它的未来走向尚不明朗。不过嘀嗒拼车的联合创始人李晓帅对顺风车的发展依然乐观,他表示政府在大方向上是支持和鼓励顺风车模式的,并始终相信政策仍有改动空间。

 



 

新政利弊各几何

 

要说为什么实行此项新政,网约车这一新业态带来的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监管不力、人口调控、垄断竞争等都是绕不开的问题。(戳链接可回顾往期文章:《新规出台后,滴滴打车要变成滴滴婚恋?你的敌人到底是谁?》)

 

网约车的出现毫无疑问与传统出租车形成了正面、直接的竞争关系,滴滴等网约车平台从一开始就采取了对司机补贴、对用户优惠的策略,培养了用户习惯但架空了出租车公司,极大地挤压了同行竞争者的生存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新老业态冲突加剧造成了社会隐患,近年来网约车司机与出租车司机发生的冲突屡见不鲜,出于对行业生态的考虑,此举出台也情有可原。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以互联网平台为技术支撑的共享经济,在纳税主体和课税对象的确定上一直存在困难,而暂行办法似乎明确了“税收公平”的原则。第二十条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向乘客提供相应的出租汽车发票”,第二十三条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依法纳税”。此外,办法还规定,申请从事网约车经营的,应具备供税务等相关监管部门依法调取查询相关网络数据信息的条件,也体现了从“以票管税”向“信息管税”的转变,为“互联网+税务”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

 


 

但就制度的理性和实施的可行性来说,各地实施细则不免与《反垄断法》、《居住证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存在冲突,过于严格的户籍制度作为此次新政最大的痛点也被批限制了持有居住证人员的劳动权。正如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薛澜教授所言:

 

“伴随技术日新月异,新兴产业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发展路径有高度的演变性和不确定性,这对监管提出了很强的挑战。通过法律法规进行规制的监管,特点往往是高度确定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传统的监管方式对于新兴产业快速迭代的发展进程明显存在不适配。”

 

在这场新旧业态与政府政策的博弈中,滴滴等网约车平台究竟是在劫难逃,还是能在沟通下幸免于难,我们尚不能预判。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期待的永远是安全、便利的出行方式。 

 

参考资料:

 

1.网约车今天被管起来了,这会影响什么?我们汇总了 58 个城市的信息

2.网约车新政今天落地 滴滴面临生死考验

3.网约车新政下的众生相:司机在逃离 资本难脱身

4.网约车新政执行在即 顺风车能否幸免于难?




新锐观点 前沿情报

内容产业第一报道平台

原创出品 授权转载

合作、转载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微博 @刺猬公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