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家隐私实验室,发誓要对抗大数据时代,帮用户夺回散落的隐私碎片

2017-02-25 香芋 刺猬公社
导读

后来他们发现“邮件门”并不光彩,就把这篇博客删除了……

  

By  香芋 | 编译



现在,人类就像处在了一个圆形监狱中——掌握信息收集能力的老大哥随时看着我。


总有骑士冒出来,想要对抗大公司,对抗老大哥。


2月23日,美国的隐私实验室(Privacy Labs)获得了400万美元的种子资金。这家西雅图的公司誓要帮用户夺回它们散落在互联网各个角落的隐私碎片,但他们目前还没有任何产品,并拒绝透露自己的产品形态。


隐私实验室官网首页:拿回你的数据——是时候让他们知道数据和隐私该属于谁了!


从Github的项目资料来看,该公司在今年6月创建了一个名为Project Oasis的开源项目,它允许用户“从Gmail这样的集中式服务中收回他们的电子邮件,并将数据存储在他们自己的硬件上”。 


“不出所料,许多人提到希拉里的私人电子邮件服务器”,Sigurdson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写道,后来又删掉了,“他们的隐私部门所提供的电子邮件解决方案和我们的类似。这是确保您能控制自己的个人数据的最佳方式。为她的解决方案花了数千美元,但我们专注于提供一个安全,简单,易于使用的产品,让每个人都可以使用。“



毕业于斯坦福和哈佛的Giri Sreenivas(CEO)和Dirk Sigurdson(CTO)是隐私实验室的联合创始人。2012年,他们将自己的首个创业公司,做移动产品安全的Mobilisafe卖给了安全公司Rapid7,获得初始资本。


Sreenivas在接受TechCrunch采访时说,去年6月,他们才正式投入到Privacy Labs的工作中来。


那么问题来了:开工还不到一年,对产品的描述只限于为个人开发产品以“收回他们的数据并回收他们的隐私和安全”,在外界的报道和推广中基本“透明”的隐私实验室,为什么能够获得13方投资者的青睐?


“随着移动设备的使用频率爆炸式增长,消费者希望动动指尖就能访问他们的数据。技术公司默认在‘云’中运行的集中服务是满足这种需求的最简单的方法。因此,消费者不知不觉地就用他们数据的隐私和安全性作为交换,来访问这些免费服务。随后的泄漏和报告清楚地表明,委托给第三方敏感的个人数据,会使消费者面临黑客攻击和政府超额监控的风险。"在昨天的公告中,隐私实验室这样描述了当前贵圈的乱象。


2016年12月,美国雅虎公司发表声明称,雅虎于2013年8月被黑客袭击,导致超过10亿用户信息泄露,这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泄露事件。


今日头条媒体实验室该月的“雅虎”关键字热度指数


2016年11月,Google在一次更新中表示提供了“一些新功能”,但实际上已经更改了其隐私权政策,允许其在广告网络DoubleClick使用的浏览器Cookie中包含个人身份信息,具有重大的隐私影响。


在数字化记忆出现之前,隐私意识强的人们只要警惕政府就够了,但依然防不胜防。20世纪30年代,荷兰政府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人口普查,这在当时被视为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后来纳粹德国入侵荷兰,同时占有了这些个人信息。因此,73%的荷兰籍犹太人被迫害,远高于其他欧洲国家的受害者数字。


存储个人信息的成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低,一个人的一生可以被一串数字装载。《删除:大数据取舍之道》中将今天比作“一个没有遗忘的时代”。你将永远活在社交网站上,活在蚂蚁金服的征信记录里,活在澳门赌场的短信里,活在硬盘里……


这就对“隐私权”的概念提出了根本上的挑战:


假如我将自己的权利让渡给A,那么怎样确保A不会再将信息传递给第三方?


如果我的信息泄漏,怎样确定源头和追责对象?



《删除:大数据取舍之道》给出了一个对策,即立法保障信息隐私权。相比以前的自主“打官司”,如今国际主流则将信息隐私权看作一项社会权利。它的本质是“信任”,核心在于分享个人信息后依然能够保留某些控制。


一方面,作为用户,分享信息可以创造价值。比如在社区创造精彩的UGC内容,共享经济使得物尽其用,个性化推荐结果恰到好处地满足了个人需求。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个人无法放弃,也不能放弃。


另一方面,一旦这份信任被辜负,个人信息泄漏,那么轻则噤若寒蝉,重则人身、财产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一夜间身败名裂。


所以,每双接过他人隐私的手都该感受到它的沉重。在信息的流动中,公民或用户处在较为弱势的地位。不仅是政府机关,商业机构也要清楚地知道,他们对于收集并保存海量的私人信息具有责任。



“作为工程师,设计师和产品制造商,我们有责任创建安全、私人和易于使用的方式,让人们可以沟通、存储他们的所有信息,并完全拥有它。”Sigurdson说。


回到隐私实验室,当然,他们在做一件好事,但覆水难收,所谓的“回收隐私数据”并不实际。仅从之前他们做的私人邮件系统来看,也许把某些使用场景和需求放到“笼子”里去,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是对于保护个人隐私数据来说最可行的一步了。




香 芋

关注数据驱动新闻,视频剪刀手

微信号:1125368492

添加时烦请注明姓名、机构、职务





内容产业报道第一媒体

微博 @刺猬公社

合作、转载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投稿邮箱ciweigongshe@126.com

网站www.ciweigongshe.ne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